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亞聖孟子_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 > 第334章 亞聖孟子

第334章 亞聖孟子(2 / 2)

“如果有人向大王報告,我可以舉起三千斤重,但是舉不起一根羽毛。”

“我可以看到秋天鳥的細毛,但是看不到一車柴火,大王肯定不會相信這種鬼話。”

“舉不起一根羽毛,是因為不肯舉。”

“看不到一車柴火,是因為不肯看。”

“不實行仁政也是一樣,是不肯乾,而不是不能乾。”

“當時,所有的諸侯國都在變法圖強。”

“各路諸侯也都是崇尚霸道,熱衷於富國強兵,開疆拓土,講求實際功利。”

“但孟子推崇的是省刑罰、薄稅賦,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仁政。”

“對於國君普遍關心的攻城略地,孟子極為反感。”

“孟子曾說善於打仗的人,要給予最重的刑罰。”

“唆使諸侯拉幫結夥打仗的,要給予次一等的刑罰。”

“強令百姓墾荒種地的,要給予再次一等的刑罰。”

“孟子主張學習堯舜禹那一套,在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根本行不通。”

“雖然政治上不是很得意,但是孟子的名氣卻越來越大。”

“在遊曆過程中,雖然孟子受到了列國的尊崇和禮遇,待遇比孔子那時候也強多了。”

“可是孟子的思想基本沒有被哪個國君推行,因為實際上完全做到仁政是很難的。”

“經過二十幾年的遊曆,沒有啥實際成果。”

“於是孟子歸隱故土,和弟子們著書立說,寫成了《孟子》一書。”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這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都是出自《孟子》一書。”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孟子》,以及《論語》、《中庸》、《大學》並稱《四書》。”

“《四書》是儒家思想的靈魂,也是科舉考試必考的內容,也將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

“孟子成為儒家思想的代表,開始以孔孟並稱。”

“到了元朝,更是追封孟子為亞聖公,亞聖之名便成了孟子的代稱。”

嬴政:孟子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以致於一生都未能施展抱負也就不足為奇了。

孟子對國君普遍缺乏應有的禮數,和國君對其的尊敬禮待形成了鮮明反差。

總體而言,各國國君對於孟子都是相當尊敬優待,即使他們對孟子的主張思想不予采納。

比如齊宣王,拜孟子為客卿,出門時安排隨從數百人,待遇是沒得說了。

然而,一次齊宣王派人請孟子次日上朝議政。

孟子推說自己有病,不能上朝,結果第二天卻跑去彆人家裡吊喪。

世人認為孟子不應該如此對待齊宣王,但孟子卻壓根不以為然,還認為自己才是最尊敬齊宣王的那一位,因此不必拘於小節。

此外,孟子有時麵見齊宣王一言不發掉頭就走,還說自己是在磨磨齊宣王的性子。

儒生認為這是孟子不畏君權、極具風骨的表現,但其實不然。

自古以來中華都是一個禮尚往來的社會,孔子本人也很重視禮。

且不說是國君,哪怕是一個對你優待尊重的普通人,也應該以禮還之。

但孟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擺出名士派頭,給國君們難堪。

這也是遇上了齊宣王這樣寬宏大量的國君,還有尊重士人的戰國時代大背景。

要是放在他大秦,他肯定不會給孟子好果子吃。

孔子重禮,孟子好仁。

但在禮數方麵,孟子還不如他的祖師爺孔夫子。

總是孟子的這番操作,也難怪國君們都是對其敬而遠之了。

孟子除了對國君缺乏禮數,在關鍵問題上的態度也讓人無法認同。

孟子在齊國的時候,正逢燕國內亂,再加上兩國有世仇。

因此齊國就想出兵討伐燕國,為此齊國大夫特此去征求孟子的意見。

一開始,孟子明確表示了支持的態度。

但後來,孟子卻又表示自己的表態屬於閒聊性質,不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還鄙夷的表示齊國和燕國是一丘之貉,辯解自己不可能勸說一個和燕國一樣不仁義的國家去攻打燕國。

孟子的話不僅前後矛盾不一致,而且自己在齊國享受優待還鄙夷齊國的行為無疑是在吃飯砸鍋,因此自然引起了齊國上下的不滿。

正因為孟子存在種種的大小問題,以致於其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負。

然而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在當時的戰國亂世大背景下。

孟子美好而空洞的政治理論完全是空中樓閣,不能幫助各諸侯國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正所謂空談誤國,無論是家事國事,都隻有從現實出發,認認真真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孟子一生雖然並非功成名就,但是《孟子》一書卻被封為儒家經典,關鍵在於孟子的思想主張。”

“第一個思想主張,仁者無敵。”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仁其實就是人心,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

“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百姓的衷心擁護。”

“反之,如果不顧百姓死活,推行暴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被百姓推翻。”

“想要做到仁,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五點。”

“一是親民,孟子主張統治者要與民同樂。”

“二是用賢良,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

“三是尊人權,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認為如何對待百姓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四是富有同情心,要求統治者用推恩辦法來治民。”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這樣做便能得到百姓的歡迎和擁護,從而達到無敵於天下。”

“五是殺無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

“孟子要求對一切的暴君汙吏進行嚴厲的譴責,力圖實現清正廉潔的政治氛圍。”

“雖然孟子的仁政理念並沒有得到實施,但是並非純屬理論。”

“如果要是從經濟政策著手,對農業社會而言,百姓隻要平安度日,得以養生送死無憾。”

“然後加以適當的教育,提升社會秩序的水平,國家自然會步入正軌。”

“但可惜在戰爭年代,孟子的思想並沒有得到各個諸侯國的實施。”

“第一個思想主張,性善論。”

“在孟子的倫理哲學中,性善論是他的一個標簽,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對。”

“孟子的性善論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而荀子的性惡論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

“孟子以性善論作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認為仁、義、禮、智、信等倫理道德的要求源於人的本性本心。”

“同時性善論認為通過學習人人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君子,又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義。”

“第一個思想主張,因材施教。”

“孟子一貫以孔子的正統繼承者自居,他的教育貢獻也是無與倫比的。”

“孟子不僅授徒講學,培養出了眾多等優秀的學生,還與弟子一起著書立說。”

“在教育方法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因材施教,提出了易子而教的傳統教育方法。”

“當得意門生詢問有的君子,為何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

“孟子認為父子之間由於感情深厚,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往往不嚴,對於兒子的一些錯誤和毛病也因為溺愛和驕慣而放任,從而使正確的教育難以為繼。”

“所以,易子而教既能從嚴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傷害感情。”

王陽明:孟子一生並非功成名就,能夠被稱為亞聖,最應該感謝的是唐朝儒家大師韓愈。

孟子被稱為亞聖的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因為孟子在繼承和發揚儒家學說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果儒家學說是一座高樓大廈的話,那麼孔子就是那個為儒家學說打好地基的人。

而孟子則是把這個高樓大廈建立起來的人,像孟子以後的儒家大師是把這座高樓大廈進行內部裝修的人。

在荀子之後的儒家大師,西漢的董仲舒,唐朝的韓愈,北宋的朱熹。

不過是把這座高樓大廈的內部裝飾,進行了一些翻新和改造而已。

孟子能成為儒家的亞聖,其實孟子本人可能都想不到。

因為孟子懷有繼承孔子學說的夢想,懷有成為孔子那樣的聖人的夢想。

一生也在周遊列國遊說諸侯,一生也在開館辦學,傳播儒家學說。

但是孟子在生前理想破滅,夢想難以實現,沒有人在乎他。

即使有一些國家,像魏國、齊國的國君,一度很重視他。

但從來也沒有人願意,接受並實施他的仁政主張。

也就是說,孟子的生前是特彆失敗的,特彆淒涼的。

孟子能最終成為亞聖,首先要大力感謝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

韓愈很推崇孟子,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把孟子列為孔子的繼承人,說孟子是在先秦儒家中唯一有資格繼承儒家道統的人。

自此以後,孟子的地位開始上升。

到了宋朝的時候,由於宋朝的理學的興起。

作為對理學影響深遠的思想家,孟子逐步走向前台。

作為孟子忠實信徒的王安石,更是利用自己變法的權力,把《孟子》一書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

元朝人雖然野蠻,但對漢族的儒家文化也是很推崇的。

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之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於孔子。

孟子之所以被選中做了孔子之後儒家學說的唯一繼承人,主要在於孟子的思想主張。

第一,孟子的成才之路和孔子相似。

孔子熱愛學習,後來辦學,再到後來周遊列國,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建設一個以仁愛為本的大同世界。

孟子也是如此,學成之後,帶領大批弟子遊說諸侯,希望能在孔子的仁愛學說基礎上,建立起一個用仁政治理國家,一個王道理想的世界。

第二,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

並把孔子的倫理思想,發展成為政治思想,提出了仁政的學說。

第三,孟子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性善論的思想家,這個性善論深刻影響了中華文化。

第四,孟子在性善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修身養性的道德原則。

比如仁、義、禮、智,比如培養浩然之氣等。

第五,孟子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主張。

這是孟子總結曆史興亡的規律,十分大膽提出的以民為本的主張。

如何對待民眾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興衰有莫大的影響。

(本章完)

:.



最新小说: 失業後,我選擇了修仙 溫玉仙途 高武:功法威力無上限,我躺著也變強 全家穿越,極品竟然在古代搞內卷 公主駕到!年上姐姐的靈魂太上頭 嬌弱炮灰是絕色,拯救男配反被撩 富察容音穿進如懿傳之嬿婉如音 一撚紅 萬煉造化體 她從大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