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鬆僅用了三個月就徹底平定了哱拜之亂給了萬曆皇帝極大的鼓舞。
在隨後的朝鮮戰爭中,萬曆皇帝顯然信心十足。
朝鮮戰場上的南兵與北兵之爭,實際上也可以看成是皇權與江南仕林的爭鬥縮影。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先理清一個問題,江南仕林到底是什麼。
實際上江南仕林並非是單指來自江南的仕族大夫這麼一狹隘的概念。
張居正做為大明第一相,不可能如此狹隘。
江南仕林的核心,其實是認可並學習‘陽明心學’的仕林學子。
無論是徐階,還是張居正本人,都是王陽明心學的忠實擁躉。
而在趙誌皋之前的三任首輔,張四維、申時行、王家屏也都是以‘陽明心學’為自己的學術思想核心。
而這些人,才是江南仕林真正的核心人物。
其次則是因張居正改革而受益,因此堅定支持改革的各路官員。
最後才是聽話,又不反對改革的官員群體。
這些人共同組成了江南仕林這個利益共同體。
萬曆十二年1584年),在清算張居正之後,萬曆皇帝暗中使人發起過一場針對心學的議論。
讓一些官員提議王守仁、陳獻章從祀學宮,讓九卿及科道官議論。
當年的十一月十八日1584年12月19日),萬曆下詔陳獻章從祀學宮,也就是配享孔廟。
這是萬曆皇帝企圖以‘白沙心學’來削弱‘陽明心學’對朝堂的影響。
他之所以如此忌憚‘陽明心學’也並非沒有根由。
“心學”祖師爺是南宋著名的學者,象山先生陸九淵,他的代表名言就是:“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明代的心學發展基本曆程,可以歸結為:陳獻章開啟,湛若水完善,王陽明集大成。
因湛若水與陳獻章有師承關係,二人學說總體上有繼承性與一致性,白沙心學、甘泉心學可合稱為“陳湛心學”。
陽明心學則是在陸九淵的基礎上再延伸出“心即理”,“知行合一”等道理。
後世有種比較小眾的明亡之論,就是有些人認為“陽明心學”才是明朝滅亡的根源。
此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大明建國,太祖以程朱理學為顯學,做為國朝的主導思想。
而在具體的治國方針上,則在元朝的戶籍製度上進一步加強和固化階層壁壘,使百姓能快速安居和繁衍。
在百廢待興的大明初期,這種階層固化的戶籍製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使得新生的大明百姓得以快速穩定下來,並恢複了農業生產。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渴望進階的新生代們則對這種固化的階層製度有了極大的不滿。
宣德時期,這種矛盾便已經初現端倪。
開海和禁海之爭,便是這種矛盾具象化的體現。
永樂二年1404年),成祖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為平頭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這種禁海政策的背後,其實隱射的是海利被以皇權為代表的大明勳貴階級獨享。
要知道成祖禁民間海船,但是他自己卻派鄭和七下西洋。
而能夠在這七次大航海活動中分到利益的,就隻有當時朝廷的勳貴階級。
其它階層出身的文臣武將,則毛都沒分到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