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缽育苗之後再移栽,有一個明顯的好處,經驗豐富的老農都看出來——種子的發芽率高,幼苗長得更茁壯。
“三郎,你這樣育苗,能省多少棉種?”張衍大聲問出來。
張川柏回答“沒有用普通方法播種過,沒法對比。正常情況下,我預估能節省一半的種子。”
鄉親們的議論聲頓時變得更大。
此時大多數農民種地,都很難精耕細作,作物的產出投入比低。
張川柏之前提出的“再生稻”,為什麼產量不如兩季稻,還能獲得歡迎?
可以節省一季的稻種!
現在棉花種子是稀罕物,節省種子更為重要!
“好好學!將來我家種棉花,也這樣做!”
“咦?除了種棉花,其它莊稼,是不是也能用營養缽?”
對於有種地天賦的民族來說,最擅長舉一反三。
張川柏站在較高的大石頭上,居高臨下地說“有些人參與過做營養缽,有些人沒有,我再詳細講一遍……”
另外,棉花種植的注意事項,也要交代清楚!
萬一他來年不在江都,鄉親們也能自己種。
“苗期要重點防治蟲害,如蝸牛、地老虎、蝽、蚜等,怎麼除蟲?之前說過的農藥……”
張川柏說話的時候,議論聲都會停止,所有人都認真聽。
小張侯那麼小,卻站得那麼高,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這個巨人,不是神仙佛祖。
而是,一代又一代的勞動人民。
張川柏是附近唯一一戶種棉花的,棉苗除蟲這項工作,也是他第一個麵對的。
在鄉親們看來,小張侯是在用自家的地,做一項項新的嘗試。
“難怪皇帝封他為江都侯呢!他就是帶著我們江都人吃飽穿暖啊!”一個老人感慨。
另一個人習慣性反駁“他還有俸祿,又有其他收成,又不指望棉田吃飯。種得好不好,有什麼關係?”
“嘿!我說你這人,怎麼彆人說什麼都要反駁?”
“習慣了,習慣了……”
回想一下,似乎是從小被父母責罵,就總是給自己找理由。
長大之後,麵對什麼事都喜歡換個角度思考。
……
張川柏先來到江都城的回春堂。
農藥也是藥。
黎蘆治療惡瘡、去死肌、疥癬、頭禿的藥用價值,還是他帶著大兄研究的。
大兄因此考入太醫署。
“黎兄,多日不見,又在磨藥?為何我每次見到你都在磨藥?”
張川柏走到藥櫃旁邊,踮起腳問。
醫館的櫃台高,十二歲的張三還不夠高。
黎平頭也不抬地說“我不磨藥,誰來磨呢?醫師說想收兩個新學徒,一直沒遇到合適的。”
“不會吧?甄醫師口碑那麼好,回春堂要招學徒,那還不是應者如雲?”張川柏疑惑。
黎平說“我們也不是什麼人都要的。”
“哦……學醫的人,品性最重要。”張川柏了然。
黎平放下手中的東西,擦乾淨手說“前兩日醫師還說,你的農學堂有兩個不錯的苗子,他們若願意,就收過來……你今日來,有什麼事?”
“我想收黎蘆。”張川柏步入正題,“這次種棉花,需要的黎蘆藥水多。你們幫我收,我出錢買?”
“你不自己帶著學生去采?”黎平笑道,“是了……你現在是身兼多職,是大忙人!我記得醫師收著一些,我幫你問問。收到直接送去張園?”
“直接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