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首飾為什麼不能運用這種交彙、糅合的理念呢?
子慕一下子仿佛又被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戶,思想也變得升華起來。
好長時間以來,他一直在尋找一款符合阿拉伯民族審美情趣的作品,今天竟然被他無意中得到了。
杜康大殿是阿基寺最大的佛殿,殿內長75米,寬79米。
大殿外是一座有透明天花板的大廳,大廳兩邊各有兩個小佛殿。
小佛殿內各有一尊巨大的觀音像,一尊11頭觀音,一尊四臂觀音,依然是克什米爾風格,但手臂有殘損。
大廳牆上畫著宗喀巴大師、綠度母、蓮花生、藥師佛、米拉日巴等壁畫。
已經體現出明顯的17世紀後的標準樣式風格,並有多次重繪補色的痕跡。
進入杜康大殿內殿的木門。
它和阿基寺同時代的其它幾個殿,入口處低矮的木門一樣,采用多層雕刻。
這種多層木刻門框,至今仍是藏式建築門框經典樣式。
最內層門楣上方正中雕刻有殿內供奉的主尊,兩側雕刻對稱小佛像,依次往外,每層飾以不同吉祥圖案。
曆經歲月洗練後,木門框被信徒的手撫摸得油光錚亮,佛菩薩的五官已然模糊。
杜康大殿作為整個阿基寺建築的中心。
殿內西側及東側牆上,共均繪製有直徑3米的曼陀羅6尊。
西側牆上第二尊曼陀羅畫的是文殊菩薩,內有17尊文殊菩薩畫像,居中的文殊菩薩是4頭8臂。
除此之外,其餘的曼陀羅描繪的是大日如來。
門大殿南側入口上畫著大黑天。
門廊南牆下方供養人像中,國王、王後、大臣、將軍、仆人宴樂圖,描繪了當時世俗社會中的場景。
人們的服飾有明顯的波斯、中亞風格,再次體現了當時拉達克及西藏西部深受中亞文化影響。
杜康大殿的神來之筆,是殿內最裡端的五方佛雕塑。
五方佛中間是四麵大日如來像,大日如來像是五方佛之首,也是阿基寺壁畫表現的主要題材。
藍色不動佛、黃色寶生佛、紅色阿彌陀佛、綠色不空成就佛環繞在大日如來四周。
中間以精巧的花蔓連接,雕塑通體為泥塑,後部用金屬條作支撐。
佛像經過曆代重新塗裝,麵部有厚厚的塗料,難見初期本來麵目。
但明確的圓臉、小巧的嘴唇下頜、魚形眼睛、纖細的腰身、頭頂的花冠,無一不證明,這就是建寺之初所造克什米爾風格塑像。
五方佛背光中連續出現的五鈷開口金剛杵,和殿內壁畫壇城外圍的金剛杵形製完全相同,完美呼應。
最動人的是五方佛周遭的魚化龍(摩羯)、獅子等瑞獸及飛天。
曆經千年,仍然柔弱無骨,肌肉充滿飽滿的生命力。
似乎他們並非被金屬支架固定的牆上的彩色泥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翩翩欲飛的生命,下一秒就會飄然而起。
這一組雕塑的體量不算大,卻極富感染力、細節豐富、毫無敗筆,在寫實與寫意間創造了極其鮮活的佛國世界。
有意思的是,在這一組雕塑的下方出現幾尊帕拉風格的泥塑菩薩坐像,應為13世紀左右雕塑,後被請入杜康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