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日益擴展的齊日貿易_1635漢風再起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1635漢風再起 > 第二五九章 日益擴展的齊日貿易

第二五九章 日益擴展的齊日貿易(1 / 2)

1635漢風再起!

1682年10月10日,江戶。

延寶三年(1675年)發生的齊國入侵事件,在整個日本國內引起了劇烈的震動。不論是以天皇為首的禦卿公家,還是以德川氏為首的幕府首腦,乃至各地藩國大名,從未想過,一個遠在數萬裡之外的“蠻夷之國”,竟然真的敢組織一支遠征艦隊,侵入日本國土,並且還以摧枯拉朽的方式連續擊敗幕府數萬大軍,最後逼得幕府不得不割地求和。

要知道,一千多年前,我日本雖然在朝鮮白江口慘敗於當時的大唐帝國,但那完全是因為自身實力不足,根本無法抗擊處於鼎盛時期的大唐王朝。即使如此,大唐在滅亡百濟之後,也並未出兵懲罰日本,反而繼續與之保持聯係。後來,甚至還允許日本派遣大量的遣唐使,全麵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和政治,以及經濟領域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繼而大大促進了日本整體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可謂是因禍得福。

及至四百多年前,野蠻的蒙古帝國為了征服日本,兩次跨海來攻,其勢洶洶,日本幾欲麵臨亡國滅族之險。但天可憐見,神佑日本,兩股“神風”降臨,儘摧敵軍,使得日本免遭破國之禍。

九十多年前爆發的慶長·文祿之役,大明官軍英勇抗擊,多次擊敗入朝日軍,讓豐臣秀吉進取朝鮮,繼而征服大陸的欲望徹底破滅,太閣為此憂鬱而死,讓這場宏大的戰爭無疾而終,匆匆落下帷幕。

縱觀上述幾場對外戰爭,日本雖有兩次較大的失利,但也有一次輝煌勝利。而且,日本在這幾場戰爭當中,本土均未遭到大規模的侵入,更未曾有過割地賠款的屈辱經曆。

然而,“延寶之役”當中,齊國不僅攻占了日本最大的商業中心——大阪,而且還揮兵殺入京畿地區,破奈良,陷京都,俘天皇,最後於大阪、上總國(今日本千葉市),兩敗幕府大軍,兵臨江戶。

不堪再戰的德川幕府,隻能被迫向齊國求和,然後簽訂了那份喪權辱國的《江戶條約》,由此讓神國陷入“黑暗”和“沉淪”之中。

隨後數年間,大量的齊國工業製成品蜂擁進入日本市場,幾乎摧毀了處於“繈褓”之中的日本手工業,使得城市中大量的手工業者紛紛陷入破產境地,淪為遊民和乞丐。

在戰爭前,日本的出口和進口分彆僅有七十五萬漢洲銀元和六十八萬漢洲銀元,整體貿易額不過一百四十餘萬漢洲銀元。

而戰後第二年,日本出口達一百八十五萬漢洲銀元,進口達一百九十萬漢洲銀元。而到了去年,出口劇增至五百四十萬漢洲銀元,進口為六百一十萬漢洲銀元。六年間,出口增長72倍,進口增長近9倍,貿易總額增長了8倍。但讓日本憂心忡忡的是,隨著貿易額的增長,日本的貿易逆差,也開始逐漸加大,金銀外流持續增加。

從開港之時起,生絲一直占據日本出口商品的首位,占整個貿易出口額的五到六成,位於第二位的是茶葉,占一成五到兩成,處於第三位的則是硫磺,雖然出口量極大,但因為價格低廉,僅占出口額的一成。

其實,在日本,還有一項隱形的出口貨物,即黃金。日本的金銀兌換比率嚴重偏離於“國際行情”,使得大量金幣(小判)外流。不過,兩年前,幕府及時發現了這個貿易漏洞,通過貨幣改鑄,使金銀兌換率已經與“國際行情”趨於相等,讓眾多的貨幣投機商人扼腕不已。

麵對洶湧而來的外國商品,以及國內出現的劇烈變化,日本的文人學者和公卿大名等官員在如何處理對外關係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爭論和主張。但概括起來,無非有三種觀點。

其一,為攘華排夷。所謂“攘華排夷”,就是“保持東照、大酋(即德川家康)二公的舊典,千萬勿使華寇(即齊國)夷狄靠近。若華寇、夷狄欲侵入神國,須毫不猶豫予之擊退,令其受儘苦頭,以弘揚我神國之武威於海外。”

為此,作為驅趕華寇、夷狄之術,無論如何應當儘力加強鐵炮艦船的武備,以天皇為幟,以公方(幕府)為總領,萬眾一心、齊心協力護衛神國。

這種觀點雖然還沒有特彆地將“攘華排夷”與“尊王”結合起來,但在許多有識之士內心是有這樣的期待,在號召國中民眾為國防獻身時,自能統一人心,激起民眾“尊王”之欲。

其二,為消極開放國門,以拖待變,緩緩圖之。這種觀點認為,“可以主張與華寇、夷狄貿易往來,以免神國無端遭敵人入寇之虞。暫且應允與他國進行貿易以安撫其心,在此期間,加強我神國武備,待我方具有與之抗衡的力量時,在行中斷貿易,並以武力驅之。”

許多日本學者認為,這種觀點無非就是一種拖延戰術,其目的是要恢複原先最為嚴格的鎖國狀態。

甚至有些激進的武士將這個觀點稱為“在我們一代麵前製造平安無事的假象,其實是一種怯懦者的借口”,並批評說“靠近華寇和夷狄,並與之進行貿易,必使我神國人心散漫,而難有我武備強大之日。”

其三,積極開放國門,擁抱“外麵世界”,整頓革新,師寇長技以自強。這類觀點是,改變神國傳統、祖宗製度,徹底取消鎖國令,允許與華寇、夷狄進行貿易,同時,我神國亦需建造大船、擴充大炮,主動走出國門開拓貿易。對世界各國采取懷柔之策,與之結好相通,積極發揮神國影響力。

但國內許多保守的文人學者卻對這種觀點大加批評,他們認為貿易活動隻是買入大量無用的奢侈品,對於自給自足的日本沒有必要。他們還特彆強調,貿易會使輕浮、思維淺薄的日本人感染上“華寇、夷狄的風俗”,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做法。一旦染上華寇、夷狄的風習,就會喪失國人的愛國忠君之心,為敵國的再次入侵打開門戶。

“無論日本國內出現什麼觀點,隻要我們能幫著德川氏勉力維持幕府統治,助其壓製國內那些挑事的強藩,自當可以繼續維持我們齊國於日本諸島的商業利益。”齊國駐江戶公使黃廷榮將黑衣衛搜集和整理的日本各地輿情簡報放在桌案上,隨手將一支名貴的煙鬥拿了起來,叼在嘴裡,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後愜意地吐出幾個煙圈。

“公使的意思是,幕府向我們提請的一百萬漢洲銀元的貸款,可以應允並從速辦理?”齊國對外商務部駐日參議王宗憲立時會意。

“不錯,幕府現在非常缺錢。”黃廷榮點點頭說道“新任幕府將軍德川綱吉去年曾計劃要按照慣例參拜日光東照宮(德川家康的靈廟),但都未能成行。雖然幕府表明上聲稱是為了體恤民力,不願加重百姓之疲敝,可實際上是因為幕府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今年五月,幕府再次發出上知令(即沒收土地,收歸幕府直轄的命令),所針對的就是大阪和江戶周圍方圓四十公裡較為富庶的地區。”

“儘管,幕府在解釋此次上知令時,表示隻是依循前例為監管之便。但其目的,不過是為了獲得年貢率高的大名和旗本的私有領地,補充極為困頓的幕府財政。當然,此舉也是為了解決江戶和大阪領地錯綜複雜的狀況,加以強化幕府將軍的統治。”

“此次上知令針對的對象絕大部分是譜代大名,五百石以上的藩主被換到年貢率低的領地,五百石以下的則按每百石黃金十兩的比例折算,由此引發了大名和旗本的強烈反對。在他們看來,自家先祖跟著德川家康征服天下,因戰功受封而世代相傳的土地怎麼能無罪而移封。瞧著吧,那些受了委屈的大名和旗本肯定要搞出一些事端來。若是幕府口袋裡沒點錢,如何彈壓暴走的大名和旗本?”

“若是幕府轄地發生動亂,那些蠢蠢欲動的地方強藩,怕是也要趁機搞事。”王宗憲不無擔憂地說道“仙台藩、長州藩、薩摩藩這三家,可沒一個是省油的燈!”



最新小说: 破局之戰神出擊 末世之一二三 重生之劍仙 大秦:開局百萬大雪龍騎 軒轅皇者 桃花天書渡 罪犯,你不該如此高智商,懂? 殺手尊者 流放後,我給罪臣送物資暴富了 重生:權力巔峰之官場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