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入馬耳山
1933年,四川廣元的局勢猶如這悶熱潮濕的天氣,壓抑且充滿變數。那天空總是陰沉沉的,仿佛一塊巨大的灰色幕布,隨時都可能傾盆大雨。空氣中彌漫著沉悶的氣息,讓人感到呼吸困難。張小剛,一個剛滿二十歲,身形矯健、眼神透著堅毅的青年,背著簡單的行囊,踏入了馬耳山的地界。
張小剛出生在廣元的一個寧靜小鎮,家中世代以耕種為生。他家的那幾畝薄田,是全家的生計所在。小時候,他常常跟著父母在田間勞作,陽光灑在金黃色的麥田上,那是他記憶中最溫暖的畫麵。麥浪在微風中輕輕翻滾,發出沙沙的聲響,父母辛勤勞作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裡。
然而,這幾年軍閥混戰,苛捐雜稅繁重,百姓們的生活苦不堪言。原本寧靜的小鎮也被戰火和紛爭所擾,人們的臉上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無儘的憂愁和恐懼。街頭巷尾不再有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的唉聲歎氣和對未來的迷茫。
張小剛的父母為了維持家庭的生計,日夜操勞,身體逐漸被壓垮。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他的父親因勞累過度,病倒在床。家裡沒有錢請大夫,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的病情日益加重。張小剛四處借錢,卻處處碰壁,親戚們都緊閉家門,對他的哀求充耳不聞。不久,父親便在病痛的折磨中離開了人世。
母親獨自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她那原本挺直的脊梁被生活的重壓漸漸壓彎。她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勞作,但生活的苦難並沒有放過這個堅強的女人。在貧病交加中,母親也與世長辭,隻留下張小剛孤苦伶仃。
在失去父母的日子裡,張小剛嘗儘了人間的冷暖。親戚們對他避而遠之,生怕他會給自家帶來麻煩。無奈之下,他隻能靠給地主家打短工勉強度日。然而,地主的剝削和欺壓讓他感到絕望。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乾活,直到夜幕降臨才能休息,卻隻能得到微薄的報酬,甚至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
就在他感到走投無路的時候,聽聞馬耳山上有一群劫富濟貧的好漢,日子雖然過得驚險,但能讓窮苦百姓有口飯吃。這個消息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絲曙光,讓張小剛看到了希望。於是,他毅然決定上山,尋找新的生活。
馬耳山,因其兩座山峰形似馬耳而得名。山巒連綿起伏,樹木鬱鬱蔥蔥,那茂密的森林仿佛是大自然賦予的綠色屏障。山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天然的庇護所。張小剛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前行,腳下的石頭和泥土被他的腳步攪動,發出細微的聲響。一路上小心翼翼,生怕遭遇什麼不測。山路兩旁的樹枝不時地劃過他的臉頰和手臂,留下一道道細微的傷痕,汗水浸過,火辣辣地疼。
忽然,前方傳來一聲斷喝“站住!乾什麼的?”這聲音猶如驚雷,打破了山林的寧靜。張小剛抬頭望去,隻見幾個手持大刀的漢子從樹林中竄出,攔住了他的去路。他們的臉上帶著警惕和凶狠的神情,那鋒利的刀刃在透過樹葉的陽光下閃爍著寒光,讓人不寒而栗。
張小剛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的心跳加速,但他知道此時不能慌亂。他鎮定地說道“幾位大哥,我叫張小剛,家中父母雙亡,走投無路,聽聞山上有好漢收留窮苦人,特來投奔。”他的聲音雖然有些顫抖,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堅定和渴望。
為首的漢子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隻見張小剛身材消瘦,但目光堅定,背著一個破舊的行囊,看起來確實是一副落魄的模樣。漢子說道“哼,這年頭,什麼人都想上山。跟我們走,見了當家的,若是他肯收留你,那算你運氣好。”說完,便轉身朝著山林深處走去。
張小剛跟著這幾個漢子,在山林中穿梭了許久。他們走過狹窄的小道,小道兩旁的荊棘叢生,不時勾住他們的衣角。跨過湍急的溪流,冰冷的溪水濺濕了他們的褲腳。周圍的景色越來越陌生,樹木越發高大茂密,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
終於來到了一處山寨。山寨的大門由粗壯的木頭製成,厚重而堅固。門口站著幾個荷槍實彈的守衛,他們的眼神警惕地注視著四周,身姿挺拔,透露出一種威嚴。
為首的漢子對著守衛喊道“開門,帶了個投奔的人來見當家的。”聲音在山穀中回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大門緩緩打開,發出沉悶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山寨的神秘和威嚴。張小剛被帶進了山寨,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不安。
二、結識好漢
山寨中,房屋錯落有致,雖然簡陋,但卻充滿了生活的氣息。來來往往的人都帶著一股豪爽之氣,他們大聲地交談,笑聲在空氣中回蕩。張小剛被帶到了一間寬敞的屋子前,漢子們讓他稍等,然後進去通報。
不一會兒,門開了,一個身材魁梧、滿臉絡腮胡的大漢走了出來。此人正是山寨的當家劉猛,他的目光犀利,仿佛能看穿人的心思。他上下打量著張小剛,那眼神中既有審視,也有一絲期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劉猛看著張小剛,問道“你為何要來我這馬耳山?”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在空氣中回蕩,仿佛能震落屋簷上的灰塵。
張小剛再次將自己的遭遇詳細地說了一遍,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悲傷和無奈。回憶起父母的離世和自己所遭受的苦難,他的眼眶微微泛紅。最後說道“當家的,我雖然沒什麼大本事,但有力氣,肯吃苦,若能留在山上,定當為山寨儘心儘力。”他的眼神堅定,仿佛在向劉猛證明自己的決心。
劉猛微微點頭,他從張小剛的眼中看到了真誠和渴望。說道“看你這小子還算實誠,行,就留下吧。從今天起,你就跟著李三,讓他教你山寨裡的規矩和本事。”
張小剛連忙道謝,心中充滿了喜悅和感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仿佛在向新的生活致敬。
李三,是山寨裡的一個小頭目,為人豪爽仗義。他身材高大,肌肉結實,臉上總是帶著笑容,那笑容仿佛能驅散一切陰霾。他見張小剛機靈,對他很是照顧。
在李三的教導下,張小剛很快熟悉了山寨的生活。每天清晨,天還未亮,他就跟著李三一起起床,迎著山間的微風,鍛煉身體。他們在山林中奔跑,腳下的落葉發出清脆的聲響。練習拳腳功夫時,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
李三耐心地教他騎馬、射箭、使用各種兵器,張小剛學得認真刻苦,進步很快。他常常在訓練結束後,獨自加練,直到夜幕降臨,繁星點點。
一天,山寨裡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此人穿著一身黑色的長衫,戴著一頂黑色的禮帽,看不清麵容。他的身影在山寨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帶著一種神秘的氣息。劉猛親自將他迎進了屋子,兩人在屋內密談了許久。
張小剛好奇,偷偷在屋外聽著。隱約聽到“紅軍”“合作”等字眼。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好奇,不知道紅軍是什麼樣的隊伍,也不知道與他們合作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待客人走後,劉猛召集山寨眾人,說道“兄弟們,如今這世道,窮苦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剛才那位客人,是紅軍的代表。紅軍是為窮苦人打天下的隊伍,他們邀請我們馬耳山的兄弟們一起合作,共同對抗軍閥和土豪劣紳。大家說說,咱們該怎麼辦?”他的聲音在山寨中回蕩,帶著一絲沉重和期待。眾人陷入了沉思。
眾人議論紛紛,有的表示願意合作,認為紅軍是真正為百姓著想的隊伍,與他們合作可以為百姓做更多的好事;有的則擔心會惹來麻煩,害怕與紅軍合作會遭到軍閥的瘋狂報複。
張小剛站了出來,說道“當家的,我覺得咱們應該和紅軍合作。咱們山寨雖然劫富濟貧,但力量畢竟有限。紅軍是為了讓天下窮苦人都能過上好日子,和他們合作,咱們才能真正幫助更多的人。”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充滿了激情,眼神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劉猛看著張小剛,眼中露出讚賞的神色,說道“好,我劉猛也不是怕事的人。既然大家意見不一,那願意跟我劉猛和紅軍合作的,站到左邊;不願意的,站到右邊。”
一番抉擇後,大部分人都站到了左邊,願意與紅軍合作。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希望和決心,相信與紅軍合作能夠為窮苦百姓帶來更好的未來。
三、初次行動
與紅軍達成合作協議後,馬耳山迎來了第一次聯合行動。目標是攻打山下一個土豪的莊園,這個土豪平日裡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積攢了大量的財富。
行動當晚,月色朦朧。月亮躲在雲層後麵,隻灑下微弱的光芒,給大地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張小剛和山寨的兄弟們跟著紅軍戰士,悄悄地向土豪莊園進發。他們沿著山間小路,迅速而安靜地前行。腳下的草叢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為他們的行動加油助威。夜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卻吹不滅他們心中的熱血。
到了莊園附近,眾人隱藏在樹林中,觀察著莊園的情況。莊園四周有高高的圍牆,牆上還拉著鐵絲網,幾個了望塔上站著守衛,他們手持長槍,警惕地注視著四周。
紅軍的指揮官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一部分紅軍戰士負責吸引莊園正麵守衛的注意力,另一部分紅軍戰士和馬耳山的兄弟們從側麵翻牆進入,突襲莊園內部。
戰鬥打響,正麵的紅軍戰士開槍射擊,槍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守衛們被槍聲吸引,紛紛朝著正麵開火。張小剛和李三帶領著一群馬耳山的兄弟,迅速衝向側麵圍牆。他們搭起人梯,快速翻牆進入。
進入莊園後,眾人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張小剛手持大刀,勇猛無比,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和決心。他揮舞著大刀,刀光閃爍,仿佛要將敵人的黑暗一並斬斷。接連砍倒了幾個敵人。
敵人驚慌失措,四處逃竄。但他們很快組織起反擊,憑借著強大的火力,逐漸向張小剛等人逼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