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 江東之地_1635漢風再起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1635漢風再起 > 第二五七章 江東之地

第二五七章 江東之地(1 / 2)

1635漢風再起!

1682年8月5日,勃利城(今俄羅斯伯力市)。

“你這皮子不咋樣呀!”胡寶仁蹲在地上,左手捂著鼻子,滿臉嫌棄地翻檢著那堆皮毛,有狐狸皮、貂皮、鬆鼠皮、海狸皮,大概有三十多張,可能是捂得時間久了點,再加上夏季溫度高的原因,散發出濃烈的騷臭味。

“這位大掌櫃,這些皮子獵來的時間還不到兩個月,都油滑著呢!”那名達斡爾獵戶操著不太標準的漢語說道“你瞧瞧,這些皮子幾乎沒有一處破洞,全都是完整的。你若是販到外麵去,肯定讓你賺大錢!”

“可這些皮子的色澤如此暗淡,輕輕擼一把還掉這麼多毛,品相著實差了一點。”胡寶仁繼續挑剔著,希望能以質量差等緣由,儘量壓壓價。

隨著這些地方土著與外來人接觸日益增多,那是愈發不好糊弄了。哪像以前,隨便用幾把小刀,幾個鐵釘,甚至一小袋鹽巴,都能輕而易舉地從這些地方土著手裡換取大量珍貴皮毛。

“哎喲,這位大掌櫃,你這哪叫輕輕擼一把?”那名達斡爾獵戶瞪大了眼睛,頗為不滿地說道“你這般用勁,分明是在使勁揪皮子上的絨毛呀!……你可要輕點,莫要將皮子給薅禿了!”

“哎,你這裡沒紫貂皮嗎?”胡寶仁扔下手中的一張鬆鼠皮,探出一隻手在皮毛堆裡撥拉著。

毛皮的價格取決於品種與質量,在遼東和嶺北品種繁多的毛皮中,以紫貂皮最為高檔。紫貂皮奢華輕柔,色澤光潤,絨毛密實、經久耐用,曆來屬於毛皮中的珍品,享有“軟黃金”“裘中之王”“金羊毛”等美譽,極受到達官貴人的喜愛。若是能收購幾張,販到江南地區,足可賺取十倍以上的利潤。

“沒有。”那名達斡爾獵戶搖搖頭,甚是遺憾地說道“我們都好幾年沒在林子裡看到紫貂了。若是想要這畜生的毛皮,得沿著黑龍江上朔至精奇裡江,然後再順著幾條河流去渤海國的最西邊,說不定能收到大量的紫貂皮。”

“嘿,這不是廢話嘛!我若是有能力跑到渤海國最西邊,哪還至於來你們東丹國收購這些不怎麼值錢的皮子?”

七年前,渤海國不顧齊國力勸,執意要進入鬆花江流域,甚至還想謀奪原大清龍興之地——遼東。為了警告渤海國主巴海,齊國除了暫時切斷對渤海國的軍械物資供應外,還策動勃利城都統紮喀納突然宣布脫離渤海國,建東丹國,並以勃利為都,周邊及黑龍江下遊的十餘座堡寨相繼附從。

後來,渤海國迫於壓力,不得不陸續退出鬆花江流域,返回黑龍江一帶,然後在齊國軍事指導下,向北、向西進行持續不斷地擴張,擠壓並驅逐沙俄位於東西伯利亞地區的殖民勢力。

而分裂出去的東丹國自然沒有再複歸渤海國的道理,並且還在齊國和北明的支持下,以黑龍江下遊河段為依托,向西北內陸縱深地區大肆擴展其勢力。

截止到去年,整個東丹國已擁有人口四萬餘,大小堡寨據點三十餘處,而都城勃利更是因為地處三江交彙之處,八方通衡中樞之地,來自各地的大量商人於此彙集,使之成為整個外東北地區最為繁盛之地。

東丹國的建立,也徹底隔絕了渤海國通往外界的窗口,成為一個封閉的內陸國家。齊國支援的各類軍械物資,渤海國對外交易的皮毛,北明鎮州輸入的糧食,雲州(北海道)所產的肉類及海產品,大陸轉運而來的棉布,皆在勃利城彙集、中轉。

通過大量的轉口貿易和過境貿易,小小的東丹國每年至少可獲得二十餘萬兩白銀的收入,日子是過得相當滋潤。

再看看渤海國,為了討一口吃的,在西邊與羅刹人殺得天昏地暗,最後弄到的無數珍貴皮毛,運到我東丹國境內時,還要被我宰一刀,輕輕鬆鬆地讓我賺一把過路費。

哎呀,這種躺著賺錢的日子,簡直不要太好!

當然,要論賺錢的手段和力度,還得屬那些來自齊國的商人最為高明。他們依托廣闊的銷售渠道和強大的物流運輸能力,將本地低價收購而來的珍貴皮毛,轉運至日本、朝鮮、秦國,甚至通過遠洋貿易商船,輸往遙遠的漢洲、印度、波斯,以及歐洲,賺取數倍,乃至十數倍利潤。

胡寶仁作為一個出生於北明鎮州的皮毛商人,自然是沒有齊國商人那般強大的能量,可以深入到渤海國的最西邊,以更低的價格收購數量更多、價值更高的稀有珍貴皮毛,也沒有齊國商人那般恐怖的銷售網絡渠道,將生意做到遙遠的天邊。

他們這些鎮州的皮毛商人,一般會在冬夏兩季前往勃利城,從市場上或者地方土著村落中,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收購各類皮毛,然後運回鎮州。先進行一番簡單的硝製和加工,再售於成衣坊,最後製成一件件裘皮大衣、圍脖、披風、帽子,高價轉賣至雲州、朝鮮、日本,乃至秦國。

沒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昔日荒僻的鎮州地區也陸續建起了諸多手工業工場,但主要是以糧食加工、皮毛加工、漁業加工、木材加工、服裝加工、鐵器加工、煤炭采掘及加工等最為初級的工業。這些工場,除了部分為齊國商人投資興建的,絕大多數乃是地方富裕起來的手工業者或者稍有資產的商人、致仕官員、退役軍官,以及當地政府衙門投資創立。

另外,鎮州地區還是北明最為主要的產糧地區之一,為東丹國、渤海國了近六成的糧食需求。

最早以前,這片地區的貿易方式基本上是以物換物,鐵製品、棉布、鹽巴、糧食,都可以當做一般等價物,從當地土著手裡換取各種珍貴的皮毛。

後來,隨著北明勢力的逐步擴展和齊國商人的深度介入,大明銀元和漢洲銀元便逐漸成為該地區最為主要的通用貨幣,並在一定程度上與北明的經濟深度融合。

東丹國深知自己國小力弱,除了能威壓周邊地方土著,打一打勢單力薄的沙俄殖民勢力,不論是麵對“窮凶極惡”的渤海國,還是不斷往遼東進行實邊移民的秦國,根本沒有一戰之力。

為此,東丹國上下一邊緊抱齊國的大腿,一邊竭力交好旁邊的北明,以期獲得這兩個強大勢力的武力護持。

齊國自不消說,將勃利城以及黑龍江下遊地區從渤海國分割出來,就是為了挾製那幫桀驁不馴的“清虜叛逆”,扼住他們對外交通的關鍵渠道,同時也為了平衡整個外東北地區的勢力分布,隱隱有監視和威脅北明後路的意味。

北明朝廷對於這個小小東丹國的存在,其實也是樂見其成。最起碼,它將那個野性難馴的渤海國給隔絕在了勃利城以西,對北明倚核心地區的鎮州而言,相當於建立了一道緩衝屏障,大大減輕了地方軍事壓力。

當然,以北明的實力,自然不會怕了那渤海國,但在山高林密、地形複雜的三江流域,跟一幫野人打遊擊,還是要花費不少功夫的,就算最後能胖揍對方一頓,那也是“投入產出比”極為不劃算的。

——

北明的商人若是在勃利城收購了大量的皮毛,返回鎮州,或者前往雲州,一般有兩條路線。一是乘船順黑龍江一路直下,出河口,航行至大海之上,然後沿著海岸線,繞行至鎮州或雲州。

二是沿著烏蘇裡江上朔至撫平堡(今俄羅斯位於烏蘇裡江東岸的達利涅列琴斯克市),然後於此換乘馱馬(烏蘇裡江上遊不能通航),沿著江邊道路,輾轉顛簸行至鎮州。

相較於第一條線路,後者無疑要省不少路,時間上也能節約十來天。因而,絕大多數的鎮州商人都會選擇這條路線,而且在這條路上,分布著大大小小十餘座移民堡寨,不論是在安全方麵考慮,還是沿途獲得必要的補給,都是有一定保障的。



最新小说: 破局之戰神出擊 末世之一二三 重生之劍仙 大秦:開局百萬大雪龍騎 軒轅皇者 桃花天書渡 罪犯,你不該如此高智商,懂? 殺手尊者 流放後,我給罪臣送物資暴富了 重生:權力巔峰之官場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