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問鼎!
秦始皇帝視察完蕭關後便率領車駕順著環江南下,來到北地郡的郡府義渠。義渠又是一個故事很多的地方,義區民族在商代前就已經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個分支,居住在現在寧夏固原草原和六盤山、隴山兩側。商代之時他們同居住在隴東的狄族後裔鬼方相互為鄰又相互攻伐,後來又同住在豳地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國發生衝突,不斷蠶食其領土。大約在公元前十二世紀的商朝康丁年間,由於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眾離開豳地南遷岐山。戎狄兩族乘機占領隴東大部分地區。文王末年,薑太公曾經派使臣南宮適出使義渠。義渠國王送馬、雞和犀牛給文王。由於義渠同周人相處的關係比較和諧,而鬼方(獫狁)同商朝對立,所以每次戰爭後,鬼方失敗逃走,遠奔河套,而義渠乘機內遷。這樣,義渠就逐漸占領了隴東大原地區(慶陽、寧縣、鎮原等地)。這裡土地肥沃,水草豐茂,畜牧業得到空前地發展,義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遊牧狀態定居下來。他們在同當地的周族後裔的雜居中,學會了農耕技術和周族文化,並仿效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從而發展成為區彆於其他羌族的義渠族。周王朝建立後,義渠臣服於周。
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在驪山下殺了幽王,義渠人趁周室內亂,宣布脫離周王朝的統治,正式建立郡國,在今寧縣焦村鄉的西溝村建立了都城,從此中國曆史上有了義渠國的名稱。義渠國建立不久,隨即出兵吞並了彭盧、鬱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擴大了疆域,並先後築城數十座,派兵駐守。它的國界西至西海固草原,東達橋山、北控河套、南到涇水。在政局動蕩的春秋戰國時代,它直接參與了中原合縱與連橫的政治、軍事角逐,特彆是先後同強秦經曆了四百餘年的反複軍事較量,成為當時秦國稱霸西戎的主要對手。
義渠民族從商代武乙年間建部落方國算起,至秦昭王時存在八百餘年,其中在慶陽建立奴隸製郡國長達五百餘年之久。公元前六百五十年,義渠在吞並了北地諸戎後,進一步向東南發展,首先把矛頭指向了秦國。次年,義渠收留晉國人由餘為使臣,派他出使秦國。由餘到秦國後,秦繆公以上卿款待,並向他請教治國之道。由餘說“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聖人之治也。”繆公聽了大為讚賞,便用離間計召降了由餘。此後,秦用由餘的計策攻打北地義渠,“益國十二,開地千裡”。義渠在戰爭失敗後,吸取教訓,養精蓄銳,築城郭以自守。前四百三十年,義渠發大兵攻秦,從涇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遊,此後三十年內,是義渠國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地域東達陝北,北到河套,西到隴西,南達渭水,麵積約二十萬平方公裡。公元前三百五十二年,秦出兵伐魏,一舉攻占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著秦和義渠摩擦又起。秦國乘義渠國內亂,派兵攻打義渠,並平定義渠內亂,義渠便臣服於秦,此後雙方時戰時和。
公元前三百二十七年,義渠以國為秦縣,以君為秦臣,正式成為秦國屬地。公元前三百一十八年,義渠乘中原諸國混戰,脫離秦國控製,聯合東方五國伐秦。秦國為了消除後顧之憂,用計謀拉攏義渠,以錦繡千匹,美女百名,送給義渠王。但義渠王不上當,仍然起兵伐秦,大敗秦兵,收複了部分失地。四年後秦國在中原戰場取勝,就調集重兵從東、南、西三麵征伐義渠,先後奪得義渠二十五座城池,義渠國土大大縮小。公元前三百零六年,秦昭王立為國君,因年紀尚小,由母親宣太後攝政,她也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英雄羋月。她改變正麵征討義渠國的策略,采用懷柔之術,以墮戎王之誌。她書請義渠王於甘泉宮,讓其長期居住,並以優厚的待遇款待他,後來又和他同居,還生了兩個孩子,使義渠王完全喪失了警惕。三十四年後,宣太後在甘泉宮突然發難,殺死了義渠王,一代梟雄竟然死於女人的石榴裙下。接著秦國發兵攻打義渠國,義渠從此滅亡,領土並入秦國。
始皇帝在義渠住了幾日,和大臣們談論曆史上的一些事情。有人道“《墨子節葬》中有‘秦之西有義渠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謂登遐’。‘登遐’的意思是登上遙遠的天邊,即靈魂升天的意思。這是有關火葬的記載,也是義渠的習俗之一。義渠族人強悍勇敢,他們‘以死戰為吉利,病終為不祥’。所以作戰十分勇敢,寧死不屈,這也是義渠國能延續數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義渠國實行全民皆兵,遇到戰爭,青壯男子都要上戰場。還規定同族十二世之後可以互相通婚,兄長死後,弟弟可以娶嫂為妻,這些規定和風俗一直在民間流行。”秦皇道“這主要是他們人口少的緣故。要打仗麼,沒有兵員是不行的,義渠國說來也是一個強悍的名族,可惜他們最終也走上了消亡之路啊!”這就是秦皇自然而然地對一個女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那就是宣太後。宣太後是陰謀還是縱欲,是雄才大略還是陰險毒辣,竟然能滅掉一個強大的國家。秦皇思罷宣太後又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母親趙姬也曾經和彆的男人生了孩子,還差一點兒要了自己的命,這些往事讓他想起來既揪心又傷痛,所以在後來的歲月裡他一直沒有立後,就是出於這些顧慮,其目的也就是防止女人掌權。
秦皇不斷的總結著曆史上的經驗教訓,然後率領大隊向西行進,經過了朝那、烏氏、涇陽,然後繼續南下。一日車駕正在顛簸行進,秦皇從車窗裡遠遠地望見有一座頂部平緩,頸部陡峭的紅色峰崖,雲纏霧繞,十分壯觀,就道“此山遠看宛若流丹溢彩,不知是何名山?”向導官說“這正是黃帝登臨過的崆峒啊!”秦皇非常高興,那雄奇的峰巒促使他產生了強烈的登臨欲,於是催促車駕來到山下。君臣下車後,向山下走來。秦皇看見石白如玉,就賜名叫撒寶寨。然後問“黃帝西至崆峒,何以為證?”丞相隗狀回答“《莊子》載黃帝做天子十九年,政令通行天下。他聽說廣成子在崆峒修道,就前往拜見。黃帝得聞至道後,還作了《陰符》、《龍虎》兩篇經文來寄寓心得。他駕崩後,據說有條巨龍垂著長髯從天上下來迎接,黃帝就爬上龍背升天嘍。”始皇帝更加興致勃勃了,急切道“黃帝並炎帝,戰蚩尤,統一諸夏,可謂功蓋寰宇,功德無量,自然能成仙道。朕如今滅六國,混華夏,在全國建立了郡縣之局,功勞不在黃帝之下,朕也要登上崆峒,能不能得聞至道啊?”群臣笑道“黃帝乘龍上天隻是個傳說,他駕崩之後葬在橋山,並未升天喲。”秦皇又問“除黃帝外,還有什麼聖君作過西巡之行?”隗狀答道“據說崆峒山上有堯碑與禹碣,以此推斷堯、禹二帝也到過崆峒。又周穆王西征犬戎,也到過這裡。”秦皇聽了這些事跡,歡喜不已,催促道“速速登臨,朕也要瞻拜仙影聖蹤。”秦皇來到山下,群臣簇擁他拾級而登。路邊濃蔭夾道,鬆柏參天。山中鶴飛鳥啼,雲蒸霞蔚。君臣從東麵攀登,上到黃帝向廣成子問道處,君臣對遠祖們的事跡產生了崇敬之情,於是在路邊小憩。有人見皇帝登山辛苦,就勸他停止登山。秦皇卻豪情滿懷地說“大丈夫登高必臨絕頂,怎能半途而廢?”於是登上了頂峰。但見群山環抱,雲海茫茫,那西北的黃土山群巍巍峨峨,蒼蒼莽莽,延伸開來,給人一種渾厚、雄偉、粗獷、博大的感覺。正所謂西北崆峒山勢雄,千年境界尚鴻蒙。它的東麵石階突立,路麵狹窄,是為門徑。後世的人們就在這裡開辟了一條陡峭的石階小道,取名‘上天梯’。西依雞頭峰,遠望鬆柏攏翠,如少女發髻高高聳起,畫屏映襯,令人神馳。秦皇縱目四望,頓覺心曠神怡,不禁讚道“壯麗啊,不愧是西來第一山!”後人就刻石讚譽崆峒山是‘西來第一山’。又見雞頭古道上出巡的隊伍車駕宛若長龍,望不到儘頭,後人就把東麵的山稱為‘望駕山’。
秦皇正在得意忘形之際,忽見東南方出現了一股非煙非霧的五彩祥光,心中非常驚訝。掌管天象的官員趕緊上前回答“陛下,這是雲氣啊!”秦皇道“請說詳細。”官員道“雲氣的種類很多,有稍雲、陣雲、杼雲、軸雲、杓雲、鉤雲等,雲氣出現的時候,異常壯觀。臣觀望剛才的這種雲氣,它五彩蒸蔚,好似龍的跡象,如果應驗,非同小可!”秦皇吃驚地問怎麼非同小可。官員不敢回答。秦皇逼問他。官員才膽怯道“這是天子之氣啊!非要陛下親自前往東方鎮壓,否則後患無窮。”秦皇頓時愕然。
過了一會兒,群臣見皇帝若有所思的樣子,都不以為然地道“雲氣隻是一種天象罷了,陛下不必擔心?想我秦國建立了繼夏、商、周之後的又一個國家,這是三皇五帝都不能比的功業。隻要陛下仿效先王,於民為善,上為下謀的仁德之政,使老百姓過上安定富足的日子,他們就會高興。老百姓高興了,天下就太平。自從平王遷都以來,天下戰亂不息,民不聊生。陛下救民出水火,這正應驗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的古話。現在天下大定,戰爭結束,要撫平百姓在戰爭中受到的創傷,臣等認為德政可以安民。現在應該讓流浪的百姓回家從事農業,再讓士卒回家修養,然後鼓勵他們自由開墾土地,實行農戰,免除徭役。這樣一來農民就有了固定的土地,等他們吃飽了肚子,倉廩也會慢慢充實。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用德政來治理民眾,民眾必然會心悅誠服’,‘推行恩德就足足能夠保全四海’的話。另外,秦國開辦庠序以教化民眾。隻要陛下給民方便,老百姓必然會誠心歸附朝廷。數十年後,秦國必將無敵於天下!至於渺茫幽深之雲氣,請陛下不必費心勞神,妄猜吉凶啦。”
秦皇聽後沉思良久,道“天道幽深,不察也可。不過前事曆曆,後事之師啊!秦用商鞅,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強敵;威王用孫武,宣王用田忌,而諸侯朝齊。那時天下各國動用合縱連橫的策略,而互相攻伐,把那些懂得縱橫開闔,遊說天下的人稱為賢人。現在天下雖然統一了,六合之內未必就完全臣服我秦國,更應該妨患於未然。把那些因為戰亂而流亡的人理應編成戶籍,統一管理,士卒卻不能解散啊?想想前朝,不難而知商取夏桀,周伐殷紂,都是以仁伐暴,自然是天下歸心。現在秦滅六國,掃清海內,是以暴伐暴,六國貴族必然不服,所以要處處謹慎,防微杜漸。士卒是國家的依靠,一旦解散,六國反叛怎麼辦?就是天象不必理會,可治國之術不可不深究。況且秦國用水德之說治天下,就不應該過分地遷就百姓,過分地講求仁愛。朕聽說‘行動遲緩不決,就不會有名;做事猶豫不定,就不會成功。愚人在事情已經做成了還看不明白,智者在事情還沒有萌芽就已經觀察到了結果。人民不可以和他們考慮事情的開端,隻能和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聖人的法度是愛護人民的,聖人的禮製是利於國事的。所以聖人治國,隻要使國家昌盛,就不沿用舊的法度;隻要有利於人民,就不遵守舊的禮製。現在如果用德政來治理百姓,就算百姓能感激秦國,那些亡國的貴族能說秦國的好話嗎?朕熟讀古今奇書,深知治國之難。《易》曰‘物不可以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天下統一了,難道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難道戰爭就結束了嗎?不!乾坤不息,鬥爭不止。六國的舊勢力仍然是一大隱患,大家要時刻提高警惕。朕以為六國之中必有叛逆之人,因此決不能舍棄法治而改用德治,那將是縱敵一時,遺患萬世的做法。所以解散士卒,遷就百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朕必須出巡東方,向四方不停的示威,這樣就可以震懾那些不臣服的六國之人了。”群臣聞言,連聲稱是,都不敢再說什麼。
遊完崆峒,駐蹕山下。次日秦皇又下令向南進發,因為道路崎嶇,隊伍走的很慢,也沒有再做大的停留。車駕就經過現在的華亭、回中、汧縣、雍縣,直到秋天時才返回了鹹陽。秦皇又經過深思熟慮,又下令把渭水南岸的信宮改為極廟,象征天極。從極廟修了一條馳道,一直通到驪山,又修建林光宮正殿。
秦皇回到鹹陽,因為他在崆峒見到了雲氣,似乎得了一種心病,心中總是不安,於是下令在東方開辟出巡的大道,準備繼續出巡。這時已經從全國沒收來的兵器在鹹陽宮門前的大廣場上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秦皇就下令在指定的位置上做成了五丈高的巨型武士模型,然後將這些兵器用大鑊全部熔化,再將溶液灌進了模型裡,鑄成了十二尊銅巨人。銅是黃顏色,所以也叫金人,身高五丈,每尊重兩萬餘斤,高高地豎立在宮門兩側,氣勢非凡,鎮守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