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修路_前山小駱駝的新書李天的明末之旅_思兔 

第92章 修路(1 / 2)

華夏打通北部兵站運輸線的道路原本的目的是保持戰略優勢,但是商業線路的發展和擴大是意外收獲,也就是李天是一個理工男,商貿思想是一個朦朧的概念,否則早就把這邊發展起來,進行壟斷貿易了,這個時代歐洲已經沒有了皮毛的來源地,而最大的來源都是西伯利亞和北美,現在全部都在華夏的掌控中。

海上絲綢之路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但是真正知道的並沒有幾個。

海上絲綢之路,簡稱海上絲路,是指古代東西方海上貿易交通路線。這一概念由陸上絲路衍生而來,1913年由法國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其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中國迄今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派出遠洋船隊駛往印度洋,開辟了南海—印度洋航線,標誌著海上絲路的出現,以此為通道的貿易活動至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達到頂峰。海上絲路通常分為東西兩條,東向航線又稱為“東海絲路”,是指自中國東北部沿海,經渤海或黃海、或東海到達朝鮮,再渡朝鮮海峽,最終抵達日本的貿易航線;西向航線又稱為“南海絲路”,是指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經南海、印度洋至西亞、非洲的貿易航線。海上絲路流通的商品種類相比陸上絲綢之路更加多元化,除絲綢外,瓷器、香料、茶葉均是大宗貨物,因而海上絲路有時又被稱為“瓷器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

自漢代以來,海上絲路逐步占據中國對外貿易的主導地位,帶動了沿線廣州、泉州、寧波等港口城市的發展和崛起。在官方主導、民間參與下,中外產品、技術、文化等通過海上絲路,不斷融入到雙方的社會經濟文化之中,給世界帶來了深遠影響。

中國境內的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由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口組成。

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在秦漢時期便已存在,已知有關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載來自《漢書·地理誌》,當時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而有遺跡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交流主通道。唐代,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這條航線全長14萬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9][10]。在宋元時期是範圍覆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曆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11]。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仍是絲綢,所以後世把這條連接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由於輸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稱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約定俗成的統稱。

“絲綢之路”是德國地貌學地質學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原指中西陸上通道,因為主要貿易是絲綢,故名。此名出現後,學術界又延伸出海上絲綢之路。最早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是法國漢學家沙畹(1865年—1918年)。“海上絲綢之路”事實上早已存在。

《漢書·地理誌》所載海上交通路線,實為早期的“海上絲綢之路”,當時海船載運的“雜繒”,即各種絲綢。中國絲綢的輸出,早在漢朝以前前,便已有東海與南海兩條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六個曆史階段

海上絲綢之路開創期——先秦。[2][3][12]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期——秦漢。

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期——魏晉。

海上絲綢之路繁盛期——隋唐。

海上絲綢之路鼎盛時期——宋元。

海上絲綢之路由盛及衰——明清

海上絲路”的南北航線在元明時期達到最大程度的交融。元明時期的中國,經濟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對先進的航海技術使得南北方之間的海運成為保證南方糧食、絲綢、瓷器等北上的重要運輸方式。在對外貿易上,明朝中期的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開創了中國遠洋航海的新時代。

15—18世紀,是人類曆史上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歐洲人相繼進行全球性海上擴張活動,特彆是地理大發現,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開辟了世界性海洋貿易新時代。西歐商人的海上擴張,改變了傳統海上絲綢之路以和平貿易為基調的特性,商業活動常常伴隨著戰爭硝煙和武裝搶劫。

這一時期的明代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已擴展至全球

(1)向西航行的鄭和七下西洋這是明朝政府組織的大規模航海活動,曾到達亞洲、非洲39個國家和地區,這對後來達伽馬開辟歐洲到印度的地方航線,以及對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都具有先導作用。明永樂年間,鄭和前後共7次下西洋,率軍28萬名、船62艘,由江蘇劉家港(現瀏河鎮)出發,經海路到達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半島、印尼、菲律賓、斯裡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印度、伊朗、阿曼、也門、沙特和東非的索馬裡、肯尼亞,用攜帶的金、銀、手工業品,交換回珠寶和香料、蘇木(藥材、貴重紅色染料)等奢侈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2)向東航行的“廣州—拉丁美洲航線”(1575年)由廣州啟航,經澳門出海,至菲律賓馬尼拉港。穿聖貝納迪諾海峽基進入太平洋,東行到達墨西哥西海岸。這樣,開始於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經唐、宋、元日趨發達,迄於明代,達到高峰。鄭和遠航的成功,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明朝海禁,泉州港衰落。整個明朝,泉州港的作用僅隻體現於鄭和下西洋朝貢性質的航海過程中專業人員和海船補給上,以及維係與琉球的部分朝貢。這時期,海禁使民間海外貿易被逼成走私,因為官府控製不力,加上地方商軍官三者為了牟利形成一定的聯合勢力,使私商貿易有足夠的生存空間成長土壤。儘管宋元的市舶官商製度已為民間私營商業所替代,但民間商業的海上開拓力量已大大下降。麵對沿海商民依托地理優勢進行頻繁的走私活動,明朝政府試圖通過掌握某些港口來控製化解其他走私港口的非法貿易,其中的漳州月港便在官府有限度的幾次開禁張弛中興起做大,成為東南沿海第一大私商大港。月港時代,大帆船不停往來於中國與菲律賓之間,貿易不斷。西班牙從墨西哥運到菲律賓的白銀經由中國海商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而中國商品、移民則流向菲律賓,華商網絡和華商社會開始形成。

而曆史上古代陸上絲綢之路有4條

一、最早的絲綢之路—北方草原絲路

據中國古書記載,最早帶著絲綢國禮出訪各國的是公元前10世紀西周的周穆王。他從陝西西安出發,向西長途跋涉,一直到達了今中亞的吉爾吉斯。

並與該國的女王西王母結成親密友誼而回國,這可能是最早的中西交往。周穆王促進了中國與西方民族的友誼。



最新小说: 完蛋!每天爬我床的小白臉是太子爺! 神臨地 離婚後,我成了前妻仰望的神 信仰枯竭?我親自下界搞事! 離宗放飛我自己,瘋批師弟惹不起 搶機緣一時爽,一直搶機緣一直爽 離婚後,薑小姐光芒萬丈 我,皇家騎士!善心大起 吉祥如意 團寵萬人迷,盲眼王妃醫毒雙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