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燕藩,蝶變!_朱棣徐妙雲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朱棣徐妙雲 > 第四百四十九章:燕藩,蝶變!

第四百四十九章:燕藩,蝶變!(1 / 2)

火銃廠。

朱標帶著一群人,行走在寬敞的磚瓦木頂廠房內。

廠房寬十米,廠幾乎一百米,中間是人行以及運送物料的通道,通道兩側,各有兩排立式腳踏機床。

機床數,足足兩千架,同時有四千,隸屬匠作監的匠人在加工火銃管。

一座座預熱的小爐子,哪怕是臨近春節的臘月時節。

整個廠房內,四周寬大的窗戶通著風,依舊熱浪滾滾。

一個個匠人,穿著去掉袖子的內襯,光著結實黝黑,寬大的膀子,奮力加工銃管。

朱標指著匠人用布包在頭頂,大大的發包,“用這種方式包起頭發,後麵再沒發生什麼事故吧?”

這兩年,就因為匠人不注意,頭發被旁邊的預熱爐點燃,或者一個機床兩個人配合,負責蹬腳踏板的,將負責加工火銃之人的頭發卷入機床中,造成的事故就不少。

雖然都沒鬨出人命。

可最初一年,老四派回負責技術指導的匠人離開後。

這樣的事故就幾乎每天都有,以至於,匠人們都有些畏畏縮縮。

而且,頻繁的人員受傷,也十分影響火銃製造進度。

朝廷有百萬精銳,父皇要力爭在三四年內完成全麵整編。

就算火炮可以慢一點配置。

火銃每年需求量就高達二三十萬支。

自火銃廠建立以來。

產量就一直無法滿足需求。

到目前為止,京營二十萬精銳,也隻完成了十五萬整編!

反觀老四幫老二、老三他們編練藩王衛。

到目前為止,老五的藩王衛據說都編練完成了。

總共編練了十萬新軍!

在老二、老三他們編練成後,藍玉、沐英他們代表朝廷去點檢回來說,老四可能是為了給朝廷留麵子。

所以有意控製了編練藩王衛的速度。

並且還拿回幾支燕藩製作的火銃。

無論是做工精美度,還是質量,都比金陵火銃廠強很多。

藍玉曾提出,金陵火銃廠的產能既然無法滿足編練新軍的需求。

是不是可以向老四燕藩購買。

價格低廉,質量又高。

他當時也心動了。

他和藍玉為首的軍中將領一樣,都想儘快完成百萬精銳整編。

反正,大明現在不缺錢。

這幾年,恐怕是朝廷立國以來,最好的幾年。

整個大明境內,鄉土村社建成度達到四成,百姓漸漸富裕。

又加全麵放開海貿。

河北、山東江浙等地的海商,雖然沒有可以遠航的大船,但利益驅使下,駕駛小船,往來於高麗、倭國。

尤其是倭國。

據說,現在整個倭國都殺瘋了。

老四支持的五個倭人在倭國搞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受到倭國精英層的尖銳反擊。

視為異端。

打入五個倭人統治範圍後,凡事搞鄉土村社的普通倭人百姓,也被視為異端,統統殺了。

對方似乎秉承著,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製造問題之人的理念。

誓要通過肉體消滅的方式,徹底產出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這套理念。

而以大野五郎為首的五個倭人也爭鋒相對。

打出去,凡事精英層全都殺了!

據說,搞得十分極端,完全喪失了中庸之道。

倭國的情況,也無疑驗證了他推行鄉土村社,而明麵上否定雇工身股製的決定是正確的。

倭國的戰亂,導致倭國需要各種各樣的物資。

於是,倭國的白銀、黃金大量湧入朝廷。

同時還有老四燕藩流入的金幣、銀幣,促使朝廷國庫充盈。

僅僅一年多時間。

朝廷已經由過去,每年幾乎收支平衡,或者略有結餘,變成今年節餘五百萬兩白銀!

所以,朝廷完全有能力支撐外購火銃、火炮,編練新軍。

可這個提議剛被藍玉等人,在朝堂提出來。

就被已經開始參政的雄英斷然否決了。

雄英當時當著父皇、他以及滿朝文武是這樣說的:朝廷的成本雖然高,火銃精美度以及質量是差了點,但並不影響正常使用壽命,如果向四叔購買火銃、火炮,我們就達不到訓練工匠的目的。

對於雄英的建言,父皇表現的極為高興。

事後,他詢問父皇,才得知,老四已經預知了大明工業,發展會緩慢。

但老四向父皇建議。

隻要保證工廠的收支平衡,控製好貪汙腐敗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工人。

他問父皇,老四從什麼原因,判定朝廷工業發展一定會緩慢?

父皇隻說了一句話:陳腐的風氣!官僚風氣、尊卑貴賤風氣……

他這次來工業區視察,就是想好好搞清楚,到底什麼製約了朝廷工業的發展。

可貌似呂兆等人也乾的不錯,並沒有一味守舊,也在積極尋找辦法變通啊。

就比如這頭發。

以前散在背後,現在不也變通了嗎?

……

呂兆並不知,短短瞬間,朱標想了多少事情,邀功道:“太子爺,自從上次允炆來觀摩,提出這個辦法後,就再也沒有受傷事故發生。”

朱標聞言,驚訝看向跟在身後的朱允炆。

眾人全都齊齊看著朱允炆。

藍玉微微皺眉。

朱允炆文質彬彬作揖道:“父親,孩兒就是隨意提了點意見,沒想到真的發揮了一點作用……”

其實,這不是他想出來的。

是不久前,他來這裡觀摩。

發現有一個老匠人用毛巾包著頭,他詢問才知道目的。

然後指派舅舅試著推廣一下,看看到底管不管用。

當時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想讓金陵工業區變得更強大。

一定要追趕、超越、狠狠碾壓燕藩。

可沒想到,舅舅把彆人的功勞給了他。

不過,確實有他的功勞。

大哥剛剛不久前,因為堅持自造培養工人,得到皇祖父誇讚。

他也想讓父親讚賞。

……

“允炆,這件事你辦的不錯。”朱標含笑表揚一句,轉身繼續參觀。

雄英帶著楊榮,時不時詢問工匠,漸漸落在後麵。

某刻。

楊榮看到朱允炆跟在朱標身邊,時不時有說有笑的一幕,微微皺眉,拉了拉正在和工匠攀談的雄英。

雄英結束與匠人的攀談,起身,邊走邊問:“師兄,你怎麼了?”

“太孫真相信,發包這個想法是允炆殿下想出來的?他都沒有深入一線親自乾活,他能想到?而且,類似發包這種修修補補的辦法,真的能對咱們大明的工業環境,產生突破性促進作用?”

朱允炆特彆會討太子歡心。

太子屬於那種中庸溫文爾雅之人。

他注意到,這一年多,朱允炆似乎有意在模仿太子。

他無法判斷,這到底是朱允炆自己的主意,還是有人在背後教朱允炆。

……

雄英看著楊榮雖然擔憂,卻十分沉穩的神色,不由笑了,拍了拍楊榮肩膀,“師兄,我知道你擔心什麼。”

雄英沒有繼續談論關於朱允炆和朱標的事情,隻是向楊榮豁達表明,他都知道。

轉而說道:“其實,我也不喜歡這種類似發包,修修補補的辦法,原本,我想著,巨大不便中,最終促使人們放下,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老觀念,主動剪發,可我沒想到……”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類似這種,束縛大明發展的傳統老觀念還有很多很多。

這一道道枷鎖,如果不衝破,大明的工業發展,就永遠不可能提速和活躍。

“其實,問題都擺在那兒,呂兆為首的管理層,除了皇祖父、父親視察時,會來一線,平日裡,他們幾乎天天坐在官房喝茶,下麵人做出功勞了,他們搶著往自己頭上按,這種情況,匠人們如何能有積極性?”

這就是典型的官僚風氣。

雖然父親還沒看出來。

可皇祖父已經知道了。

但能有什麼辦法?

幾千年的官僚風氣,如果不全麵推行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全麵提升各行各業百姓的經濟、社會、政治地位。

永遠沒辦法遏製官僚風氣。

四叔說過,天下各種力量講究一個平衡、勢均力敵才行。

隻有百姓的力量增加,才能有效遏製官僚風氣。

否則,除非換一個真正的好官能官,才能辦好金陵工業區。

可用四叔的話說。

天下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庸的,同理,絕大多數官員也是平庸的。

真正的好官能官,太少了!

總不能,把左相、伯溫先生放在金陵工業區,搞工業吧?

……

雄英看著朱標已經走出火銃廠,收斂思緒,“走吧。”

一個時辰後。

朱標走出金陵工業區。

看著殷勤送他們出來的呂兆,叮囑道:“看得出,你也用心了,不過,不要總是坐在官房內,咱們都去雞籠嶼工業區看過,你們難道沒有發現,雞籠嶼工業區的管事之人,都天天在一線嗎?”

“輝祖和老四他們當時搞鄉土村社,還天天深入農村調研呢……”

呂兆臉上笑容凝滯,忙低頭。

他堂堂太子側妃的兄長,難不成還要天天泡在這種環境惡劣,高溫、噪音、灰塵飛揚的一線?

用得著嗎!

彆說他了。

太子爺問問滿朝文武,誰願意這樣乾!

大家夥兒是來當官兒的,不是做低賤的匠人。

如今看來,以後得天天去廠房,裝模作樣,裝裝樣子了。

“太子爺教誨,臣記住了,往後,臣肯定天天坐鎮一線!”

……

楊榮瞧著呂兆,搖了搖頭,湊到雄英耳邊,低語:“瞧著吧,以前工業區這群官員是坐在官衙喝茶,接下來,他們就要去一線搞形式主義了,他們的心情必然不好,惡劣的情緒,必然要發泄在匠人們身上,對生產、匠人積極性的打擊更大!太子殿下似乎看到了問題,可解決問題的方法,完全錯了……”

藍玉偷偷聽著楊榮的分析。

滿眼欣賞。

楊榮這番預測,令人驚訝。

他聽聞太子對呂兆的叮囑,也覺得,應該對金陵工業區能起到促進作用。

可楊榮卻認為,非但不會促進,反而還會起反作用!

楊榮這番分析,又讓人無可辯駁!

不愧是朱老四的學生!

而朱老四把這麼優秀的學生,安排在雄英身邊,幫雄鷹。

這恩情,他們藍常兩家,還不清。

藍玉伸手按在楊榮發頂,楊榮和雄英看來時,低聲笑問:“今年除夕夜,在宮裡過完,是不是還要去土橋村大營,和你們那一群兄弟,一起過年?”

朱雄英含笑點頭,藍玉征詢道:“舅姥爺能不能和你們一起去?”

……

一大兩小,跟在朱標的視察隊伍後,往前走。

來到緊鄰工業區不遠,坐落在秦淮河碼頭的一處院落外。

院子外麵,排著長長的隊伍,有單獨的青壯、有攜家帶口的。

院落大門左側的柱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書:燕藩遷民辦事處。

朱標看著熱鬨的排隊景象。

身後很多官員臉色變得難堪。

朱標詢問:“今年,金陵這處遷民辦事處,不包含朝廷動員的無地百姓,自願主動的百姓有多少人?”

方孝孺看看左右同僚,知道的也全都臉色難堪不說話,微微向前一步,作揖:“稟太子,臣前幾天曾來這裡了解過,據辦事處人員介紹,自發性遷民,大約有一千人,幾乎有八成,就是金陵本地的百姓……”

金陵雖然是皇城。

身在皇都的百姓,會自豪。

可也有些百姓,並不在乎這些虛的東西,他們更喜歡,全麵施行鄉土村社、雇工身股製的燕藩。

認為,燕藩比大明更有前途。

也相信燕王。

所以,變賣城內為數不多的家業,攜老扶幼乘坐往來燕藩和金陵的商船出海。

“太子,臣也了解過,各地遷民辦事處,真正活躍的隻有三個地方,一個是福建、一個是江浙、一個就是咱們金陵,其他地方,除了朝廷動員,一般情況都很冷清。”

方孝孺看了眼齊泰,想反駁,嘴唇動動,又咽了下去。

他要說的這些話不好聽。

沒必要直接說出來。

私下裡找太子爺,單獨談談。

他認為,大明必須抓緊時間變革。

因為他調查統計過,自發出海的這批人中,很多都是讀過書的!

雖然沒考中功名。

但不是文盲!

他很擔心,未來,考取功名的人,都想出海!

大明再不抓緊時間變革。

或許十幾年後,這種情況就會出現。



最新小说: 盜墓之欠債還錢 林初夏秦陽 夫君清心寡欲,我卻連生三胎路蓁蓁傅知易 穿成輕浮寡嫂,虐待的小叔登基了 塔外一瞬,塔內萬載,出關即無敵 正經老板不當,你非要去做渣男 先婚後愛,撩倒總裁老公 規則怪談:貧道從不開掛! 冥婚筆記 快穿成皇子,他靠著係統殺伐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