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9.陰錯陽差的勝利_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9.陰錯陽差的勝利

第一篇 當機會來敲門 19.陰錯陽差的勝利(1 / 1)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

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成漢君主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孟子的這句名言,自己作死,然後外患臨之,死於敵手。

當時,東晉最主要的敵人並不是成漢,而是北方的後趙。在胡族鐵騎的蕭蕭戰馬聲中,一次又一次的北伐夢想被無情踐踏,碾碎成塵。收複故土成了東晉君臣永恒的話題,也成了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對於東晉而言,後趙依然是不可戰勝的存在。桓溫的實力並不允許他北伐建功,內亂不止的成漢成為桓溫立功受獎擴充實力實現蕩平天下之誌向的突破口,西征成漢也是他北伐中原的奠基之戰。

桓溫麾下的將校軍官們起初並不讚成,守膏腴之地,擁嬌妻美妾,享佳肴珍饈……。對於外出作戰這種事,沒有困難也是要製造困難的,更何況,那注定是一段生死未卜的旅程,勝固可喜,敗則死無葬身之地。並不是每個人的腦海都激蕩著和桓溫同樣的夢。

在桓溫麾下眾多將校軍官中,隻有江夏相袁喬認為西征成漢是完全有可能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四其一,和後趙相比,成漢實力較為弱小,應先易而後難,優先攻打;其二,李勢殘暴,上下離心,蜀地雖險峻,但戰備不修,可一戰而勝之;其三,川蜀之地,戶口殷實,物產豐饒,且居長江上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拿下成漢可以壯大我方實力;其四,石虎不會輕舉妄動,即使有意侵犯,沿江諸軍也足以抵禦,不必有後顧之憂。

袁喬的分析堅定了桓溫西征的信心,346年十一月,東晉安西將軍桓溫向東晉朝廷遞交了西征成漢的奏疏之後,拜表輒行,任命袁喬為先鋒,率領精兵萬餘西征成漢。桓溫大軍出發的時候,遠在建康的中央政府尚未收到桓溫西征的奏疏。

能坐而論道一整天的清談大臣們不敢想象桓溫是以何種膽量興師西征的,隻有萬人的軍隊,千裡遠征,沒有後援。川蜀地形艱險,後勤糧草無法保障;而且,北方石虎隨時可能趁虛攻打荊州。桓溫孤注一擲的打法讓吃多了五石散的飄逸之士們渾身冒冷汗,連玄學的談論都沒辦法愉快地進行了,朝廷上下深以為憂。

曾經認為桓溫“不可使居上遊”的劉惔卻對此次行動給予了肯定桓溫本是賭徒,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因此,此次伐蜀定能成功,但滅蜀之後,朝廷將無法控製實力迅速膨脹的桓溫。

據後來形勢發展,桓溫又一次被劉惔一語中的!

桓溫並不確信自己能贏,成漢是未知的世界,充滿變數,此去固然可能一戰成功,但也可能兵敗身死。行軍經過三峽,桓溫見江麵波濤洶湧,兩岸絕壁天懸,遂發出傳世之歎“既為忠臣,不得為孝子,如何?”

自古忠孝兩難全,危亡之際,生死關頭,做了忠臣的人們,大多沒有機會再回家去做孝子。

桓溫剛剛閉上感歎自己不能當孝子的嘴,一隻母猴從江岸躍起,撞死在桓溫船頭。經調查得知,原來是一名士兵捉了一隻小猴,母猴在岸上嚎哭跟隨百餘裡,營救小猴無望後,遂一頭撞死。有好事士兵剖開母猴肚腹,發現肚中腸子儘斷成寸狀。桓溫隨即

命令嚴懲那個捉猴的士兵。

兒子思念父母,有“忠孝兩難全”的歎息,父母思念孩子,卻是可以“肝腸寸斷”。

347年三月,桓溫軍到達蜀地彭模,在分兵進取還是合力一擊的問題上,桓溫再次采納袁喬“合勢齊力,以取一戰之捷”的建議,集中兵力,以破釜沉舟之勢直搗成都。

李勢在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兵迎戰。不過巧合的是,前來迎戰的成漢前將軍昝堅居然和桓溫走岔了道,兩軍擦肩而過,並未相遇接戰。而襲擊彭模的成漢軍隊也被桓溫留守部隊擊敗,並且,在得知桓溫逼近成都的消息後,昝堅大軍鬥誌全無,迅速潰散。晉軍一路勢如破竹,三戰三勝,迅速到達成都城外的笮(zé)橋,李勢傾巢出動,與桓溫在笮橋展開決戰。

兵少將寡且孤軍深入的晉軍在開戰之初即陷入被動,前鋒受挫,參軍龔護戰死,成漢軍的弓箭甚至射到了晉軍主帥桓溫的坐騎前。晉軍心生恐懼,人人思退,受到驚嚇的桓溫也發出了鳴金收兵的命令。

但是,受命鳴金的鼓吏卻因驚慌失措而戲劇性的敲響了戰鼓(古時兩軍作戰,有專人負責擊鼓鳴金。擊鼓為進軍,鳴金為撤退。這裡晉軍思退,應當鳴金,鼔吏卻擊了鼓)。一時間鼓聲大作,前鋒將領袁喬趁機督軍力戰,處在崩潰邊緣的晉軍退無可退,隻得拚命死戰,終於大破成漢軍,取得笮橋之戰的勝利。

孤軍深入的西征大軍如果此戰失敗,桓溫攻打成漢的戰爭將會變得漫長,甚至麵臨成漢主力軍及地方軍群起而攻的局麵,很可能,桓溫的故事就會在成都城下戛然而止。當然,在此之前的故事也必會被史官略過,誰會著意筆墨於一個首次出征即失敗喪命的將領?

幸爾,勝之!

桓溫乘勝追擊,火燒成都城門,鬥誌全失的李勢連夜棄城逃至葭萌關今四川廣元西南,隨後向桓溫請降,成漢帝國至此滅亡。

來分析一下成漢滅亡的原因,

第一,內部因素。

李特兄弟所進行的雖然是農民起義建立政權的戰爭,但是打天下所依靠的依然是六郡世家大族(閻、趙、任、楊、李、上官六大族)的支持。此外,李雄還重用氐族豪強,並禮遇西山範長生,在宗教上確立其政權合法性。但是從李雄開始,李氏家族成員受到重用並掌握兵權及朝政大權,其他世家大族被排斥出權力中心,這自然就招致六郡大族和本地土著的不滿,上下離心。

李壽登基後,在政權內部進行大換血,六郡大族被徹底排擠出去,而且也得罪了龔壯為首的本地土族。成漢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和漢族本來就有民族隔閡,排擠世家大族之後,更得不到普通漢族百姓的擁護。

李勢即位之後,眾叛親離,內亂叢生,國力大減,成漢軍隊實力受損,士兵毫無鬥誌。所以,晉軍前後隻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攻進了成都,滅亡成漢。

第二,外部因素

由於桓溫治理荊州期間,禮賢下士,收撫荊州民望,大批人才投入其麾下,原荊州庾氏舊部為代表的士族也歸附於他,桓溫西征的骨乾皆為庾氏舊部,像司馬無忌、

袁喬等都是這個集團的人,這是桓溫成事之本。

在軍事策略上,桓溫采用謀士袁喬建議,掩其不備,長途奔襲,集中優勢兵力,繞過成漢主力,襲擊成都。在晉軍摧枯拉朽的攻擊之下,成漢很快土崩瓦解。

桓溫孤軍深入,經過千裡轉戰,一戰破敵,滅亡了氐族李氏建立的成漢,俘獲成漢皇帝李勢。這樣的勝利在東晉建國以來是空前的,大大振奮了東晉朝野的民心士氣。

西征的勝利有著一定的偶然因素,如果不是前來迎戰的昝堅和桓溫走岔了道,如果不是本該鳴金的鼓吏敲響了戰鼓……,桓溫將遭到慘敗。

儘管如此,桓溫定謀伐漢的果斷,對袁喬意見的及時采納,在關鍵時刻的身先士卒和鎮定精神,都充分展示了桓溫的軍事才能。但桓溫賭博式的成功,為他以後的北伐失利埋下了伏筆,勝利使他忽視了這次行動中策略上的缺陷。

太多的偶然因素讓我們相信成功的偶然,然而在桓溫之前,東晉鎮守荊州者多矣,一戰而滅敵國者,隻有桓溫。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這樣理解桓溫為了達到突襲的目的,刻意避開了前來迎戰的昝堅,並且在笮橋之戰的生死存亡之際,桓溫及時下令敲響戰鼓,以激勵全軍士氣……。

身為主帥的桓溫一定明白,以區區萬人之兵力,孤軍千裡深入敵國腹地,一旦戰敗即意味著滅亡,哪裡有退路可走。

滅成漢之後,桓溫一方麵“敘古今成敗由才,存亡係才”,在蜀地收買人心;一方麵以強硬手段斬殺叛亂將領。桓溫的政策還是比較成功的,雖然桓溫回師之後,蜀地又發生叛亂,但整體局勢卻在掌握之中。兩年以後,川蜀之地徹底安定。

戰後,桓溫遇到了蜀漢丞相諸葛亮在世時身邊的一個小官吏,此時已經是個一百多歲的老人了。桓溫問“諸葛丞相今誰與比?”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也沒覺得有多麼了不起,等到他死了以後才發現,再也沒見過能比得上他的人。

這是正史對蜀漢成漢丞相諸葛亮的評價,仔細想來,並不覺得比那個“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有分毫的差。

桓溫僅在蜀地待了三十多天即匆匆趕回荊州,消滅成漢隻是他前進路上的一處裡程碑。桓溫眼中,最主要的敵人在北方,收複中原才是他的終極理想。當然,離開時順便將李勢的漂亮妹妹帶回了家中,不小心被司馬興男發現……。

348年,有滅國開疆之功的桓溫迎來了朝廷對自己的封賞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一時聲名鵲起,威震朝野。其實,原本是打算以豫章郡封賞桓溫的,但是朝中有大臣不同意“溫若複平河洛,將何以賞之?”遂改。

對桓溫的封賞和鉗製桓溫的行動同時進行。

西征成漢是桓溫政治生涯的重要轉折,勝利給予了他北伐中原的信心和實力;高官厚祿的封賞給與了他專權國政的政治地位;孤軍冒進的戰術方針給了他相近的戰鬥經驗,隻是敵人相異,勝敗不同,這一經驗為後來北伐的失敗埋下伏筆。



最新小说: 五零努力生活 玄幻:我能召喚沙雕玩家 綠金龜 我的徒弟太恐怖了 末世擺攤:被各大基地瘋搶 戰神殿蕭天策 萬界抽卡係統 世界第三極 娘娘她又崩人設了 魔界大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