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這真的是咱家的房子嗎?這麼大?”
李小雨被眼前的大hoe驚呆了!
“嗯,已經付過錢了,鑰匙都拿到了,今天我們都能搬進來,怎麼不喜歡?”
李霖調侃道。
“喜歡!太喜歡了!咱家這房子比我們班李雪紅家的房子都大,她天天在班裡炫耀她老豆給我們買的新房子。”
李小雨撅著嘴,吐槽班裡的炫富女生。
看著自家的大房子,臉上止不住的微笑,厚厚的鏡片下,眼中充滿了好奇,左看看,右看看。
“你也可以去班裡炫耀了,就說你老哥也買了千尺豪宅!邀請同學們來家裡做客。”
李霖揉揉妹妹的腦袋,調侃道。
“我才不要!我上次去她家,她還把我趕出來!就因為我學習比她好!”
李小雨任由老哥在自己頭上揉搓,把頭發揉成雞窩。
“這個房子是小雨你的,爸媽,這間主臥你們的”
“好大啊!”
李霖像個考試得了滿分的孩子一樣,給父母妹妹介紹著屋子裡的布局。
“這個陽台這麼大,以後晾衣服方便多了!”
李霖母親對大陽台非常喜歡,在公租房的時候,曬衣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這邊是廚房,家具還沒有買,有天然氣,冰箱已經訂好了,樓下的商場送貨上門,下午就能送到。”
“廚房有50尺,買兩個灶,還能放下冰箱,老媽你以後在家做飯會方便好多。”
“這邊是廁所”
等到李小雨興奮鑽進自己的未來小屋高興的時候,李霖母親將兒子拉到一邊,問道
“小霖啊,不是說好的買油旺的那棟房子嗎?你怎麼自己做主買了這麼大的?這得有一千多尺了吧!你是不是貸款了?”
“沒有貸款,是我老板,他聽說了我要買房子的事,多發了一筆獎金,讓我買棟好點的。”
“那花了多少錢啊?這棟房子比之前看的大了兩倍不止吧,要不少錢吧?”
原本已經商量好在油旺買房子,過幾天去看房子,老兩口積蓄都準備好了,沒想到兒子背著她們,一聲不吭買好了。
李霖母親打量顯得空曠的屋子,覺得少說也得有1000尺!還不算外麵的大走廊。
這樣的房子在香江都是很少的,都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窮人一般選性價比更高,公攤更少的小房子。
(沒錯,八十年代公攤這一概念已經在香江流行,而且這一概念並不是李家成提出的,這點真冤枉了的他,公攤的概念最早是霍家那位在1954年提出的,當然,要說是誰發揚光大的,那當然是大家都有功勞!)
“確實不小,是九龍幾個樓盤中較大的了,一共是1100尺!”
“一共是57萬港元,我自己拿了21萬,我們老板幫我出了剩下的36萬!全款買下!”
提到這件事,李霖對家神秘老板更加好奇,平日裡穿著拖鞋吃十幾元的路邊攤,在餐廳請客的時候小費都不願意給還跟服務員發生矛盾。
但在聽到自己還差36萬時,連眼皮都沒有眨一下,便從保險櫃中掏出36遝鈔票遞給自己,像是在牌桌上扔麻將塊兒一樣。
李霖對此還是很感動的!
東區的房子雖然不如中環地段好,但好地段房價也要四五千一尺,商業中心附近的還要更貴一些,如果要靠他自己,需要好些年才能攢夠這筆錢。
而到了那時候,香江的房價還是不是這個價格就不好說了。
“是嗎?看來你碰上了一個大方的老板!不過還是要小心一點,有錢的總是比我們普通人要想的多。”
李霖母親給兒子提醒。
如果是在大陸,兒子碰上這麼好的老板,父母肯定要全子女好好跟著老板乾,肝腦塗地,赴湯蹈火,但這是香江,資本主義不相信真情,保持戒心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規則。
“嗯,我知道的。”
“好啦,不說這些啊,今天叫上小雨我們今天出去吃!老媽請客!”
“今天你老爸有課,沒有口福,明天帶你老爸也來看看,然後請以前的街坊鄰居吃頓飯慶祝一下,以後就要搬走了,也住了好多年了。”
“還有,給你在京城的哥哥姐姐也寫封信,請他們到港城,以前家裡太小,沒有落腳的地方,你哥哥姐姐也一直不願意離開京城,現在阿霖你買了大房子,也可以邀請你哥哥姐姐來港城看看,就算是不願意留下,也可以帶他們在港城轉轉!”
“我和你老爸離開的時候,你哥哥他才三歲,你姐姐更是才一歲多,剛會叫媽媽”說道動情處,李母再次忍不住流淚,“你爺爺是個老古董,不願讓我們帶你哥哥姐姐走”
李母每每想起這件事,都忍不住埋怨自己老公公,不過現在老人也不再了,連當麵抱怨的機會都沒有了
“嗯,我知道了,其實我們也可以回大陸看看的,我們老板說,大陸現在開放了,很多華僑都回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還是再等等吧,有些事情你不懂。”
李母沒有說同意,也沒有說不同意,她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經曆的事情讓她對大陸故鄉有著複雜的感情。
三條電視生產線,加上一處元朗老工業區15萬尺的老廠房,一共花了陳澤1800萬港元。
隨後陳澤又通過中介購買了一條磁帶生產線。
從生產線核心的磁帶製造機?,影響磁帶的磁性層質量、錄音效果的塗布機,負責乾燥效果的磁帶乾燥設備?,切割磁帶的切割機?,以及包裝機?,檢測設備?
整條生產線的所有設備,統一從本子進口,用貨船裝了兩集裝箱,直接拉到香江碼頭。
全新的設備,每天能產30005000盒光盤,滿負荷情況下能達到7000盒。
整條設備生產線雖說不是本子最先進的,但也是市場中的優等生,產量,效率,良品率等都遠超山寨小作坊。
為此,陳澤支付了350萬港元給中介。
三條電視生產線,一條磁帶生產線,一條二手的錄音機生產線,總計花了約2300萬港元。
有了這三樣東西,以後再也每月花兩三百萬人民幣從陳威那裡進貨了,而且也不需要再擔心貨源不充足,自家工廠肯定要緊著自家供貨。
陳澤原本還想要買一條彩電生產線回去。
這玩意兒在大陸可是妥妥的奢侈品,兩千人民幣起步,夠在京城購置一套小四合院兒了。
不少公派出國的公職人員及家屬,出國代購必不可少的便是一台日立的18英寸小彩電。
大陸雖然1970年便試播彩電,但技術落後,無法自己生產。
在他看來,如果能弄一條彩電生產線回去,自己生產出來,再貼上本子的牌子,絕對是獨門生意,數錢數到手抽筋,成為倒爺之最。
或者搞中外合資,大大方方,過些年政策放寬後再私有化,憑借大陸第一條彩電生產線,未來未必不能造就另一個長虹。
可惜,想象很豐滿!
一打聽,才知道,第一的名頭已經被天京無線電廠奪了,人家十月份剛從本子那裡引進了一條彩電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