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布子照暗缺_初景道君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初景道君 > 003.布子照暗缺

003.布子照暗缺(1 / 2)

初景道君!

誌通、誌常二人因迎一如菩薩像回寺而來,受陳真人之命,為其尋迷龍而去。

這一來一去看似簡單,實則其中另有算計。

萬壽宮中有些人和法門寺那邊在某些事情上達成了一致,欲要藉此謀劃些什麼。

誌通、誌常便是他們推出來的棋子。

而王景如今身為一方叢林之主,交感神佛又是“東華大神方諸青童君”這等全真嫡傳位業,自然也有資格知曉此事。

哪怕他無心參與進去,一些基礎大略山中卻是不會對他隱瞞什麼的。

實際上正如陳真人所言,如今塵俗流轉,世事變遷,真修已是越發稀少了。

哪怕王景表露出來的修為隻得幽逸之境,不曾成為陸地神仙,但亦有資格參與這等宗門大計的謀劃。

整個華國的幽逸道士、加持僧人,合起來實則也不過半百之數。

在一些小法脈中,幽逸道人已然有資格作為住持,行開宣法嗣之事了。

“迷龍一說本隻見載於小說家言,不曾受到佛道認可。哪怕有念力聚攏,但無靈性承載,也是沒有可能出現的。”

王景注視著誌通二人離了秦省,往江寧而去,同時內心思忖。

《子不語》中有提到,“陰司賭神,號稱迷龍,其門下有賭鬼數千,皆受驅使……”

而這方天地的道機偏向心念願力之屬,有物性、靈性之分,修者入道,也是要與神佛交感,將其請入自家心台,行借假修真之事。

最後若能藉此攀緣出去,超脫位業桎梏,便等同於出現了一尊新的神佛。

也即是這方天地修法的最後一步天真。

修至上真,飛舉升天者,聚則為形,散則為氣;體變合化,混沌自然;道亞三清,智周萬物。即高玄皇人之流也。

道書所言先天真聖、後天仙真,大多便是這個境界。

不過取得這等功果之人也是有五百餘載未曾出現了,上一位有史可考的天真道人還是元明之際的那位通微顯化真人。

再往後,便不曾有類似人物現世。

而佛門則講求“一佛一切佛”之語,認為心、佛、眾生三者無彆,不以位業桎梏為意,反認其為根本主尊。

理具、加持、顯得,不曆僧祇,修持即成,便可顯現圓滿菩提。

所謂即身成佛是也。

對他們而言,等同陸地神仙之境的顯得成佛便是最高功果,至今尚未出現過天真級數的人物。

是以這方天地種種神異,無不建立在靈性與物性之上,即便是有文字話本描述,牽引人心願力、信仰香火彙聚,也得有相應承載,方能顯化超凡。

一般而言,這等承載之物都被把持在佛道及民間法脈手中,流落在外的不是沒有,但都杳杳其蹤,難知下落。

《子不語》乃是清人袁枚所著,其人雖然文名頗盛,但畢竟不入超凡,失了承載,筆下之物又如何能化作真實?

定是有其他力量摻涉其中了。

而這股力量從何而來,便是萬壽宮中一眾幽逸道人、神仙真人所在意的。

“這迷龍背後情形如何,究竟是不是山中所想那等物事,便要看誌通二人此行結果了。”

王景目光眺望東天,以他之能,哪怕誌通二人遠在江寧,但一舉一動無不曆曆在目,如掌上觀紋。

左右不過兩千裡罷了。

似陳真人那等陸地神仙,心念放出之後,一方洲陸瞬息之間俱可遍知。

王景雖不及此,察知一國還是不成問題的。



最新小说: 神劍無敵楊小天楊重 屍妃難馴:皇叔寵妻無度 遊戲係劍仙 海賊之炎帝艾斯 楊重楊小天 領導者手記之末日重生 娛樂圈純素人 全球輪回:隻有我知道劇情 改造美漫從信仰之躍開始 我成了大明勳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