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係列‘優勢’之下,在朝鮮半島建立華夏史上,乃至人類史上的第一個生產建設兵團,就成為了劉盈的不二選擇。
首先,朝鮮半島‘三麵環海,一麵鄰漢’的地理特性,使得當地的邊防任務,並沒有燕北、代北那麼艱巨;在戍邊的同時兼顧生產、建設,並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其次,便是劉盈後世來客的身份,讓劉盈對朝鮮這塊沃土有萬般篤定這裡,不是貧瘠的草原,不是漫天黃土的河西。
這裡,是一片被深埋於冰雪之下的無儘黑土!
如果通過幾十年的建設,讓朝鮮也成為繼關中、巴蜀之後,漢室又一大糧食生產區,那無論對於漢室的北方戰略,還是對漢室內部的土地、階級矛盾緩和,都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最後,則是劉盈在糧米官營之後,摸索出來的一套施政理念。
——推行政策,是需要試驗的。
直白的說生產建設兵團,並不是劉盈為朝鮮半島準備,而是為燕、代、上等北方邊牆區域,準備的‘萬世之策’。
畢竟武帝劉徹的曆史經驗告訴劉盈漢或許能一直強大,但衛、霍卻並不會永遠存在;
在王朝強大,又有衛、霍撐著場子時,漢室自然能達成‘北出長城三千裡,使胡虜不敢南下牧馬’的成就。
但在失去衛、霍,王朝又不再強大的時候,漢室也需要有一套相對完善的體製,來保證北方地區的邊防事業,不會因為失去衛、霍這樣的千古奇才,而被北方遊牧民族肆意踐踏。
所以,在朝鮮推行生產建設兵團,隻是劉盈的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通過總結經驗,得出更完善、更符合當下時代的‘漢室版生產建設兵團’,並將其全麵應用到整個漢室北方邊牆區域,讓漢室具備‘就算沒有衛霍,也不會再因邊防問題而發愁’的能力。
想到這裡,劉盈望向曹參的目光,也是愈發堅定了起來。
“還勞丞相速為第一批移民,最晚也當於今夏啟程,至遲不過秋七月,便當抵達平壤都尉治所。”
沉聲一語,自是惹得曹參點點頭,又滿是嚴肅的望向劉盈。
“敢請陛下示下。”
“此‘平壤都尉屯耕團’,當編以幾戶、幾人,又當以何為屯耕之要?”
聽聞此問,劉盈也不由深吸一口氣,旋即站起身,將早就盤算好的計劃,儘數擺在了曹參麵前。
“平壤都尉屯耕團,當編民二千戶而成,行軍中什伍之製,五戶為一伍、十戶為一什;”
“此民二千戶,當皆由歲二十上、三十下之青壯所成。”
“編此民二千戶為屯耕團,當循往昔,朝堂征丁編軍之故事;待編成軍,配以劍、弓,行軍而往平壤都尉。”
“沿途一應事物,皆循行伍之製,由少府內帑輸以軍糧。”
說著,劉盈麵上神情也是愈發嚴肅起來,語調中,更是帶上了些許謹慎。
“待至平壤都尉,凡屯耕團之卒,皆賜磚房一進、農院一處;自至平壤都尉起,全團行‘五一’之製,即開墾荒田五日,兵甲操演一日。”
“自明歲始,三歲之內,全團同勞、共息,凡耕作所得之糧,俱均分與卒;”
“至遲於三歲之後,當開墾荒田四十萬畝;四歲之後,分此田四十萬畝於團中之卒,戶二百畝。”
“十歲之內,凡屯耕之卒皆免稅賦,另屯耕團之田畝,不可轉賣;凡欲戰事,屯耕團當奉詔而動,亦可由將帥令發阻敵,循邊牆戍卒故事。”
“十歲之後,屯耕團解散,團卒皆歸農籍。”
“及此間一應用度······”
將心中的打算儘數道出,劉盈不由深吸一口氣,旋即淡笑著望向曹參。
“屯耕所用之糧種、農具,又賜予耕卒之宅院等一應耗費······”
“俱出少府內帑。”
說出最後這句‘俱出少府內帑’的時候,劉盈隻下意識一慌!
但在再三盤算過後,劉盈也終還是穩住心神,似是強調般,對曹參又沉沉一點頭。
生產建設兵團,真正難得不是生產,也不是兵團,而是建設。
兵團,隻需要征發戍卒,生產,隻需要下達‘屯田’的命令;
但建設,卻需要由朝堂承擔初期的所有生產工具、生活物資,如農具、軍械,以及吃、穿、住、行。
如果是全天下上百萬,乃至數百萬的餘子都一股腦的去朝鮮屯耕,那對少府內帑而言,顯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第一批兩千人組成的屯耕團,對少府內帑而言,卻顯然不在話下。
——不過是兩千個磚房農院,兩千套武器軍械,幾十頭耕牛,以及相應的農具、每年幾萬石糧食而已;
等日後,再以每年兩到三個屯耕團的速度,一點點加大屯耕力度,考慮到少府愈發強大的財力,應該也不會出什麼問題。
聽聞此言,曹參也不由暗下稍鬆了一口氣,對劉盈沉沉一拱手,表示領命。
但很快,曹參便又發出靈魂一問,讓劉盈頓時愣在了原地,久久沒能回過神。
“陛下。”
“即平壤都尉屯耕團,乃以軍中之製,以民二千戶而成,則當為軍中‘一校’之編製。”
“既如此,臣鬥膽以問陛下。”
“——此平壤都尉屯耕團,當由何人,擔校尉一職?”
“又團中屯、曲,司馬隊率等職,該以何人充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