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應下,等天幕結束後就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現在是越來越忙了,希望秦始皇快點找到合適的人才,這樣才能更好的處理事情。
然而,李斯內心深處確實因為得到秦始皇的器重而倍感踏實與安心。過往所經曆的種種事件,始終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間,並且他堅信秦始皇同樣未曾忘卻。正因如此,每當有事務交托於他時,李斯都會萌生出一種起碼能夠心安理得去應對的感覺。
實際上,在許多地區,這些稅法和政策可能相對而言更為簡便易行,但同時,它們也給某些特定區域帶來了不少困擾。畢竟,一個朝代的發展曆程中,稅法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演變調整,其具體細則以及相關政策的闡釋亦存在著差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朝的部分皇帝竟然認為這種新出現的稅法恰到好處、恰逢其時。就唐朝當時的實際情況而言,這套稅法恰好能夠派上用場,並發揮出積極作用。
此時,悠然開口說道“好了,既然大家已經了解到這些情況,那麼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唐朝賦稅製度的變革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我們可以結合課本文獻中的一些曆史資料,再加上剛剛所探討的內容,認真分析一下兩稅法的優勢與弊端分彆體現在哪些方麵。”
“讓我們先來深入探討一下,賦稅製度這一概念其實自古以來便已存在,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和完善著。從漢朝至唐朝前期這段漫長的曆史時期裡,賦稅製度主要是以人丁作為征稅的根本依據。然而,這種以人丁為核心的征稅方式並非憑空而來,其得以實施的重要前提在於納稅人需要擁有與之相對應的土地以及各類資產。
可是啊,當曆史的車輪滾動到唐朝中期時,情況開始逐漸發生變化。通常來說,但凡一個王朝步入中後期階段,土地兼並現象往往難以避免地會出現。恰好在唐玄宗統治時期,一場規模浩大且破壞力極強的安史之亂驟然爆發。這場戰亂猶如一陣狂風暴雨,給唐朝原本繁榮穩定的社會經濟帶來了極為沉重的打擊。無數的平民百姓在戰火紛飛中被迫背井離鄉、流離失所,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也在戰爭中喪失殆儘,最終隻能過上居無定所的生活。正因如此,大量的農民無奈之下隻好淪為地主們的佃戶,依靠為地主耕種土地來維持生計。
與此同時,唐朝政府能夠直接掌控的農戶數量則日益減少,這意味著朝廷所能獲取的賦稅來源大幅縮減。在此情形下,如果繼續沿用此前那種建立在均田製基礎之上、並以人丁為本的租庸調製顯然已經行不通了,因為它已經嚴重製約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對整個國家的正常運轉產生了極大的負麵影響。”悠然緩緩地闡述道。
“但是兩稅法為賦稅製度確立了一個新的合理的征收標準。從此以後,征稅標準開始從人丁轉移到土地、資產。”悠然說道。
“這些,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兩稅法的出現對於唐朝朝廷所帶來的利處,讓我們先看一個史料記載
兩稅法推行後,有人批評說
每州各取大曆中一年科率錢穀數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乃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製,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
——陸贄《翰苑集》卷22《中書奏議·均節賦稅恤百姓第一條》
詩人白居易則寫出如下詩句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織絹未成匹,繅絲未盈斤。裡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號為羨餘物,隨月獻至尊。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
——《白居易集》卷2《重賦》。
而他的主要的意思是說國家製定兩稅的本意是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防止官吏的貪汙腐敗。然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那些被貪婪蒙蔽雙眼的官吏們竟全然不顧朝廷頒布的法令法規,肆無忌憚地額外增加賦稅額度,對老百姓的財富進行瘋狂掠奪。他們巧立名目,在原本規定的稅收項目之外,又增設了各式各樣的收費項目,使得百姓們本就沉重的稅負愈發雪上加霜。更有甚者,這些喪心病狂的官吏竟然強令百姓提前繳納稅款,哪怕是那尚未織成一匹完整絹布的絲線、尚未繅完的蠶絲也絕不放過。
在如此慘無人道的盤剝之下,黎民百姓的日子過得異常艱難困苦。他們終年辛勤耕耘、勞碌奔波,但即便如此,一年到頭所收獲的成果也僅僅隻能勉強填飽肚子,至於其他基本的生活需求則根本無法得到滿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貪汙腐敗的官員們卻終日花天酒地、紙醉金迷,過著極度奢靡豪華的生活。他們將通過橫征暴斂得來的巨額錢財如小山般堆積起來,並將其源源不斷地進獻給皇帝,以此來換取聖上的恩寵與賞識。但令人唏噓不已的是,當這些財寶最終被運送到瓊林庫後,經過漫長的時間流逝,它們終究還是化為了塵土。”悠然不禁感慨萬分地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從這一係列現象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中存在的諸多弊端。首先,從征稅總量上來看,由於官吏們的肆意妄為,導致人民肩上的負擔日益加重;其次,對於土地兼並問題不再加以任何限製,致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再者,地方上的貪官汙吏毫無節製地收斂勒索,使得曾經備受讚譽的兩稅法如今已名存實亡。”悠然清晰的分析道。
“好了,這節課到這裡,大家下課去看看在這些朝代裡麵除了這些製度和曆史的變化,更多的還是文化的進步和積累,大家先預習一下功課,然後下節課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三國到隋唐時期的文化的變化。”悠然聽到鈴聲後,就停住了,說出來下節課的安排就走了出去。
天幕自然也結束了,但是看到這個稅法的變化,朝堂上麵的看法和百姓的看法截然不同,他們有的人深思這個問題,有的製度他們設置出來就是為了讓天下的百姓和朝廷兩者受益但是這件事情讓他們知道了一些事情不是他們所想的那麼簡單,是人就會有私心。
然而,此事對於那些身為天下之主的統治者而言,無疑是一樁極為棘手且令人頭疼之事。這群人猶如貪婪無度的蛀蟲一般,專門尋找律法中的漏洞,並肆意加以利用。如此行徑不僅令皇帝束手無策,更是由於種種複雜緣由而難以對其實施有效懲處。
“想那大唐盛世,竟也會出現這般狀況,我大明理應不會重蹈覆轍才是。想必諸位愛卿也不願親身去體驗一番這等棘手事件的處置方法吧。”朱棣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掃視著下方眾人,眼神之中寒意逼人。
聞得此言,底下的一眾朝臣們頓時麵色慘白,驚恐萬分,忙不迭地跪地叩首,齊聲高呼“臣等惶恐,臣等萬萬不敢啊!”此刻,他們心中雖各懷鬼胎,但卻絲毫不敢表露半分。畢竟眼前這位皇帝可絕非善茬,與先皇太祖皇帝相比,其手段亦是毫不遜色。更何況,這位皇帝乃是曆經靖難之役、從刀光劍影中浴血拚殺而來,渾身散發著淩厲煞氣。如今能僥幸保住性命,已屬萬幸,又豈敢再有非分之想?
“但願事實果真如此。”朱棣依舊麵沉似水,冷冷地凝視著這些跪地求饒之人。
他們心中所想之事,朱棣可謂了如指掌。在這群人中,幾乎找不出幾個真正清正廉潔之人。然而此刻,朱元璋坐在高位之上,麵沉似水,一言不發,隻是冷冷地朝著下方眾人瞥去一眼。那冰冷而淩厲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令在場之人皆噤若寒蟬,誰也不敢輕易開口說話。畢竟,那些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藏著些見不得光的小心思,但在此刻,他們卻絲毫不敢將其表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