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既然沒把那數千萬的天下黎民當自己的子民看,他們又憑什麼為了您的理想而賣命儘忠呢?”
李浩宇的話音落下,大殿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
他的言辭犀利而直接,猶如一把鋒利的劍,直指李世民內心深處的盲點。
李世民眉頭緊鎖,目光深沉地看著李浩宇。
他不得不承認,這個年輕人的話觸動了他。
他一直以來都在努力為大唐的繁榮穩定而奮鬥,但他是否真的忽視了那數千萬的天下黎民?
是否真的隻將眼光局限在了那些貴族和權勢家族身上?
不對!不對!
想到這裡,李世民微微搖頭。
並非他不愛護他們,而是他們除了容易被蠱惑造反,種地,服徭役服兵役,又能乾什麼呢?
想到這裡,李世民心中豁然開朗,十分霸氣地反駁道。
“可那些黎民百姓,他們又能懂什麼呢?”
“他們大多不通孔孟之道,沒讀過書,不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他們隻會種地,隻知道吃飽穿暖。
朕即便關心他們,他們又能如何回報朕?
他們能為大唐的未來貢獻什麼?”
李浩宇聽後,不禁冷笑一聲,“陛下,您這話可就大錯特錯了。”
“哦?錯在何處?”李世民挑眉問道。
“陛下,您難道忘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嗎?”
李浩宇反問道,“那些黎民百姓,雖然他們可能不懂孔孟之道,但他們卻是大唐的根基。
沒有他們,誰來種地?誰來生產?誰來為大唐糧食和物資?
他們是大唐的經濟基礎,沒有他們,大唐的一切都將崩潰。”
“再者,他們雖然沒讀過書,但他們有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隻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發揮出無窮的潛力。
陛下,您不能因為他們現在的不懂,就否定了他們的未來。
他們是大唐的未來,是大唐的希望。”
“他們同樣也是可以被教育的,即便他們不行,難道他們的子子孫孫還不行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可是寫在《三字經》裡的聖人之言。”
“最後,陛下您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儒家的道理,是治理國家的道理。
但這些黎民百姓,他們也有自己的道德觀念,他們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
他們雖然不懂大道理,但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隻要陛下您真心對他們好,他們就會真心對您好,就會為大唐的未來而努力。”
李浩宇的話音落下,大殿內再次陷入了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