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們首先講《易》!”孔子對著眾弟子說道。
“謝夫子!”弟子們拜謝道。
在那個時代知識不是想學就能學到,就連書籍也不是平常百姓可以輕易接觸到,被管控的非常嚴格。
因為上層階級要進行愚民教育,控製知識和書籍是最好的途徑之一。
底層百姓,唯有靠知識才能完成階級躍遷,其他辦法更加困難。
很多知識隻對上層貴族之類的開放,孔子願意有教無類可以說是真的非常難得。
對於孔子的傳授,大家自然是非常的感動,也非常感謝。
看到這一幕,李信就在那介紹起來。
“相傳孔子晚年,周遊列國之後回到魯國在杏壇講學,廣收弟子三千,孔子刪述六經作為教材!而這當中,《易》作為孔子最為重視的教材之一!”
李信說完,就再一次的往杏壇那走了幾步,可以聽到裡麵的聲音。
一位弟子詢問道“先生,為何要先講《易》?”
聽到這位弟子的話,孔子微笑著,就在準備回答之時,一個聲音打斷了他。
“晚輩也想要知道!先生為何喜愛講《易》?”
如果李信不開口,大家都沒有看見,就好像是時空隔絕一般。
當李信開口之後,李信就融入了這一時代,大家自然也就看見了他。
李信雖然很禮貌,但是孔子弟子們看著穿著奇裝異服的人,都驚訝不已,和他們穿著都不同,而且人是怎麼突然出現的?
人對於未知自然是驚訝的,也更加關心。
孔子麵對於李信的突然出現,還是一如既往的麵不改色。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聽到這話,李信點點頭,這和史書上記載的一樣。
孔子可以淡定,但是其他人真的是淡定不了。
“你是何人?”子貢忍不住詢問道。
“晚輩是來自於兩千多年之後的讀書人!名叫李信!”李信回答道。
聽到這話,一個個都是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
畢竟這個消息太震撼了,竟然是來自於兩千多年後,這如何能夠讓人相信。
李信自然也明白這信息來的有些炸裂,繼續說道。
“先生所讀的《易》,在後世被稱為《易經》,而先生對於《易經》的解讀,經您的弟子後學不斷地完善,集合諸子百家的智慧,整理成為《易傳》。”
“《易經》和《易傳》在後世合稱為《周易》,位列為群經之首,是中華元典。”
聽到李信的話,孔子非常的高興。
孔子還關心的就是後世人從《易》中學到了什麼,這就詢問起李信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李信回答道。
“嗯,這符合我對‘乾’的理解!你還讀到了什麼?”孔子滿意的說道。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李信接著說道。
而李信的這句話,又非常符合孔子的心意,符合他對《易》的解讀。
既然遇見的是孔子,李信自然也是要求教一番。
實在是《易》太難學了,希望得到孔子的解惑。
既然又多了一位求學之人,孔子也沒有拒收的道理,讓李信入坐。
其人也是紛紛坐下,等著聆聽孔子的教誨。
在那個時代,可以聽到孔子的講學,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情。
“天之運行,四時交替,晝夜更迭,歲歲年年無有止息無有差錯,君子當效法天道之健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即地勢順……”
“這兩句話蘊含著大道真理!”李信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