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_瀚海唐兒歸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瀚海唐兒歸 > 第597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第597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1 / 2)

瀚海唐兒歸!

基層鄉村治理從鄉官製變成役職製,其實是中國古代鄉村治理改革和中央進一步集權的象征。

張鉊以前也非常疑惑,按說鄉間的鄉官沒有了,不是代表政府對鄉村的控製更加弱了嗎?怎麼會反而是加強了呢?

這還是應該放到相應的時代來看。

在後世,交通發達,資訊通暢,地方有事情,理論上幾秒鐘就能到達高層,還有足夠的稅收,能保證鄉鎮公務員是專職人員。

中央自然就可以依靠鄉鎮公務員,牢牢掌握基層。

但是古代不行,地方上彆說鄉間,就是州縣,有了什麼事情,也不容易通達中央。

而鄉官極低的品級和極少的俸祿,就決定了不可能從很遠的地方選拔而來,隻能就近安排本鄉本裡。

安排本縣人遠離家鄉裡去上任,在當時就要算是苛政了,更彆提遠調。

那麼在鄉裡之中,什麼樣的人能出任鄉官?

必然是鄉間的土豪大戶,或者家族裡能拉出幾十條大漢,可以打得鄉鄰不敢還手的惡霸。

這種惡霸披上了一層官皮,那還得了?

比如漢高祖,他當年就是這種典型惡霸,本身就是個江湖人,有了鄉官的加成後,連一縣的主吏掾,相當於分管人事等的副縣長蕭何,都要給劉邦麵子。

而這種人在鄉間,為了魚肉鄉裡,必然是要把鄉裡間的事情都遮蔽起來,不讓上官知道的很清楚,而上官也隻求把每年規定的賦稅勞役指標完成就行。

所以,很大程度上來說,中唐以前的鄉官,那不是鄉官,而是被政府合法化的鄉間土皇帝。

區彆隻在於朝廷強大,吏治清明的時候,這些土皇帝的權力要小得多,也不敢搞出太天怒人怨的事情而已。

要是朝廷衰落,那就不好意思了,哪怕是在唐朝,鄉官裡正拒絕朝廷正常征役夫。被剝奪官身以後,抗拒朝廷新任裡正等,都是時常發生的。

於是在中唐以後,朝廷為了更好掌控地方,增加稅收,節省支出等原因,就把鄉官變成了役職。

這相當於就是剝奪了這些鄉間土豪的官身,讓他們在麵對朝廷官吏的時候,變成了屁民,失去了和政府議價的資本。

比如此前的後唐朝廷就規定,委諸道觀察使屬縣,於每村定有力人戶充村長,與村人議,有力人戶出剩田苗,補貧下不迨頃畝者。

在這裡鄉官不再是官府委任的官員,而是變成了村民共同推舉,還要補足貧農繳稅以及其他缺失,從肥差,瞬間變成了苦差事。

此後的後周,更是直接規定,全國各州縣的鄉村,每百戶組成一團,每團選出三大戶作為耆長。凡民家之有奸盜者,三大戶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三大戶均之。

什麼凡民家之有奸盜者,三大戶察之,看著是權力,實際上狗屁都不是。

因為隻能察之,沒有執法權,還要辛苦自己腳板去官府報桉。

後麵這個就更狠了,耗登者,就是交不起稅的,他們缺失的稅款,是要由選出來的三大胡均攤的。

這麼一來,本來是鄉官的鄉間小土豪們,就從官人變成了跑不掉的納稅標杆,就那麼杵在田間地頭。

官府可不管你們村有多少人窮的沒錢繳稅的,他們隻需要抓住你這標杆拚命的催逼就行。

這實際上就是官府在吃鄉間的大戶,強行在鄉間均貧富,當然也有更方便收取賦稅的作用。

於是,在沒有了鄉官這個中間商之後,朝廷對於鄉間的掌控,反而更直接了。

不用鄉官過一道手後,國家的收上來賦稅也開始多了起來。

張鉊忍不住有些煩躁的撓了撓頭,這種治理方式確實更加簡單和方便,還剔除了鄉官土豪這個中間商,節省了政府開支,增加了稅收額度以及穩定性,更消除鄉間不穩定因素。

對於朝廷來說,是一石多鳥的好辦法,後世的一千多年中,隻有極為粗放管理的蒙元才沒有實行役職製,其餘各朝,都基本延續了從中唐開始到北宋趨於成熟、完善的役職製。

但是,役職製有個非常大的弊病,卻是張鉊不得不慎重考慮的。

原本有鄉官在的時候,他們雖然是隱患,本身就在魚肉百姓,國家還要拿錢養著他們。

但隻要他們在,基層的動員能力,就有保障。

現在沒了鄉官,鄉間沒了領頭人,官府的差役一兩個月都難得下一次鄉村,下鄉也是去找擔任役職的耆長等,對於鄉間的實際情況,還是非常不了解。

同時擔任役職的耆長,從披著官身的豪強,變成了兩頭受氣的富戶。

他們在百姓的眼中,大多不是什麼官人,而是有點閒錢的倒黴蛋,本身並沒有多少號召力。

這就導致朝廷有事,彆說從鄉間征調丁壯,征收物資了,甚至跟鄉間的百姓一點關係都沒有。

反正役職製杵在這裡,管他誰打過來了,都是一樣繳納田稅,隻要大兵不下鄉野殺人,甚至他們還可以少繳一段時間的賦稅。

既然這樣,那你們就打去吧!誰管你們打成什麼樣?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到鄉官製變役職製的弊端,但利益太大了,太省事了,太好用了。

於是兩宋以及明朝,他們隻在維持役職製的基礎上,打了一個小小的補丁。

那就是極力擴大科舉的影響,將原本一部分鄉官的權力,通過科舉這條通道,返還到以科舉謀生的鄉間士大夫身上。

以期望通過他們,來動員鄉間的力量。

這麼搞,其實問題也不大,最初也還是有可執行性。

隻是最後壞就壞在趙二這家夥身上,把崇文抑武搞得太過頭,導致鄉間士大夫完全成了酸秀才。

所以哪怕兩宋和明朝,士大夫階層殺身為國的,不可謂不多。

但是他們能力實在有限,根本不足以像漢末、五代這樣至少可以保住基本盤,甚至連南北朝的局麵也保不住。

南明被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明朝鄉間武力和動員力,特彆是承平已久的長江以南,實在太弱了,幾乎等於沒有,導致清兵隻需要追著南明那點武力打就行。

看著張鉊眉頭緊鎖,尚書左仆射兼吏部尚書張希崇開口說道。

“聖人,如今之勢態很明顯,鄉間民戶逃亡頗多,根本沒有大戶能承擔起役職。

各州縣的賦稅完成與否,完全就靠是否能在鄉間找到可以承擔的役職。

而能被官府選中承擔役職的,無一不是有點家產,但是又無力保護的普通富戶,被選中一家,就破家一戶。

真正有實力的,則可以用各種辦法逃脫,逃脫不了,他們就會加入李仁恕這樣盜匪團夥。

是以臣認為,役職製至少需要暫停,不然繼續下去,朝廷對於鄉裡間,就完全要失控了。”

張希崇久在方鎮,所以他很清楚鄉間的役職是個什麼情況,其實就算張鉊這次不召集起來議這個事情,他也準備上書了。

“薛居正,你是戶部尚書,你來說說看法,從唐至晉,鄉間全然如此嗎?”

張鉊點了薛居正的名字,意思很明顯,鄉裡間的情況已然積重難如此,那後唐和後晉他們是怎麼維持朝廷運轉的?

薛居正當然懂張鉊這麼問的言外之意,於是攤開了手裡的一份資料呈給張鉊,他自己則直接開始回答。

“後朝與石敬瑭時期,鄉間情況比我大周,是要好些的。

因為彼時還沒有經曆三年水旱蝗大災。雖有兵亂,但未像如今這樣,經曆契丹人四處打草穀。

是以鄉裡間雖然問題多多,但還能維持。

而且如李仁恕這樣的賊匪,隻在淮北的徐、沂、宿、潁等州,其餘州縣未有此等大賊。

且河中府至東京開封府的沿河一帶,乃至陳、許、宋等州尚算富庶,是以不遇大災之年,朝廷的境況還算好。

淮南、關中、河北等地雖然朝廷鞭長莫及,但隻有節度使鎮壓,每年往朝廷繳納的銀錢,各鎮節度基本沒有缺少。”

張鉊明白了,後唐、後晉時期,一是民間比現在富裕,二是朝廷實行了分包製。

即好治理的州縣就由朝廷直轄,不好治理的,要承擔很大軍事任務的,比如河北和關中以及山南東道等地,就交給節度使去鎮守。

節度使則相當於是朝廷的賦稅承銷商,地盤給你了,每年要上繳的賦稅額度也給你了,至於具體搞成什麼樣,那你自己決定吧。

搜刮手段高明,賺了是你自己的,虧了你得補,鬨起民亂了自己鎮壓,鎮壓不住朝廷就換個人再去安撫,起了不該有的心思,朝廷就討伐你。

而張鉊現在恰恰不願意再在各地設立節度使,現有的節度使,權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是以指望節度使上稅的辦法,也沒法實行。

好家夥,張聖人眉頭一皺,我說削奪節度使職權的時候,反對的聲音竟然幾乎沒有呢,原來都在這等著呢。

他們在等著張鉊搞不定局麵後,隻能重設節度使,到時候就輪到他們的重新登場了。

張鉊在薛居正的提醒下明白了這個緣由,作為張鉊的頭號心腹文臣,門下侍郎範質當然也知道這個緣故,於是薛居正的話音剛落,他就上前大聲說道。

“聖人,臣不同意左仆射恢複鄉官的提議,自中唐以來,鄉官變役職後,朝廷節省了大筆開支,鄉間也趨於安定。

如今役職製無法繼續,無非是兩個原因,一是經過晉主北狩和契丹南下後,鄉間戶口多死難與逃亡,但是征稅的額度卻並未減少,使得鄉間役職根本無法承擔。

二是李仁恕此賊,趁著朝廷內亂的機會,攫取了大量的鄉裡之權,鄉民早被這些賊匪困於水火之中,哪還能繳納朝廷賦稅。

是以,臣不建議恢複鄉官製,那樣隻會讓鬨事者反倒成為了官人,他們心生輕視,朝廷不但仍然很難收到賦稅,鄉裡間也會更加不穩。



最新小说: 原神播放二創,原始人全破防了 一拳破萬古 予卿餘生皆歸禮 族長:夭壽了,我族子弟全是反派 我是都市之無敵武神:李昊 藍銀草攻略 替嫡姐爬上龍床,她寵冠後宮 雜役弟子沒出路?我以畫符道長生 我的清純女老板 葉秋徐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