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0.北伐(上)_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0.北伐(上)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20.北伐(上)(1 / 2)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桓溫是早已經勵誌北伐了的,為了實現可以見人的和不可以見人的遠大誌向,桓溫並不介意親冒矢石,以身犯險。

在西征成漢勝利之後,東晉確實擁有著一段相當長時間的北伐良機,期間也組織了兩次之多的北伐戰爭,然而領軍北伐者,並不是桓溫。

當時的北方局勢極其混亂,349年,後趙皇帝石虎去世,為爭奪皇位,石虎的兒子們先後將屠刀揮向了自家兄弟,後趙陷入內亂之中。經過一係列血腥殺戮,冉閔勝出,建立漢人政權——冉魏。此後,中原漢人和內遷的胡族進行了一場事關民族存亡的大血戰,《滅漢檄》、《殺胡令》伴隨著屍山血海遝至紛來。在此期間,冉閔曾以冉魏皇帝的名義向東晉發出進軍中原的邀請。遠在遼東的前燕也趁機南下,於352年消滅冉魏,逐鹿中原。

鎮守荊州的桓溫並沒有“琴棋書畫詩酒茶”的閒情雅致,也決不願意跳出功名利欲之外,在群雄逐鹿的亂世做一個悠閒的看客。“笑看風與雲”的情操,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或願意擁有。滅亡成漢後的幾年時間裡,桓溫屢次上書朝廷要求北伐,並且積極部署兵力,全力備戰。

然而,每次在他的北伐行將施行之際,卻總有另一隻友軍舉起北伐的大纛,率先出擊,將桓溫晾在一邊。

已經獲得了西征成漢的勝利,如果北伐再取得成功,桓溫的威名不僅會響徹東晉的大街小巷,街角旮旯,甚至會在百姓的心中獲得永生。司馬家族是以軍隊起家謀權篡位而立國的,對於相似情況下的桓溫,不得不防,不敢不防。那時景象,是司馬家族的榮光,也是夢靨,並不願意場景再現。功勳顯赫的桓溫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東晉世家大族和朝廷(當權者司馬昱)極力壓製。

349年,在桓溫數次上書請求北伐之後,褚裒(chuou)率軍北伐。

代陂一戰,後趙軍擊敗褚裒部將王龕並將其俘虜,北伐失敗。投奔北伐軍的晉朝遺民二十餘萬陷入絕境,孤立無援,被後趙騎兵儘數屠戮,褚裒羞憤而死。

350年,在數次上書要求北伐之後,桓溫決心效法西征成漢時做法,拜表輒行。大軍進駐武昌,並沿江而下,司機北伐。但司馬昱勸阻了桓溫的行動,因為要“思寧國而後圖外”,因為桓溫此舉為“異常之舉”。因為朝廷已經派遣了殷浩率軍北伐,無餘力支撐桓溫的軍事行動。桓溫隨即退軍還鎮,坐看殷浩成敗。

殷浩是名士,視金錢如糞土,待功名似浮雲。朝野推崇備至,時人譽之出仕則江東興,歸隱則天下亡。殷浩是隱士,盛名之下,果斷放棄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祿,在荒山野嶺深林裡隱居了十年。當然,換來的結果是名聲更盛。司馬昱曾寫信給殷浩再不出來當官,置天下蒼生何?

東晉的天空下,地球如果少了殷浩,大概不會再轉動了……。

司馬昱之所以啟用殷浩,正是為了利用殷浩之盛名和西征之後聲威大振的桓溫相抗衡。但桓溫並不看好殷浩,因為其幼年時曾經和殷浩進行過一段不怎麼愉快的玩耍,殷浩總是撿他玩膩了丟棄的玩具。而且這樣評價殷浩領兵“阿源(殷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儀刑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明明是治理一方的文官,卻要讓他領兵行征戰之事,怎麼能做得好?

殷浩的北伐以前鋒將領姚襄在進軍途中的臨陣倒戈而告終,前後曆時兩年,兩次出擊均遭慘敗,損兵折將、勞民傷財,除此之外,沒有成就。在桓溫的強烈要求下,殷浩被廢為庶人。

怪不得殷浩寧願隱居!還是回去那荒山野嶺深林中居住吧,但是,再不稱之為隱居。

兩次北伐的失敗大大打擊了東晉中央政府的權威,褚裒和謝氏(殷浩北伐,以謝尚為安西將軍)勢力均受到嚴重削弱,從此之後,東晉各勢力中,能夠擔任北伐大任者,隻剩桓溫一人。

欲取之,先予之。並不是每一次的爭奪都要拚個頭破血流,因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在其任而不稱其職者,並不能搪塞以對。所以爭取,是為了讓三軍將士免受一將無能之累。

西征的勝利也讓桓溫明白,隻有戰爭和勝利,才是他突破門閥士族的禁錮,進而獲取更高權力的唯一途徑,否則,將永遠在東晉門閥世家的重重封堵之下,仰他人鼻息。

經過漫長的等待之後,桓溫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北伐時機。然而,時光荏苒,北方局勢已經趨於平靜,前燕入主中原,前秦也已經抵定關中,屬於他的北伐時機,已經逝去。

但北伐還是要繼續的,即使已不具備了所有有利的外部條件,隻要恢複河山的夢還在。

出擊!

這是魏晉大寫的風骨。

354年四月,長安城外,灞上。

初夏的暖風拂過桓溫冷峻的臉龐,並未給他帶來些許溫暖,身披戰甲策馬而立的桓溫凝視著遠處巍峨的長安城牆,麵色凝重、神情複雜,一言不發。城內的符健雖隻剩下六千老弱,但城外卻遊蕩著雷弱兒率領的三萬精銳秦軍,苻萇的敗兵也在逐步收攏並與雷弱兒會合。厚重古老的長安城,仿佛一戰可定,卻又仿佛堅不可摧。桓溫回頭望了一眼軍營中鬥誌高昂卻疲憊不堪的晉軍將士,遲遲下不了進攻的決

心。

這是桓溫的第一次北伐,北伐軍有步騎四萬,梁州刺史司馬勳、前涼秦州刺史王擢各自率軍攻打前秦西部,策應北伐。

在偏師取得攻克上洛、俘獲前秦荊州刺史郭敬的勝利之後,354年四月,桓溫主力在藍田縣與前秦太子苻萇展開激戰。此戰,前秦苻生參戰,其人勇猛非常,猶如常山趙子龍附體,單騎突陣,前後斬殺晉軍將領數十人,北伐軍將士肝膽俱裂。但是在桓溫的率領下,晉軍仍然取得了最終勝利。與此同時,桓衝也在白鹿原擊敗前秦丞相苻雄。桓溫隨即進軍長安,駐軍灞上。

這是一場對後世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戰鬥,苻生在戰鬥中的表現告訴我們凶殘,如果用對了地方,也可以稱之為英勇。……桓溫也用行動告訴我們雖然被嚇壞了,但隻要團結起來,還是可以打敗對手的,即使他是惡魔一般的存在。

當是時,前秦首都長安危若累卵,晉軍北伐形勢一片大好,三輔之民歸之如潮,百姓簞食壺漿者不計其數。更有年老者望著晉軍旗幟,老淚縱橫“不圖今日複見官軍!”軍民一家,場麵感人,士氣振奮。

承平日久了,生活太過幸福美滿、安逸富足,我們舉目皆兄弟,處處是同胞。根本無法體會那些在異族鐵蹄下苟活的人們見到祖國軍隊時的心情。“遺民淚儘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是時代最為悲慘的哭泣。桓溫的到來,給了那些西晉遺民以希望異族的奴役不會永遠,“我們”終究是會打回來的。

然而,桓溫駐軍灞上之後並未渡過灞水攻擊長安,而是與前秦軍展開對峙。

數萬大軍,千裡深入,披荊斬棘,浴血奮戰,到了馬上就要成功的時候突然止步不前,讓人費解,引人遐想。

於是很多人給出了解釋桓溫的北伐是為了獲取聲望而不是收複關中,數次勝利之後,北伐目的已經達到,無意再行進軍。

當時,有個叫王猛的人來到了桓溫的軍營,關於他的到來,史書中有頗為詳細的描述,如下

“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麵談當世之事,捫虱而言,旁若無人。溫察而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杖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裡,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溫默然無以酬之。

“默然無以酬之”成了桓溫北伐動機不純的最大把柄,惹來了當時人和現代人千百年的非議。也正是因為桓溫的止步不前,讓“三秦豪傑”心生疑惑,對戰爭勝負持觀望態度,“未有至者”成為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在不能確定北伐必勝之前,沒有世家大族願意把家族的興衰壓寶在突然出現的晉軍手裡,即使他們是“自己人”。神州陸沉已經很多年了,誰不是誰的匆匆過客?

對於桓溫停止進軍的原因,其實還有這樣一種解釋

其一,長安城的守軍並不是孤軍,遊離在城外的苻萇、苻雄的敗軍加上雷弱兒的三萬精兵,軍隊數量並不比晉軍少,甚至在晉軍之上。守軍極有可能是苻健的誘餌,作為統帥,桓溫必須考慮久攻不下時被城外秦軍腹背襲擊的情況。

其二,即使能夠迅速攻克長安,在當時形勢下,也有可能導致北伐軍在攻克長安後被周邊秦軍包圍的形勢,造成困守孤城的局麵。要知道,在長安城外伺機而動的秦軍實力並不比晉軍弱小。



最新小说: 基建:我在大秦養崽崽 世家公子為我瘋狂 帝國時代之穿越中世紀 聽聞遠方有你 無限掌控者 科技之神從技校校長開始 學姐我們不合適 架空:從抽卡開始爭霸天下 失序之都 重生西伯利亞油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