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糖葫蘆_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思兔 

第153章 糖葫蘆(2 / 2)

第三幅圖上是幾顆紅紅的果子,蔗糖已經將其包裹,看上去似乎還……挺有食欲的?

“這應當是朹果?”趙雲當即就認出了這東西。

這東西在山裡能見到,能吃,但簡直酸倒牙,因此采的人並不多。

而製糖坊如今就在成都南邊,所有人都去看過,因此後輩這做法簡直一看就明白過來了。

將這個記在心裡,眾人目光繼續後移,並且心裡明白,剩下的多半就是那唐皇送的了。

第四幅圖是一幅字,字跡板正但少有煙火氣。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落款則是簡簡單單:雍州三原,李靖。

愛湊熱鬨的張飛頓時間有點失望:

“俺還以為怎麼著也得寫個托塔李天王呢……”

最後一幅圖是一個白生生的鏡子,這反倒讓孔明一時間不太敢確認了:

“似是銀鏡,但……”

孔明決定還是看看後世人的評價再說。

【up主已經可以了,糖畫是咱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到了你手裡,我覺得文化遺產四個字兒可以去了,非物質恰如其分。

冰糖葫蘆還是可以的,畢竟這東西做起來沒啥難度倒是,不過我記得這東西好像還能減緩高血壓呢,曹操當年也沒交代讓姓曹的多吃這個?

拉倒,咱們現代的山楂也是選培過的,古代山楂酸的不行,在宋朝開發出來冰糖葫蘆這個吃法之前,基本無人問津,也就是靠著冰糖葫蘆有人吃了,才有人研究,誒,這東西還能入藥啊。

雖然我不懂書法,但還是要評價一句,字不錯。

雖然我不懂工藝品,但還是要評價一句,銀鏡不錯。

樓上確實不懂了,銀鏡不是這個樣子的,看色澤來說,更大概率是銅鏡。

銅鏡不是黃色的嗎?咋還有白的,而且做舊的也應該發綠才對,哪有這樣的?

樓上這麼一說我想起來了,這怕不是白銅吧?發源自雲南的銅鎳二元合金,是咱們老祖宗在冶金史上比較重要的獨創成就。

這麼一說應該就是這東西,畢竟聯係大佬喜歡仿造的愛好,這東西在唐朝算是無價之寶,隻有一品以上的官員才能用,以及這鏡子上的瑞獸葡萄紋也是初唐最常用的。

我去查了查,這東西產自雲南四川,17世紀出口歐洲的銅鎳鋅三元合金大受歡迎,被稱中國銀,後來19世紀英國和瑞典仿造成功並大規模生產,反而將中國徹底擠出了市場。

廢話,人家大規模流水線生產,不比小作坊強多了。

那我還記得上學時候學過,鎳這個金屬是甘肅最多啊,而且甘肅還富銅礦,為啥反而是雲南探索出來這個東西。

少戰亂唄……而且甘肅哪止這麼點,多銅,多煤,多鉬鋰金鋅鋁等等,是實打實的工業礦都,但這邊戰亂沒停過,所以都沒法開發。

整條河西走廊戰亂都沒停過,最簡單的例子,青海湖附近的鹽湖產的青鹽,比鹵法的苦鹽好非常多,但唐朝時地處和吐蕃戰爭的前線沒能開發,元看不上,宋自顧不暇,明朝顧不上,一直到清朝時候才有正式開發。

咱們現代人可太懂西域的水果、牛羊、棉花有多好了,所以還是得國家強盛才行。】

“二元合金……”

孔明念叨著這個名詞,若有所思。

作為一個博聞強識的人,孔明清楚記得這也是光幕第一次正式的提到合金。

此前曾經開玩笑說晚唐圈子牢固如鈦合金,當時還不明白其意思,但現在好似明白了一點。

多種金鐵調配,反能製出效果更加好的金屬?

隻是……其中難處孔明也清楚:石炭的品質。

雖然沒辦法如後世一般將溫度量化,但根據將等重鐵塊融為鐵水時間的長短也能大概判斷出來爐內的溫度。

如今成都和公安的鐵匠作坊,靠著排風、小高爐、石炭等物,已經能將爐子的溫度推得很高了。

但如今問題就是,同樣的鐵礦,同樣的爐子與排風,用不同品質的石炭煉出來的鐵品質也完全不同。

無煙的石炭能煉出來如偃月刀這般雲長愛不釋手的兵器。

濃煙的石炭煉製出來的刀兵砍個石頭都能自斷,差的實在太多。

如今孔明倒是產出了彆的想法,既然劣炭煉劣鐵,那乾脆再往裡麵摻雜點彆的金屬礦,或者摻雜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是不是也能救回來一點?

至於說將濃煙石炭變為無煙石炭……匠人們和孔明也都暫時沒什麼辦法。

不過成都府衙內如孔明一般想法的人並不多。

劉巴是在想著這白銅是不是也能用來製貨幣?但能回本嗎?

龐統則是在暢想,這河西真不愧是寶地,必為主公為大漢取之!

張飛的想法就要更加簡單直白:

“子龍,那朹果……不,那山楂何處有?快帶俺尋上一些。”

“俺尚有餘下的蔗糖,來給你做那冰糖葫蘆!”



最新小说: 帶著空間跟在主角後麵撿漏的日子 請叫我星爺 自作主張暗戀你 師兄,我來帶你回家 我喜歡你,我希望你知道 總裁的嬌妻不粘人 風流異能妻妾成群 四合院:開局被迫和秦淮茹換房 畫演天地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