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在古代屬於蠻夷之地,“蠻”是古代對南方各民族的泛稱,廣西古代為百越族的聚集之地,所以常被稱為南蠻之地。到了宋朝時期,廣東、廣西、海南皆隸屬廣南路,這個時候的越南一躍成了蕃屬國。後廣南路一分為二,廣南以東為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治廣州;廣南以西為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路治邕州南寧)。這也是“廣東”、“廣西”的叫法,在曆史上最早源於此。到了明朝初年沿襲元朝舊製,設置廣西行中書省,治所桂林府。後朱元璋改“廣西行中書省”為“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又稱“廣西布政司”,治所依然桂林府。
章子俊一行人等,兜兜轉轉化時三個月才到達桂林大圩,為何來到大圩而不進桂林,因為桂林有靖江王府,目前靖江王府傳了五代,所產出的子女已達數千,人人都是郡王,將軍,中尉什麼的,惹不起還不如躲遠點。
這就要朱元璋定出來的藩王待遇,還是世襲罔替,也就是說不降爵的傳遞,同時藩王還不需要承擔相應義務,又享有很大的經濟特權,這種環境之下,不迅速腐化才怪。明朝的藩王說不好聽的,有如圈養的動物一般,隻需要享受不需要付出,另一個特色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並能世襲罔替。
世襲罔替簡單來說就是,皇帝的兒子封親王,然後親王的嫡長子可以世襲親王爵位,其他兒子降一等成為郡王,郡王的嫡長子繼承郡王爵位,來世襲郡王爵位。其他兒子降爵成為鎮國將軍,孫子為輔國將軍,曾孫為奉國將軍,四世孫鎮國中尉,五世孫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國中尉。所以目前整個桂林城中輔國將軍、鎮國中尉滿天飛,誰也惹不起。
章子俊可不是傻子,在路上已經想好了這一次完成朝廷任務的辦法。大圩鎮是一個商品集散地,依漓江而居,距桂林隻有二十多公裡水路。是南北商賈雲集之地,各種商行應有儘有,明初解縉詩曰“大圩江上蘆田寺,百尺深潭萬竹圍。柳店積薪晨爨後,僮人荷葉裹鹽歸”。
各地商人在此均建有會館,有名的廣東、湖南、江西、山西等會館及清真寺等。也是整個廣西鹽道衙門所在地,章子俊的到來立即驚動了大圩官府各大衙門。大圩在行政上屬於臨桂管轄,臨桂是縣城,設立知縣衙門,也是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而大圩鎮設立縣令衙門,關於知縣及縣令的所屬關係,在前章回中已經詳細說過,知縣是朝廷的正式官員,品軼為正七品,而縣令隻是地方上產生的官員,品軼為正八品,有些地方隻是九品。在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中的就是縣令。換句話說,縣令多為地方上官負責,知縣則主要為中央朝廷負責。
大圩鎮最大的商品就是鹽業,來自廣東的海鹽沿著西江、潯江、黔江、柳江、遇龍河、金寶河等等大小江河澗溪源源不斷地供應著整個廣西,雲南、貴陽、湖南等地。
章子俊首先要做的就是拋開現有的官府專鹽模式,不用知會靖江王府,也不想去捅這樣一個馬蜂窩,另起灶台,打通從廣東沿海產鹽到廣西大圩鎮鹽業碼頭的一切阻礙。建立一個快速鹽道,打破靖江王府對廣西食鹽的控製。
要成功完成這樣的設想,首先是建立一個由官府背書的運鹽商隊,集民間商船負責運鹽,最大的困難就是要去廣東沿海專門建造一處全新工藝的海鹽場,目前的采鹽法實在滿足不了需求。為了要把鹽灌滿整個廣西,建造一個鹽場就是最大的投入。在來時章子俊早就討得建造鹽場的許可,朝廷同意章子俊隻許悄悄地做,不許擾亂現有朝廷各大鹽場對鹽的專賣,戶部可沒有銀兩投入新的鹽場,所要做的一切銀兩投入可以募集,所產出的鹽必須要有當地鹽道衙門統計造冊,開具“鹽引”後才能運輸售賣,同意新開鹽場所產出的“鹽引”隻輸入廣西。朝廷一手好算盤,不出一兩銀得到一個鹽場,產出的鹽也是官賣,還能收取鹽稅,如果這樣做的話,新產出的鹽又被靖江王府操控,可是不知道的是,大圩鎮鹽道衙門主事是馬玠,馬玠是何人,正是當朝新任兵部尚書馬文升之子,馬文升最痛恨內官擅權,驅雷喚雨、捉鬼耳報一切邪術人等,當初吃虧吃的夠多了,差點要了馬文升全家小命,加上馬文升雖是文官,卻對邊關武備,西南民亂深有體會,性格上又有點我不入地獄,誰能當先。
馬文升強調要慎用使用武力,主張通過施壓和威懾來解決爭端,促使爭議雙方和解。不過當使用武力成為解決問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時,也會根據具體情況,派適量兵力前往征討,以取得最大的戰績。
可這人在性格上也有許多缺點,有點好大喜功,高估自己的才能,比如再過幾年王恕年高致士後,馬文升聲望更高。但推選吏部尚書時,皇上沒有用他。為此,頗感不平,所寫詩中有“朝罷憑闌一黯然,獨將心事訴蒼天”句,發了一通牢騷。真乃是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
所以這一次作為兵部尚書,要舉兵廣西徹底平定民亂,馬文升不讚同,也想不出好辦法,等看到章子俊上疏的折子後,感覺采用新的鹽運之法似乎可行,鹽才是安撫廣西的法寶。
正好自己的小兒子還在廣西受苦,腦中就想出了一個安定廣西民亂之法,立即發書函去平安鎮跟章子俊商討起來,其信中說道:“吾在兵部任職,臨睡時心都在邊境行走一圈,睡夢時,每夜心都在國內行走一圈。用心行邊是因為思慮武備,行內是因為計量人才。”
可以說馬文生心思極重,在章子俊看來是中儒家的毒太深啊,拋開一些私利,大的目標詮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壯誌。
馬文升的想法正中章子俊下懷,其因朝廷不知道章子俊所要的鹽場是什麼規模,其中的操作空間很大。加上馬文升為了朝廷能平定積年來廣西的民亂,不惜自背黑鍋,用馬文升的話說,居心行己,磊落光明,剛方鯁亮,不用表明自有公斷。
初到伊始,章子俊就在大圩鎮外東漓村之間,大興土木,在潮田河泮建造臨時兵營及行猿駐所,說白了是避開當地官府一切應承,這可難為了大圩鎮內的縣令及鹽道衙門,想想從京來此的一個欽差,還是一位伯爺,在自己的轄區內領兵建衙,這是什麼操作,不是說官不修衙,怎麼還建上了,越是神秘兮兮,越是好奇。而觀看這些營兵穿戴也不像是大明的軍隊,前去詢問,都被擋了回來,聽那個馬都事說是朝廷秘密,不要多問,需要時隻要聽從配合就成。
這是一片河灘荒地,還算比較平整,就是亂石多了點,正好用這些亂石在河岸邊上修了一長條保堤,建了一個碼頭,此時的廣西真的是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兩銀,每天雇傭了許多閒散人員修堤建房,說是建房也就是搭棚子,這支大明的軍隊的不同之處是每日操練二個時辰,天天口號喊的震天響,引來了附近村民在圍籬外觀望。日子久了慢慢有村民擺個茶攤什麼的做起了小買賣。還賣一些剛從山中采來的蘑菇,竹筍,茶葉來賣,更多的是農家自產的米、乾菜及新鮮蔬菜、雞蛋、雞鴨羊什麼的,因為兵營內每日都要購買許多蔬菜。慢慢地在兵營外的河岸邊上形成了一個野市。
昔日的野河灘經過大半年的營造,變成了一處“山莊”對外的門頭卻是一個衙門所在地,今日正式掛牌了,引來了左右八方村民圍觀,一頓的鞭炮響作後,都察院都事馬恕拉下了蒙在門頭上紅布後顯露的匾額,等眾人看清後驚呼了起來,上書:“都察院廣西衙”。此時大門開啟,一身戎裝的季佑邁著“六親不認”步伐,手握一把繡春刀,在陽光下發出刺眼耀目的光芒,章子俊一身湖藍色秀才服闊步而出,隨後跟隨著二名衙役模樣的人舉著二塊新油虎頭舉牌,上書:“文華殿大學士”,另一塊上書:“太子少傅”,這可不是章子俊顯擺,而是朝廷的規定排場。不然就是輕薄朝廷,是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