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小甜妻!
論道輸了。
隻要今日的事情傳了出去,這幾個僧人,絕對討不了好。
他們估計會被逐出佛門,再也沒有寺廟肯收留他們。
最終或是還俗,或是流落街頭,做一個野僧。
相對的。
既然他們給趙策安了道教的身份。
那作為統治者的弘治皇帝,也要對此事作出表態來。
按照曆朝曆代的慣例。
在皇帝麵前論道輸了的一方,無異於會招來滅頂之災。
無論佛道,先前都迎來過幾次統治者的大清洗。
今日發生的事情,不止皇帝,就連未來的皇帝,都是看在眼中的。
這也是為什麼,剛剛的大師,甚至連腳步都開始虛浮了起來。
一個人死,可能還不算太怕。
但如果因為他害死了一群人。
那他身上的罪孽,可就洗不清了!
弘治皇帝作為一個仁慈的守成之主,當然不會用這麼激進的手法。
但不激進的手法,他一時也有些想不到了。
趙策思考了一番,才說道“陛下,臣聽聞先帝之時,大肆冊封了許多的僧人。”
“一直到如今,我大明境內的僧人數量都還是不少。”
弘治皇帝點點頭。
“不錯。”
“朕登基後,整肅了幾番。”
“但僧人的數量,還是隻增不減。”
寺廟不用交稅。
掛靠在名下的田稅、人頭等,全部都不用交。
更有些有經營頭腦的大和尚,甚至能把寺廟經營成擁有當地最大產業的集團。
他們大肆兼並土地,發展教眾。
隨著佛教的發展,僧人也越來越多。
除了極個彆真心想要求佛的人外。
其實寺廟中大部分人,都不是為了佛祖而去。
這些僧人不事生產,一切都是靠香客的贈予和施舍。
大明建立以來。
除了第一任皇帝對和尚的態度差一點之外。
後麵的幾任皇帝,雖然都尊道教為國教。
但對佛教的態度都不差。
因此佛教在大明,可以說是發展的一片欣欣向榮。
在曆朝曆代中,就數明朝修建的寺廟最多。
儒家也認可了佛教,正在與佛教和平共處。
發展的好了,自然就想的更多。
趙策道“臣以為,這次的事情,正好是一個契機。”
“契機?”
弘治皇帝道“詳細說說。”
趙策回道“這些僧人中,假和尚的數量,並不在少數。”
“僧人留在大明,無異於有其重要的意義。”
“一方麵,大明可以以此來製衡烏斯藏等地區的平穩和平。”
“另一方麵,佛教確實有利於朝廷管教百姓。”
“但僧人人數過多,對於我們國朝來說,卻不是一個好事。”
“陛下問臣,要如何處理此次的事情。”
“臣覺得,可以讓今日論道失敗的大師,帶領肅清出來的假和尚們,戴罪立功。”
“為我大明再立下傳道之功。”
弘治皇帝一時沒反應過來。
他滿頭霧水的看著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