一、簡介
晏嬰(生卒年不詳),姬姓(一說子姓),晏氏,字仲,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曆經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他以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國君主;對外則富有靈活性,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扞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晏嬰強調節儉、薄斂、省刑,主張君臣之間“和”而不“同”,要求聽取下層意見,反對災異、巫祝和祈禳,堅持無神論立場。其思想和軼事典故多見於《晏子春秋》。
二、人物生平
1、早年經曆
晏嬰出生於齊國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對治國理政之道有著獨到的見解。年輕時,晏嬰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華和智慧,深受齊國君臣的賞識和器重。他早年間曾擔任過齊國的官職,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和外交智慧,為他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輔政三朝
靈公時期
齊靈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嬰的父親晏弱病逝,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次年,晉國派中行獻子伐齊,齊軍戰敗,靈公逃入臨淄城。晏嬰勸阻靈公出城迎戰,但靈公未聽從,導致晉軍圍困臨淄,燒毀了外城。晏嬰的直言敢諫在這一時期已初露鋒芒。
莊公時期
齊莊公時期,晏嬰繼續發揮其政治智慧。莊公三年(公元前551年),晉國下卿欒盈投奔齊國,晏嬰以“失信不立”勸說莊公不應接納欒盈,但莊公未采納。莊公四年(公元前550年),莊公欲攻打晉國,晏嬰與崔杼共同勸阻,指出此舉無德且必敗,但莊公仍執意出兵,結果齊軍在撤退時被晉軍追擊,晏犛被俘。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莊公為崔杼所殺,晏嬰不顧個人安危前往吊唁,崔杼感其忠勇,放其離去。
景公時期
齊莊公六年(公元前548年),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為君,即齊景公。景公即位後,晏嬰繼續擔任上大夫,成為景公的重要輔臣。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慶封勢力被清除,景公欲封賞晏嬰,被晏嬰婉拒。景公四年(公元前544年),吳季劄訪齊,與晏嬰交歡,勸其交還封邑和政權以避禍,晏嬰聽從其言,得以免難。
景公時期,晏嬰多次出使他國,展現其外交才能。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晏嬰出使晉國,私下對晉大夫叔向分析齊國政局,預言田氏將興。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37年),鄭國子皮訪齊,晏嬰多次接見,稱讚子皮能任用好人。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36年),景公欲攻打北燕送姬載回國,晏嬰勸阻未果。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齊國爆發四族之亂,晏嬰保持中立,最終景公召見晏嬰平息內亂。
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晏嬰出使楚國,麵對楚王的羞辱,晏嬰以其機智善辯一一化解,維護了齊國的尊嚴。景公二十年(公元前528年),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居功自傲,晏嬰用二桃殺三士之計消除政治隱患。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與晏嬰谘詢魯國禮製。景公晚年因疥瘡和瘧疾纏身,晏嬰勸其減輕賦稅徭役。景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孔子逃亡至齊,晏嬰勸說景公不要給予孔子封地。
3、晚年生活
晏嬰晚年時期,齊國的政治局勢逐漸動蕩不安。齊景公晚年昏庸無道,聽信讒言,導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晏嬰雖然多次勸諫景公改弦更張、重振朝綱,但始終未能得到景公的采納和重視。齊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嬰去世,享年約七十八歲。景公極為悲痛,作出不合禮數的行為悼念晏嬰。兒子晏圉繼位。
三、主要影響
1、語言藝術
晏嬰以其機智善辯、能言善道著稱於世。他在勸諫君王時往往采用委婉的曲諫或誘諫方式,而非直接的強諫,展現了其高度的政治智慧。他的語言風格多變,或鋒芒畢露,或含蓄委婉;或嚴肅莊重,或幽默詼諧。他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場合采取合適的勸諫方式,取得最佳效果。
直言勸諫
晏嬰在《晏子春秋》中多次直言勸諫景公,有時言辭犀利,令景公生氣,但效果顯著。如一次景公外出遊玩至公阜,想到永生不死,晏嬰便用周王之事批評景公。不久梁丘據乘車而來,晏嬰又用相同和相和的道理批評景公。日色將晚時景公看到彗星欲祭禱消除災星,晏嬰又用應修政而非祈禱的道理批評景公,使景公失去遊覽興致。
善於比喻
晏嬰善用比喻迂回論證令人折服。如一次景公問晏嬰治理國家有何憂患晏嬰將憂患比喻為社鼠將權勢者比喻為凶狗使景公聽從勸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機智應變
晏嬰在外交場合多次展現其機智應變能力。如出使楚國時麵對楚王的羞辱晏嬰用造訪“狗國”還是“人國”的機智應對化解尷尬;又如楚王押上齊國罪犯欲羞辱晏嬰晏嬰卻用南橘北枳的典故反擊。
2、思想成就
個人修養
晏嬰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認為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從不患死、哀死。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晏嬰廉潔無私心胸坦蕩輔佐齊國三公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他還時常把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晏嬰生活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粗茶淡飯素食當家。他隨和大度曾辭退三年未指出過自己過錯的高糾。孔子讚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節儉觀念
晏嬰認為節儉是賢人的基本品質對富貴驕奢、鋪張浪費的行為深惡痛絕。他曾多次批評景公的窮奢極欲並以節儉要求和約束自己。他拒絕景公為其調整住宅和賞賜車馬堅持以節儉作表率以防百姓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和道德敗壞。
重視禮教
晏嬰非常重視禮教認為禮是治國的根本統治百姓的工具。他把禮看作區彆人與禽獸的標準認為無禮或不合禮的行為應受到批評。如一次景公飲酒酣時說不願為禮晏嬰嚴厲批評指出無禮則國家根本動搖。
治國之道
晏嬰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時於天下”主張“仁政愛民”。他遇有災荒便分糧救災動諫君主賑災深得百姓愛戴。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如景公欲伐魯國晏嬰勸其禮魯以息怨遺其執以明德使景公放棄伐魯。
政治品格
晏嬰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堅持無神論立場反對災異、巫祝和祈禳。他的政治品格為後世所敬仰。
四、軼事典故
1、折衝樽俎
春秋中期晉國謀劃攻打齊國派大夫範昭出使齊國探清形勢。範昭在宴席上借酒勁違反禮節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試探齊國君臣反應。晏嬰識破其計厲聲命令換杯使範昭尷尬不已。範昭回國後報告晉平公說齊國有晏嬰這樣的賢臣當前攻打無勝算晉平公因而放棄攻打齊國的打算。這就是“折衝樽俎”的典故孔子稱讚晏嬰“不出樽俎之間而折衝千裡之外”。
2、晏子使楚
出使狗國
晏嬰出使楚國楚王欲羞辱其身材矮小命人在大門旁開小洞請晏嬰從小洞進入。晏嬰嚴詞拒絕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洞。”楚王無奈隻得請晏嬰從大門進入。
挨肩接踵、揮汗如雨
晏嬰拜見楚王時楚王故意問齊國是否無人可派竟派晏嬰出使。晏嬰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人滿為患人們挨肩接踵揮汗如雨。楚王又問為何派晏嬰出使晏嬰答說齊國派使節有講究精明能乾者出使道德高尚國家愚蠢無能者出使不成器國家。他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他出使楚國。楚王和群臣麵麵相覷無言以對。
南橘北枳
楚王欲羞辱晏嬰命人綁一齊國罪犯於晏嬰麵前問齊國人是否擅於偷竊。晏嬰答說淮南柑橘大而甜種到淮北則結小苦枳因水土不同。同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莫非楚國水土使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說自己反被晏嬰羞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