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待讀書人,本意是好的,可是,到後來就逐漸的演化為,類似免除賦稅了。
再有就是,下麵的那些士紳,人家交稅全憑心情,自己有功名,名下有產業,朝中有關係,人家壓根就不怕你地方官。
甚至地方官還得看本地士紳的臉色。
那想從人家手裡收稅,就更難了。
簡單來說就是,再好的製度執行不下去,也是白搭。
對於這一點,朱由檢沒有刻意的再提出來,而是囑咐了一聲,一切按朝廷的製度執行。
之前關於士紳不納稅,朱由檢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過多的計較。
可這一次不一樣了,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既然要厘定稅製,那就一塊執行。
反正都是要得罪人了,長痛不如短痛,那就一塊來吧。
還有就是火耗歸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火耗,起源於萬曆年間。
張居正變法時規定,所有賦稅全部改收白銀。那麼從百姓手裡收上來的銀子,有大的,有小的,不好統計。
各地官府在百姓手中收了白銀之後,要重新鑄成銀錠,而後再上交朝廷。
那收上來的碎銀子就要重新回爐融化後再鑄定,那麼這一過程中,熔煉出的純銀,可能就要比收上來的白銀重量少,這就產生了火耗。
可朝廷向地方收的稅銀那都是有準確數字的,要是收上來的銀子熔煉出的銀錠沒有達到這個數怎麼辦?
官府自然是不可能自己補上這個差額的,那就隻能在征收的時候多收一些了。
但這火耗有多少,征收的時候該征收多少,那可就說不準了。
比如說一兩銀子有一錢的火耗,那麼收的時候收一兩一錢也就夠了,但收一兩二錢也不是不可以。
我向朝廷交一兩一錢,那剩下的,對吧。
目前大明的稅收,隻收三樣,糧食,生絲,銀元。
糧食,什麼時候都是硬通貨,而且朝廷還鼓勵百姓以糧食繳納賦稅,
生絲,是織絲綢用的。
征收白銀所產生的火耗,在戶部統一發行銀元之後,已經解決了。
一塊銀元就是一兩銀子,也不用地方官府再回爐重新熔定了,火耗自然也就沒了。
與此同時,朱由檢又給官吏增加了俸祿。隻不過也不能算是俸祿,而是額外發放的,叫補貼。
把火耗從官員手裡摳出來了,那就得給人點好處作為交換。
就像雍正皇帝一樣,火耗歸公,但又有了養廉銀。
可就算是雍正皇帝和官吏做了利益交換,依舊是免不了受人編排。
朱由檢也知道,自己將來也免不了要受人編排,但他不在乎。反正明朝皇帝被編排,那都是常事了。
更何況,按照明朝皇帝的壽命,四十歲是一道坎。
大明十六帝,除了下落不明的建文帝之外,就隻有洪武、永樂、成化、嘉靖、萬曆,五個人活過了四十歲。
而朱由檢現在已經邁過了四十歲這道坎,在大明的曆代帝王中,算是長壽的了。
活了這麼久,也該動一動了。
喜歡在下崇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在下崇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