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糖葫蘆_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思兔 

第153章 糖葫蘆(1 / 2)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蜀漢篇第153章糖葫蘆民如水君如舟,但在李世民自己看來,也可以換個說法:

巨唐如舟,唐民如潮。

而他隻不過是站在這艘巨船的頂端,儘力張望的一個人。

前朝史冊是他手中的輿圖,先人們留下的探索和記錄裡,李世民知曉了河西之盛,西域之利,遼東馬肥,東海浩瀚。

這些簡單的記載為大唐提供了方向,但同樣也形成了一個竹管,讓他看待大唐之外也如管中窺豹。

而吐蕃,就是這個漏網之魚。

後世那聞莽稱這吐蕃“與唐同起同休”,征戰糾葛兩百年之久。

從地圖上觀這吐蕃的地勢,向西向南皆為群山,於是自然要向東部的河西與北部的西域侵占。

如此兩地,從地勢上分析,李世民不會拱手讓人,吐蕃也絕不會熄滅野心,因此……唯有戰!

這後輩聞莽說,他李世民以公主和親,為吐蕃送去了關鍵的技術。

李世民與房杜二相研究了一下,覺得後世隨口之說,或不全對。

畢竟無論是北麵的突厥還是遼東的高句麗,此等小國,學習大唐的“生產技術資料”定然是要比吐蕃方便很多的,為何這種鄰近小國反而沒能與大唐同起同休?

深入了解吐蕃的具體情報,因何能強,也是廟算的一部分。

所以從去歲初起,千牛衛派奉李世民之命,已經派出了數隊暗探,奔赴嶺南道和隴右,收集情報。

長安城中的番商胡僧也成了情報收集的對象,上至百騎司勳貴子弟下至刑部鷹犬少年,輪番出手,整理出來的情報被源源不斷送入李世民手中。

而且因為刑部鷹犬太過活躍,長安已經有百姓謂其“六扇門”之名,李世民一笑置之。

李世民在一旁慢慢陷入沉思,另一邊貞觀群臣們則是在對著李靖起哄。

“這後世如此愛老將軍,若是不題字一副,也忒說不過去。”

李靖推脫不過,隻得現場起身,與閻立本說一聲借了書案,當場題了一幅字,要送過去。

不過李靖唯一擔心的就是單單一幅字可能略顯寒酸了,如今馬上就要送,自然是沒有功夫去裝裱的。

“此處還有一物,昨日大家取自內庫,乃是嶺南道的貢品。”

杜如晦說著拿出來一個盒子。

李靖自然沒意見,當即用綢布包了字帖,將兩物一起送了過去。

……

成都府衙也已經走完了流程。

此時張飛正拿著抄錄的兵法與兩位軍師討教:

“這李衛公說軍有三勢,該做何解?”

孔明龐統對視一眼,一起大笑。

還是孔明先止住笑意,搖頭道:

“翼德啊翼德,須要謹記,兵無常勢。”

“就如那李衛公的正奇之解,能正勝則正勝,能奇勝則奇勝。”

“正奇、三勢皆由心,萬般手段,皆為求勝。”

龐統好心提醒道:

“翼德在漢中打的就很好,當居首功。”

“此等兵家之言,要多以戰例揣摩,萬不能一味照搬。”

若說統兵和臨戰指揮,現在孔明和龐統綁一塊兒都比不得張飛。

但要理解這兵家之語,兩人就看的分外清楚,因此反而擔心張飛把自己繞了進去。

對此張飛很明白,因此也是對兩位軍師連連保證。

畢竟對漢朝人來說,每談兵法,往前一翻,衛霍,再一翻,淮陰侯和高祖,再翻一下,趙括。

看著張飛捧著抄錄下來的內容又跑去跟趙雲竊竊私語,孔明心裡滿是欣慰。

既然那李靖快七十歲上陣,那雲長翼德和子龍三位將軍也未必不行。

而在此時,半空中光幕再次徐徐展開,成都府衙眾人精神一振,來了!

【嗨嗨嗨,今天大佬的禮物也是相當有心意的一天。

兩罐蔗糖up主自己試了下還挺甜的,住的這邊剛好有材料,就動手做了個糖畫和冰糖葫蘆,大家夥湊合著看吧。

字帖很喜歡,以及同一個包裹的金屬鏡子感覺像是銅鏡,但為啥是白的呢?】

眾人視線下移,首先看到的是看兩小罐蔗糖,則是劉巴送出的。

道理也很簡單,拿了人家的配方做出來了成品,回饋一下也是理所應當。

第二幅圖則是醜的慘不忍睹的一幅糖畫,依稀能看出來是一個豎起拇指的拳頭。



最新小说: 從霍格沃茨開始的魔法之旅 玄幻:我為天帝,鎮壓世間一切敵 碰瓷之王 神之家園 絕世神村 封建糟粕 末淩 首富攻略 永生遊戲降臨,被我玩成了速通 莊園遊戲:監管者的修理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