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天王!
畢竟再繁榮的假象,也還是遮不住自己真正的成色。
常說瑞雪兆豐年,但影視行業,難以用這樣的農業規律自我安慰吧?
華語電影的上一個十年,浮躁、紛亂、火爆;而下一個十年,要從一個魔幻開局起步,未來更難預知。
經曆過草創之初的艱辛,經曆過魚目混珠的繁華,經曆過與引進片的遊擊戰,經曆過融化內地觀眾偏見的攻堅戰,影迷不會因電影院一時的關閉,而結束對國產片一路以來的守望。
格局打開了,院線鋪展了;流量退潮了,熱錢冷卻了。
從大導到小導,從大片到小片,從粉絲到自來水,浮沉之間,是數不清的電影人與觀眾並肩度過的十年歲月。
最令人惋惜的是一個類型,功夫片。去年《葉問4》謝幕,豆瓣評分86,上映以來連續8天日票房冠軍。
大家果然還是割舍不下啊。
近些年,已經難得看到一部過硬的國產功夫片。而在此之後,就更難遇到了,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片種,如今剩下一個衰老黯淡的前景。
回望曆程,第一波當然是sb引領,這個經典的廠標,不是今天罵人的意思,而是邵氏兄弟sha
other的簡寫。
這幾兄弟的名字,都相當雅致,其中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仁枚,六弟逸夫。
彆看取號都是山野散人,做電影生意,可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大哥擅長製片和導演,二哥擅長編劇,三哥精於發行。
最為人熟知的六叔邵逸夫,學校裡的那棟逸夫樓就是他的名字。早先跟著大哥邵醉翁,用大篷車載著電影拷貝下南洋放映銷售。
公司成立的時候,已經在東南亞擁有100多家電影院,構築一個龐大的電影王國。
一個真正的傳奇,至此才正式拉開帷幕。憑借他精準的時代嗅覺,什麼東西才是當時觀眾最想要看的東西呢?
功夫片!
50年代開始港島吸收大量移民,社會經濟開始騰飛,市民意識增強,而民眾抵觸情緒日益加劇。
那些溫文爾雅的電影,都不足以滿足觀眾的激憤之情時。功夫片成為最佳選擇,兼具傳統和激烈的對抗性。
自古以來的俠義精神被激活了。
快意恩仇,鋤強扶弱,是許許多多無力無助的人,一點不認命的理想。
《獨臂刀》,一個貧窮的斷臂少年,僅憑一隻手、一把刀,以及一身橫練肌肉,手刃權貴。
每個特征,都暗合港人的心中訴求。功夫並不是街頭混混打架,也不是黑社會廝殺,一招一式,都有名字,也有來路。
看看當年邵氏片對美國文化輸出,秒殺今天所有的爆款國產片。
一部隻屬於三流的武俠片《天下第一拳》,劇情很老套,就是一個窮小子,通過打擂台,抱得美人歸。
被好萊塢片商引進後,竟然轟動一時,成為當年美國十大賣座電影之
散場之後,每位觀眾都告訴親戚好友,快來看這部超刺激的電影。乃至於許多好萊塢製片人對功夫片的第一印象都來自《天下第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