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亞聖孟子_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334章 亞聖孟子

第334章 亞聖孟子(1 / 2)

儒家深刻影響中華民族兩千年,最終卻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曆朝曆代的老百姓無不感慨萬千,尤其是曆代的儒家學子。

不管曆朝曆代的古人如何心情複雜,蘇晨沒有耽誤大家的時間,繼續接下來的直播。

“作為中國古代十聖之首的孔夫子,主播已經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還沒等蘇晨繼續,不少人注意到一個問題。

王陽明:主播,十聖是什麼,有老夫嗎?

“十聖是指十位傑出的聖人,這十人在曆史上某一領域有著傑出的貢獻,被我們後人尊稱為聖人。”

十聖是中國曆史上各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後世將這些人物尊稱為聖人是對他們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

他們在思想、文學、藝術、醫學、科技等多個領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貢獻是中華文明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寶。

“孟子出生於公元前372年,比孔子晚了一百多年。”

“在孟子的時代,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是古代思想和文化高度繁榮的一段時期。”

“那個時期人才輩出,百家爭鳴,儒家、法家、道家、名家等各家思想層出不窮,都有各自的思想和主張。”

“孟子本名孟軻,是戰國時期鄒國人,祖先是魯國的貴族孟孫氏。”

“孟孫氏衰落後,一部分人遷到了鄒國,孟子就在那裡出生的。”

“而到了孟子這代,他們家族也沒有什麼貴族光環了。”

“所以,孟子其實和孔子差不多,也是一個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的人。”

“孟軻在成為孟子之前,其實也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好在有一個言傳身教的母親。”

“孟母為了給孟子找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曾經搬了三次家。”

“從孟母三遷的故事可以看出,孟母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當然,孟母的教育也非常嚴格。”

“在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

“孟母一邊織布,一邊詢問學習情況。”

“孟子敷衍的回答令孟母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

“孟子被嚇到了,連忙詢問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

“孟母斥責孟子荒廢學業,如同剪斷這布一樣。”

“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

“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

“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

“孟子聽後嚇了一跳,從那以後再也不敢怠慢學習。”

“在母親的影響下,孟子果然學有所成。”

“接著孟子師從孔子的孫子的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孫子。”

“而孟子受業於子思門下,算起來是孔子的第五代傳人。”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提出了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的治國理念,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

“和孔子一樣,孟子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並推行於天下。”

“而當時各個思想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主要都是遊說各國諸侯。”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孟子開始周遊列國,遊說於各國君主之間,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孟子:我的一生都以傳承和發揚儒家思想為己任,終於是做到了,沒有讓儒學在我手上沒落。

孔孟,他能與孔子並列,此生無憾了。

他是孔子的忠實信徒,對孔子的崇拜是無以複加的。

自有百姓以來,未有盛於孔子的,從有人以來,還沒有出現過像孔子這樣的聖人。

他平生最大的誌願,就是學習孔子的儒家思想。

在他出生的時候,孔子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孔門弟子也沒有活著的人了。

他為沒有能成為孔子的門徒而遺憾,他隻是私下得益於孔子的傳人而已。

他受業於孔子的孫子子思的門人,雖然不是孔子親收的弟子,但也算是孔子的再傳弟子了。

儒家發展到他的時代,已經有些沒落了。

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朱學派和墨家學派是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學派。

世道衰微,邪說橫行,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楊朱主張個人第一,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也,這是目無君上。

墨子主張兼愛,天下同仁,不分親疏,這是目無父母。

楊朱學派和墨家學派無父無君,和禽獸沒什麼兩樣。

楊墨之道一日不滅,孔子之道就不能興盛。

他作為繼承孔子思想的門徒,責無旁貸的要出來捍衛聖人之道。

反對楊墨,駁斥謬論,端正人心,繼承孔子的事業。

在他看來,隻要能以言論反對楊墨的,就是孔子的門徒。

他不僅畢生都以孔子為人生榜樣,就連生活經曆與孔子也非常相似。

比如他們兩人都長期開門授徒,宣揚儒家學說。

君子有三樂,其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這種教育人才的快樂,就是拿天子之位都不換。

在從政方麵,他也和孔子一樣。

有很大的政治抱負,希望能夠施行仁政,恢複王道。

因此,從四十歲起,他也開始了周遊列國之路。

“孟子趕上了好時代,當時諸子百家爭鳴。”

“儒、墨、道、名、法、農等各家紛紛著書立說,提出各種政治主張。”

“他們往來於各諸侯國間,名氣大、待遇高。”

“還常常受到國君的接見,有的還能得個高官做做。”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孟子開始了他的政治理想推銷之路。”

“他去過齊國、魏國、宋國等很多國家,曆時二十多年,見過很多國君。”

“孟子晚年時來到魏國,向魏惠王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

“魏惠王年輕的時候,乾得還不錯。”

“魏國在魏惠王的領導下,曾經打敗過韓、趙、宋三國,迫使三國來朝拜。”

“魏惠王還是各路諸侯中第一個稱王的,率領諸侯朝見過周天子。”

“不過,到了晚年,魏惠王就每況愈下了。”

“魏國東敗於齊國,太子都犧牲了。”

“西邊又割讓給了秦國七百裡土地,為了避風頭,不得不把都城遷到了離秦國遠一些的大梁。”

“南邊又被楚國搶去了八個城池,這實在是奇恥大辱。”

“所以,孟子來魏國時,魏惠王詢問孟子有沒有什麼富國強兵的好辦法。”

“孟子很不高興,直言不諱的指責魏惠王何必說利呢?”

“並且明確指出,上上下下都相互爭著要牟利,那國家就危險了。”

“牟利確實是一些禍亂的開始,孟子給出的藥方隻有仁義罷了。”

“當然,孟子並不是不要功利,而是反對一開始就談利益。”

“魏惠王聽了孟子所說的,覺得很委屈,認為自己治理國家已經很講仁義了。”

“比如,河內遭了饑荒,他就把一部分百姓遷到了河東,還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

“河東遭饑荒的時候,也是按同樣的法子辦的。”

“其他的國君,可都沒有像他這麼為老百姓著想的。”

“但是,他們的百姓並沒有減少,他魏國的百姓也沒有增加,他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孟子比喻道,兩軍對壘,戰鼓剛敲響,雙方剛交戰,一方就棄甲而逃。”

“有個士兵跑了一百步才停下,另一個跑了五十步才停下。”

“逃跑了五十步的人譏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行不行?”

“五十步也好,一百步也好,都是在逃跑,都是一路貨色。”

“所以天下烏鴉一般黑,你魏惠王隻是沒有彆的諸侯那麼黑而已。”

“魏惠王死後,他的兒子魏襄王繼位。”

“孟子對這位新君印象非常不好,言明看起來就不像是一個國君的樣子。”

莊子:孟子空談仁政治國,缺乏實際操作性,不受各諸侯王待見也是情理之中。

魏國是孟子周遊列國的重要一站,這個曾經在戰國中前期屬於強國,可惜早已不複當年之勇。

對於孟子的到來,魏國國君魏惠王對此相當歡迎,希望孟子能幫助他實現國家複興,並積極征求他的建議。

對此孟子的對策是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賦稅。

並稱如果做到這些,那麼地方百裡而可以王,並進一步規勸魏惠王仁者無敵。

這套理論聽起來相當高明,沒有任何毛病。

然而,其既沒有分析出魏國為什麼會從強權轉向沒落,更沒有提出什麼重振國威的實際建議。

也許對於太平盛世的守成之君還算能錦上添花,但對於正處於危機中的魏國,可謂不能起到任何作用。

在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僅僅隻是仁政根本就不可能無敵於天下。

至於土地百裡稱王的,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更強的大國所吞並。

這和商鞅見秦孝公提出的富國強兵理論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何況,魏國之前霸權時代的文武重臣也都是清一色的實乾家。

所以對孟子的治國主張,魏惠王由期望轉向失望也就不足為奇了。

大國魏國不能用其理論,孟子又嘗試著周遊到小國宋國去施展抱負。

孟子的大弟子就對此詢問宋這樣的小國,麵臨齊楚這樣的大國夾擊該如何自保。

對此孟子則認為要效仿商湯行仁政,並表示如果施行仁政則天下無敵,齊楚雖然強大也不用懼怕。

這話回答的確霸氣十足,一副視強國為糞土的豪邁氣概,但在現實中完全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對於宋國這樣的小國來說,還是蘇秦、張儀那套縱橫之術更有效果。

朝秦暮楚的操作雖然卑微,但對於宋國這樣的小國來說卻是真正生存之道。

孟子大概忘記了,宋國在春秋時期曾有個國君宋襄公,就是言必稱仁義,連打仗都要講仁義,最後戰敗身亡。

當時春秋的宋國國力還算尚可,尚且最後慘敗告終。

而戰國時期已經淪落為三流國家的宋國要這麼蠻乾,恐怕隻會死的更快。

從這兩個事例可以看出,孟子的理論鄙視實用主義,推行理想主義,妄圖用仁政去治理國家,而不講究實際的對策。

這種完全沒有可操作性的理論,自然會被各諸侯國國君束之高閣了。

“孟子後來又去了齊國,當時是齊宣王在位。”

“齊宣王對孟子那一套王道和仁政不感興趣,於是推脫寡人有疾。”

“此外,齊宣王告訴孟子不喜歡儒家那一套教化百姓的先王之樂,就喜歡聽世俗的靡靡之音。”

“總之,他覺得孟子說的那一套都挺好。”

“但是他這人毛病多,施行不了。”

“對這麼一個不求上進的國君,孟子也有一套說辭。”



最新小说: 說好的cos,兔耳朵敏感什麼鬼 我在終極簽到變強 小明加油,下一個世界等著你! 歐皇加持,他出手敵軍就沒 白雪皇帝,從惡魔小姐管家做起? 我不是癩蛤蟆 我以道門鎮百鬼 老祖成鬼王後創死他仙門百家 眾願之主 長相思之兄友妹恭創翻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