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五蓮縣街頭鎮大窪村的曆史和傳說四_家鄉美01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家鄉美01 > 第124章 五蓮縣街頭鎮大窪村的曆史和傳說四

第124章 五蓮縣街頭鎮大窪村的曆史和傳說四(1 / 1)

為何趙匡胤會對道人劉若拙情有獨鐘呢?

據《太清宮誌》所載“五代之時,後唐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道人劉若拙宛如一隻翩然的仙鶴,自蜀地翩翩而來,飛抵嶗山太清宮,拜訪李公守中子(名道李哲玄)。二人相談,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契合無比,劉若拙遂決定在此駐足停留。”這位雲遊多年、踏遍中國道教名山的劉若拙,來到嶗山後,仿佛被這方山水施了魔法,再也不願離去。他猶如一位辛勤的園丁,精心主持整修了太清宮,又親手修建了上清宮和上苑宮(今太平宮)。

當初,劉若拙為探訪師叔而來,他如同一隻自由的飛鳥,雲遊四海,最終於後唐同光二年降臨嶗山。此次前來,他是為了拜訪哲虛道長的師弟、自己的師叔李哲玄。在太清宮三清殿,劉若拙與這位年近八十,卻鶴發童顏、聲如洪鐘的師叔交談甚歡,如癡如醉。當聽聞嶗山那獨特的自然環境對修行大有裨益時,劉若拙心中便萌生出在此長久停留的念頭。他猶如一位虔誠的信徒,聽從了師叔的建議,在太清宮對麵臨海的山坡上築起一座茅庵,獨自在那裡潛心修行。

那時,嶗山猶如一頭凶猛的巨獸,虎狼時常出沒傷人。劉若拙卻似一位英勇無畏的勇士,以其過人的武藝和精湛的氣功,勇驅虎狼,為民除害。自此以後,上山采藥、伐木的山民再也無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百姓對他的功德感恩戴德,為他修行的茅庵獻上一塊牌匾,上書“驅虎狼庵”,後來簡稱為“驅虎庵”。而劉若拙的事跡也如春風般在當地傳播開來,李哲玄仙逝後,劉若拙入主太清宮,成為眾人敬仰的道長。,明末《嶗山誌》中記載他“丹顏皓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不冠不履,冬不爐,夏不扇。”這裡特彆要提的是“不自知其年”,這並非是故弄玄虛,而是有“道家不言壽”的道規,即要求修道之士要忘掉自己的年齡,不應以年齡長短為憂,隻要勤苦修行,功德圓滿即能超出時間的限製,所以“見麵論道不言壽”沿習成規。華山偶遇趙匡胤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對道教有濃厚的興趣,聽聞劉若拙修道高深,便召他入京與其談玄論道,不僅敕封他為“華蓋真人”,還撥款為劉若拙在嶗山修建上清宮與太平宮,作為道場。這世上的道人千千萬,為什麼趙匡胤會獨對劉若拙青睞有加?據說,除了劉若拙的聲名遠播,兩人曾在趙匡胤發跡前就有過一麵之緣。如今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劉若拙與趙匡胤曾在太華山(指華山)相見,而且趙匡胤的身邊還陪著他的軍師趙普。當年,劉若拙去太華山拜訪陳摶老祖,在途中與二人相遇,聽說兩人也是上太華山尋陳道長的,三人便同行上山。快到山頂時,他們看到在古鬆下的大石頭上坐著一位老道士,正與一個年輕道士對弈,於是便湊上前去,隻見老道士一步失誤,把一盤眼看要贏的棋走輸了。後來,其名簡稱為“驅虎庵”。而劉若拙的事跡恰似那春風,在當地迅速傳播開來。李哲玄仙逝後,劉若拙入主太清宮,成為了眾人敬仰的道長。明末《嶗山誌》中記載他“丹顏皓首,不自知其年,衣弊衣,取掩形耳。不冠不履,冬不爐,夏不扇。”這裡特彆值得一提的是“不自知其年”,這並非是故弄玄虛,而是因為有“道家不言壽”的道規,即要求修道之士忘卻自己的年齡,不應以年齡長短為憂,隻要勤苦修行,功德圓滿便可超越時間的限製,故而“見麵論道不言壽”成為了沿襲的成規。

華山偶遇趙匡胤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對道教有著濃厚的興趣,聽聞劉若拙修道高深,便召他入京與其談玄論道,不僅敕封他為“華蓋真人”,還撥款為劉若拙在嶗山修建上清宮與太平宮,作為其道場。

這世上的道人多如繁星,為何趙匡胤會對劉若拙情有獨鐘呢?據說,除了劉若拙聲名遠揚,兩人在趙匡胤發跡前就曾有過一麵之緣。如今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劉若拙與趙匡胤曾在太華山(即華山)相遇,而且趙匡胤的身邊還伴隨著他的軍師趙普。當年,劉若拙前往太華山拜訪陳摶老祖,在途中與二人邂逅,聽聞兩人也是上太華山尋覓陳道長的,三人便結伴同行上山。臨近山頂時,他們望見在古鬆下的大石頭上,坐著一位老道士,正與一個年輕道士對弈,於是便上前圍觀。隻見老道士一步棋走錯,將一盤眼看要勝利的棋局輸掉了。

趙匡胤一見,頓時急了“這棋怎能如此走法!關鍵一步走錯,竟將大好江山拱手相送!”老道士卻不慌不忙地抬起頭,看著趙匡胤,慢悠悠地說“敢問這位壯士,莫非也精通棋藝?”“雖稱不上高手,但贏你綽綽有餘。”趙匡胤自信滿滿地回答。“既如此,壯士可敢與貧道對弈一局?”趙匡胤哪經得起老道士這般挑釁,一把推開年輕道士,便一屁股坐到了棋盤邊“大丈夫出入沙場,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會怕一盤棋?”老道士也不急於下棋,捋著胡須說道“既然壯士如此豪爽,不如添點彩頭,如何?”趙匡胤一聽要下賭注,頓時興奮起來,忙問賭什麼。老道士說“就以這太華山為彩頭吧,如果貧道輸了,壯士在這山上的吃、住、遊行,全由貧道負責;如果壯士輸了,那就得寫一張字據,證明太華山歸我所有,與壯士再無關係,可否?”趙匡胤聽了,心中暗自竊喜“這老道士可真傻,太華山本就在你這裡,就算我輸了,也毫無損失。”於是,他爽快地答道“行,就按你說的辦。”然而,棋局一開,趙匡胤便感覺如陷泥沼,步步受限,沒一會兒工夫,三局皆輸。老道士仿佛早已成竹在胸,迅速掏出紙筆遞了過來。願賭服輸,趙匡胤隻得老老實實地在紙上寫下“太華山為道家所有,與我無關”,隨後又簽下了自己的大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直至此時,三人仍蒙在鼓裡,渾然不知眼前這位老道士,便是他們心心念念要拜會的陳摶道長。隻因他擅長夜觀天象,常常在夜裡虔誠地參拜星鬥,白天則呼呼大睡,故而有了“陳摶老祖是睡仙,一睡就是八百年”的美談。他宛如未卜先知的仙人,早已算定,在不久的將來,趙匡胤將會登上皇位,又算到他當天會來太華山,於是特意設下此局。在整個宋朝統治時期,太華山及周邊的居民無需向朝廷繳納稅糧,陳摶老祖可謂是造福了一方百姓。此後,太華山道士還在兩人下棋的地方建起了一座涼亭,美其名曰“留棋亭”。當然,下完棋後趙匡胤和趙普也未能尋到陳摶老祖的蹤跡,等到他們下山後,老道長才如仙人下凡般現身與劉若拙相見。修建上清宮太平宮正如陳摶老祖的神機妙算,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此時他不僅回憶起了當年在華山的奇妙經曆,同時也念及了同行的劉若拙,於是傳召他進京。時隔三十多年,朝堂上的趙匡胤已是須發如霜,而他眼前的劉若拙卻宛如仙人般童顏鶴發,這讓他心中不禁湧起無限感慨。

兩人談玄論道,趙匡胤如醍醐灌頂,收獲頗豐,於是萌生了讓劉若拙留在京城,助自己延年益壽的想法,還賜予了他“華蓋真人”的封號。然而劉若拙對鬨市毫無興趣,趙匡胤見挽留無果,也就不再強求,而是下令出資在嶗山興建新的廟宇,交由劉若拙全權負責。離開京都回到嶗山,劉若拙猶如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將太清宮原有的建築修繕得煥然一新,又新建了上清宮和上苑宮(今太平宮)。經過這番精心打造,嶗山道教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名聲大噪,四方道眾如潮水般紛紛湧來,其興盛之勢可謂空前絕後。宋代道教所輯的《洞天福地》一書中,將劉若拙的兩處館院分彆列為第六、第七福地,宛如兩顆耀眼的星辰,閃耀在道教的天空中。

上苑宮宛如一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仰口灣畔的上苑山下,此處乃是劉若拙的修行聖地。劉若拙為其定名“上苑”,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這是皇上恩賜的宮苑。然而,此宮建成之際,趙匡胤已然仙逝,他的弟弟即位後,改年號為“太平興國”,這座宮殿的名字也隨之改為“太平興國院”。劉若拙建起太平興國院後,如一位隱士般在那裡靜修,享受著寧靜與祥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訪者日益增多,為了尋求一份清靜,他晚年一直駐居於即墨。《皇朝通鑒》稱讚他“善服氣,年九十餘不衰,步履輕疾。每水旱,必召於禁中,設壇致禱,其法精審”,仿佛他是一位擁有神奇魔力的仙人。

1279年,南宋如一片飄零的落葉,緩緩落下,末代皇帝趙昺的兩個愛妃謝麗、謝安姐妹從海路逃往嶗山太平興國院,削發為尼。後來,皇親趙孟頫前來探望,三人哀歎亡國之痛,猶如杜鵑啼血,聲聲泣淚。他們認為,事到如今,已無“興國”可言,唯有祈求天下太平。於是,他們將太平興國院更名為太平宮,這個名字宛如一道永恒的光芒,一直沿用至今。

太平宮的整個建築恰似一個精美的“品”字,由正殿和兩個偏殿構成,宛如眾星捧月般,散發著無與倫比的魅力。西偏殿有一石,恰似一條巨龍盤身酣眠,被稱為“眠龍石”,石下有一井,名曰“龍涎”,仿佛是巨龍的唾液,彌漫著神秘的氣息。東院鐘亭高懸八卦銅鐘,上鑄有“國泰民安”,據傳這四個字分彆象征“四時”和“八節”,四時如春花、夏荷、秋月、冬雪,八節似立春的嫩芽、春分的暖陽、立夏的微風、夏至的蟬鳴、立秋的紅葉、秋分的明月、立冬的寒霜、冬至的瑞雪,與“八卦”遙相呼應,舊日宮中道士會依據不同的季節,在與八卦方位相對應的“八節”上敲擊,此乃太平宮獨有的奇觀,這便是鐘聲一響傳遍上苑山的“上苑曉鐘”。

在逢仙橋旁遇神仙完成了嶗山道觀的修繕,劉若拙便在太平宮潛心修行,即便隻是偶爾前往太清宮與上清宮巡視,他在此地也留下了諸多傳奇故事。在太清宮內的龍頭榆對麵,有一塊巨石,上麵鐫刻著“逢仙橋”三個大字。而在此逢仙的正是劉若拙。相傳劉若拙除夕迎神時,在這裡邂逅一位白須飄拂如仙翁的老者走上前來與他交談了數語,劉若拙剛欲詢問其名諱,老人卻如幻影般消失無蹤,隻在榆樹旁的雪地上尋得兩隻腳印,再無其他線索。於是劉若拙堅信自己遇見了仙人,於是,此橋便被命名為“逢仙橋”。太清宮內,還有那被譽為嶗山四大名泉之一的“神水泉”,相傳現今留存的“神水泉”三個字,乃是劉若拙的親筆手跡。緣何稱其為神水泉呢?聽當地人講,此泉有三“神”其一,神在水質清澈甘洌,所含礦物質極為豐富,雜質卻少之又少。據說,嶗山道士們使用多年的暖水瓶,從未生過水垢;其二,神在大旱三年泉水不涸,大澇三年不溢。無論如何取水,水平麵始終與井口持平,隻可惜在近幾年的一次修繕中,由於地基打得不夠牢固,水位發生了些許變化;其三,神在飲用此泉水,有助於治療胃潰瘍、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可達到有病必治、無病健身、延年益壽之功效。此外,三官殿正門前的兩棵參天銀杏,亦是當年劉若拙重修太清宮時親手所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銀杏樹最大的特點便是有性彆之分,而這兩棵銀杏樹皆為雄性。與它們同齡的,還有上清宮的一棵獨木成林的銀杏樹。此樹亦是劉若拙親手種下,如今已有8個株分枝和百餘株分蘖的子株,其中一株子株高度近101novel.com米。此樹乍看猶如一片樹林,實則中間粗壯的主乾才是其母株,周圍的子株皆從根部蘖生而成,恰似大大小小幾代的子孫簇擁在年事已高的祖母身旁,又似那大慈大悲、佛法無邊的“千手觀音”。劉若拙墓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即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劉若拙晚年時常穿梭於即墨城東門外那座宛如仙境的高真宮,布道講經,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人們的心靈。

宋太宗淳化二年辛卯(991年)臘月,劉若拙如一顆流星般隕落於即墨,據《嶗山誌》記載,他的門徒們精心挑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將他安葬於此。這座墓就像一座沉睡的巨人,靜靜地矗立在高真宮前。

如今,這座墓位於即墨東關小學(即高真宮舊址)院內,它宛如一位曆經滄桑的老人,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墓高約15米,直徑約4米,封土呈圓錐形,猶如一座小山丘,莊嚴肅穆。這座墓建於北宋,元、明兩代曾多次重修,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段古老的曆史。

墓前立著一座石質墓碑,碑陽鐫刻著楷書“明萬曆二十年八月一日”,猶如一部史書,記錄著歲月的痕跡。正中的“元敕封華蓋劉真人之墓”幾個大字,宛如蒼勁有力的畫筆,勾勒出劉若拙的傳奇人生。下款“即墨知事閣關中李奎立”,則如一枚印章,為這座墓碑增添了一抹莊重的色彩。

喜歡家鄉美01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家鄉美01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玄鐵神劍譜 機甲:這個公主有些不正經! 從港島開始崛起,打造高氏家族! 神農出村,寸草不生 開局噴火龍,完虐冠軍之子! 康熙帝之德妃傳 穿越後,我帶著家人致富 出獄後,我成為前妻高攀不起的神 開局替劉邦赴鴻門宴 萬人嫌師娘重生後,全員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