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這部典籍最後一期又開始錄製。
這一次錄製的是《傳習錄》。
除了串場的美女主持和李信之外,其他的嘉賓和演員自然又換了。
好在那些演員都是老戲骨,磨合還是很方便的。
當然,也有之前都一直跟著演戲的,比如群演和節目組人員。
話劇排練有快有慢,一個是和大家的演技有關,也有和心情有關。
這一次排練《傳習錄》就花費了不少時間。
誰的原因都有,哪怕是群演也不少,還鬨出了不少笑話,甚至是演著演著褲子掉了,還有撞到一起。
那自然是非常尷尬,也就排練不下去。
可能這是最後一期的緣故,有不舍在其中。
不管如何,節目已經非常成熟,這都最後一期,群演也演了不少期,演員基本都是老戲骨,沒理由演不好。
經過幾天的磨合排練終於是演好了,好在是趕在了正式播出之前。
之前雖然都是排練到播出之前,那是因為大家要精益求精,一遍遍的排練,排練的越流暢,效果自然是越好。
而這一次是真的需要那麼多時間,好在不影響播出時間。
可以說又在期待中典籍華夏播出了,這是最後一期,大家自然是非常的期待。
在一片期待的掌聲中,典籍中的華夏拉開帷幕。
還是一樣的場景,一桌一椅一台燈。
李信翻開書本說道“公元1512年,明朝京師!”
隨著話音落下,就見旁邊舞台的燈光亮了起來。
首先看到的是幾人穿著古代衣服,一人在講課,一人在記錄,其餘的人則是認真聽講著。
上首者說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弟子學生則是跟著念道,李信看到這一幕,也是緩緩的走了過去。
其中一人說道“先生所講的內容,我都記錄下來了,我想把這些道理記錄整理成書。”
聽到這人的話,其他弟子紛紛表示讚同。
“此書若成,後人皆可如臨先生課堂!”
“曾子曰傳不習乎,此書就叫‘傳習錄’如何?”
聽到這名字,為首者點了點頭,並吩咐道“徐愛,記錄!要明細精確!”
“先生放心,等我整理好,會給先生審閱。”
看到這一幕,李信就介紹起來,這一段演繹其實就像是引子一樣。
“《傳習錄》是記錄王陽明思想的語錄體著作,有他的弟子記錄整理完成,成書原因和另一部儒家典籍非常相似,那就是《論語》。”
李信說完之後,就轉頭看向了另一邊。
而這時候,另外一邊燈光也是亮了起來。
同樣是一處講堂之中,這時候幾位弟子走了進來,一位老者最後進來。
這人可以說觀眾都非常熟悉,那就是出現過的孔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路夫子講的課,子輿記得最仔細。
子路也就是仲由,那子輿就是曾參了。
這兩位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可以說最受喜歡人中的其二。
“曾參是善於學習的人!”孔子誇讚道。
“夫子教導我們要善於反省自己,所以吾日三省吾身!”曾參回答道。
“為人謀而不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