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世背景
李自成出生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農曆八月二十一日,即公曆9月22日,他的家族世代居住在米脂河西101novel.com0裡的李繼遷寨。根據《米脂縣誌》的記載,米脂地區的李姓分為兩支,一支屬於太安裡二甲,另一支則來自山西永和石樓縣。李自成的家庭屬於太安裡二甲的分支,這一支李姓是在明代之前從甘肅太安裡遷徙來的。而李家站這個地方,則是黨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區,這表明李自成的祖先可能與這一少數民族有著某種淵源。
據費密所著的《荒書》記載,李自成出生之時,他的父親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個身穿黃色衣服的人進入了他們的土窯。基於這個夢境,李自成被賦予了小名“黃娃子”(或作“黃來兒”)。這個名字似乎預示著他將來會與眾不同,甚至帶有一些神秘色彩。在民間傳說中,這樣的夢境往往被視為吉祥的征兆,預示著此人未來將會有所作為。
李自成的本名是鴻基,小字為磑生。他從小便表現出了對武藝的濃厚興趣,尤其喜歡練習槍術、馬術和棍棒。這種性格特點或許也受到了其家庭背景的影響。在那個動蕩的時代,掌握一定的武藝對於生存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農民階層中更是如此。李自成的家庭條件並不寬裕,因此他自幼就不得不麵對生活的艱辛,這也促使他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性格。
二、殺官起義
李自成的起義之路始於一係列個人和社會的困境。明朝天啟年間,陝北地區遭受連續多年的自然災害,糧食短缺,但官府的賦稅並未減輕。李自成的家庭因此陷入了極度貧困之中。他年少時曾在寺廟當過小和尚,名為黃來僧,也曾為本地的地主艾姓人家放牧羊群。十幾歲時,母親去世,隨後父親也不幸離世,使得他孤苦無依。
到了二十一歲,李自成在銀川驛站找到了一份工作,成為一名驛卒。然而,由於無法償還豪紳文舉人的債務,他遭到了嚴厲的懲罰。在窮苦的朋友們的幫助下,李自成殺死了文舉人,並與侄兒李過逃亡至甘肅,加入了邊軍。當時的邊軍士兵生活十分困苦,軍餉不足,軍官們還經常貪汙和克扣軍餉,導致士兵們經常處於饑餓和寒冷之中。
崇禎元年(1628年),明思宗朱由檢對驛站製度進行了改革,精簡了許多驛站。李自成因為丟失了一份公文而被裁撤,失業後回到家中,又背上了債務。同年冬天,因無力償還舉人艾詔的欠款,他被艾舉人告到米脂縣衙。縣令晏子賓下令將李自成戴上枷鎖遊街示眾,並準備將其處死。在親友的幫助下,李自成才得以逃脫,並在年底殺死了債主艾詔。之後,他又因妻子韓金兒與村人蓋虎私通而殺害了妻子。背負兩條人命的李自成意識到,如果留在當地,必將麵臨官府的嚴懲,於是與侄兒李過於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逃往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投軍。
在甘州,李自成很快被提拔為把總。同年冬天,後金軍隊大舉南下,威脅到京城的安全。為了保衛北京,朝廷緊急調動各地軍隊前往京城增援。李自成所在的甘肅邊軍也被派遣前往。在行軍途中,經過金縣(今甘肅榆中)時,士兵們要求發放軍餉,但參將王國卻拒絕發放。這種情況下,士兵們的不滿情緒迅速升級,最終爆發了兵變,參將王國和當地的縣令被殺,李自成也參與了這次兵變。
三、征戰四方
李自成的征戰曆程始於崇禎二年(1629年),他加入了王左掛的農民軍,並隨著這支隊伍輾轉於漢中等地。然而,隨著後金軍隊第一次入侵中原,北京陷入緊張局勢,大將袁崇煥被崇禎皇帝處死。在這樣的背景下,王左掛被明廷招降,李自成隨之轉投張存孟(不沾泥)麾下,擔任隊長職務。
崇禎四年(1631年),張存孟在陝北的戰鬥中失利並向明朝投降。同年十月,洪承疇被任命為三邊總督。在這種形勢下,李自成率領殘部東渡黃河,於崇禎六年(1633年)投奔了他的舅父高迎祥,成為“闖將”。此時,高迎祥已經自稱“闖王”,李自成的到來加強了這支農民軍的力量。
同年,曹文詔率領關寧軍在山西擊敗了農民軍,迫使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撤退到河南,他們在那裡被曹文詔、左良玉等多路明軍包圍。
然而,崇禎七年(1634年),後金軍隊再次入侵,曹文詔被調往大同抵抗後金軍,被包圍的農民軍趁機從王樸處突圍。同年六月,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帶領軍隊向西進軍,與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巡撫會合,共同圍剿漢南地區的農民軍。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部農民軍誤入興安(今陝西省安康市)的車箱峽(今陝西省平利縣老縣鎮),峽穀地勢險要,四麵環山,隻有一條狹窄的棧道可供進出,被明軍截斷出路。
在這樣的絕境中,李自成采納了顧君恩的建議,決定賄賂陳奇瑜的親信,向明軍詐降。陳奇瑜同意釋放李自成等人,並派出五十多名安撫官將農民軍遣送回鄉。然而,一出峽穀,李自成立刻殺了安撫官,重新起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四、愈剿愈盛
崇禎八年(1635年),隨著洪承疇被任命為五省總督,開始了對農民軍的大規模圍剿。農民軍被迫退到河南洛陽一帶。這一年,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裡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的起義軍首領在河南滎陽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史稱“滎陽大會”。在這次會議上,李自成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戰略方針,旨在分散明軍的力量,從而為農民軍創造有利的作戰環境。
會後,李自成與高迎祥、張獻忠等人率部攻打南直隸鳳陽,破壞了明皇室的祖墳,並焚燒了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殺死了六十多名宦官和中都守將朱國相。然而,在爭奪鳳陽皇宮俘虜的小太監和鼓吹樂器的問題上,李自成與張獻忠之間產生了矛盾,兩人因此結怨。隨後,李自成選擇分兵西行,前往甘肅。
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在與新任五省總督盧象升的戰鬥中兵敗,在黑水峪(今陝西省周至縣黑河口)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所殺。高迎祥的殘部轉而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因此被推舉為新的“闖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自成繼續領導農民軍在四川、甘肅、陝西一帶征戰。
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策略,通過限製農民軍的流動性,逐一擊破農民軍的各個部分。這一策略在實施的兩年內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張獻忠在兵敗後投降了明朝,而李自成也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和孫傳庭的伏擊,損失慘重,僅帶著劉宗敏等17人逃到陝西東南的商洛山中躲避。
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軍再次入侵中原,從青口山(今河北遷安市東北)和牆子嶺(今北京密雲東北)兩路突破長城防線,發動了第四次入關作戰。楊嗣昌為了貫徹其“安內方可攘外”的戰略,主張與清朝議和,但這一提議遭到了宣大總督盧象升等人的強烈反對。由於崇禎皇帝在和戰問題上的猶豫不決,盧象升在河北巨鹿戰死。清軍撤退後,孫傳庭、洪承疇等人被調往遼東以防備清軍的再次入侵,這給了李自成在山中喘息的機會。冬季,李自成駐紮在富水關南的生龍寨,並在此期間娶妻生子。
五、鏖戰中原
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在穀城(位於今湖北省襄樊市)再次反叛明廷,而李自成也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開始了一場新的征程。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率軍進入河南。在這個過程中,他收留了許多饑民,並開倉賑濟饑民。李自成的行為吸引了大量流離失所的民眾前來加入,人們紛紛響應,形成了“一呼百萬”的壯觀景象。李自成軍隊的發展勢頭迅猛,人數迅速增長到數萬人,並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即民歌中流傳的“迎闖王,不納糧”。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李自成攻克了洛陽,殺死了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並舉辦了一場名為“福祿宴”的盛宴,將福王的肉與鹿肉一同烹煮,與將士們分享。此外,他還沒收了福王府中的大量財富和糧食,發布了告示以賑濟饑民。隨後,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李自成三次圍攻河南省城開封,但均未成功。最後一次圍攻發生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最終黃河決堤,洪水淹沒了開封城。
在這一時期,李自成的軍隊還殺死了陝西總督傅宗龍和汪喬年。同年十月,在河南郟縣,李自成擊敗了明軍陝西巡撫孫傳庭。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攻下了承天,並被推舉為“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三月,他改襄陽為襄京,並自稱“新順王”。李自成在襄京實行了一係列安撫民眾的措施,包括耕牛和種子給流亡的農民,賑濟貧困人群,鼓勵農業生產和畜牧業發展。與此同時,他殺死了與自己合作的農民領袖羅汝才和革左五營的賀一龍,以及叛將袁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