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情形,吾國觀之,若此時兩國攜手用兵,必能破其亂局,成就大業。梁國之亂,恰為進取之機,若坐視不理,恐失良機。
現今,誠意邀貴國共力伐之。待到大事將成,當共分其利,同享其榮。願貴國詳思,早作定奪。
……
元武帝欲得天下之心,並非什麼隱秘之事。就南安而言,偏安一隅久矣。元武一封國書,引得朝內諸多武將蠢蠢欲動。
此國西接大梁,北接大周。本著遠交近攻,就地理位置來說,南安當與大周不和。
怎奈,南安地廣人稀,物產貧瘠,未有雄圖之力。曆代南安國主均與大周大梁為善,能保著足下這片疆土便是祖訓。
自打收到元武國書以來,南帝苦思久矣。梁國局勢紛亂,其自然知曉。可朝局混亂,並不意味著梁國軍力孱弱。相反,若以舉國之力討伐,其必定上下一心,共禦外敵。
在南帝看來,大周與元武交惡久矣,定平一戰,元武更是損兵折將。
若在對梁用兵之時,大周集重兵出定平,元武首尾難顧,必然有失。屆時,南安就將承大梁舉國之勢。
而今,一眾武將紛紛請戰,南帝頗有些無奈。
國內的局勢和列國的局勢,朝中大臣們並非不知。可南安已有多年未曾用兵,誰還不想試上一試。有元武這個強國領頭,萬一有所斬獲,豈不美哉。
看著朝堂之上亂作一團,南帝愈發的不耐煩。“吵吵嚷嚷,成何體統。顧愛卿,你來說。”
聞言,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抬手微微以禮。“陛下,老臣認為不妥啊。
元武於定平新敗,上將軍宇文逸、耿世勳陣亡。其國已然兵鋒受挫,如今用兵恐非天時矣。”
此話一出,未等南帝開口,便有武將邁步出列。“陛下,顧大人此言,末將不敢苟同。
自古以來,勝敗有數。兩國紛爭,又豈是一戰可論?彝嶺一戰,大周亦是損兵折將,其涼州精銳幾乎儘喪。定平戰後,大周與元武可謂兩敗俱傷。何來的兵鋒受挫?
陛下,我朝沉寂久矣,如今的大梁內亂不止,已現亡國之相,此時若不分一杯羹,更待何時?”
“大將軍此言差矣!”台下,又一文臣邁步而出。“如今的大周雖已無往日榮光,但其兵鋒之利,列國竟知。
昔年,北蠻已舉國之力南下,元武亦是陳兵二十餘萬於定平關前。世人皆言,大周亡矣!
結果呢?元武铩羽而歸,北蠻數十萬大軍儘數被誅。若是我朝冒然興兵,大周舉兵來犯,我南安豈不危矣?”言罷,此人側至一旁。
“富大人言過其實了吧?陛下,大周如今天災橫行,民不聊生,此時的國庫必然空虛,何來的餘力對我朝用兵?大將軍所言末將附議。”
“陛下,四方爭戰,勞民傷財。我南安如今國庫並不寬裕,若是此戰未果,豈非得不償失?”
“一群酸儒,尚未開戰,何出此言?依本將看,就是有你們這群不思進取之輩,我南安方才偏安一隅。”
“匹夫之勇!你們這些武夫怎知安定一國之艱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整日就知道打打殺殺。如今國內百姓困苦,因當休養生息,怎可擅起兵戈?”
“一群酸儒!”
“無知莽夫!”
“你放肆!”
“你粗鄙!”
“陛下,臣等請戰!”
“陛下,打不得啊!”
“陛下,此戰未利,末將提頭來見。”
“陛下,窮兵黷武非明君所為啊!您若是執意要戰,老臣……老臣就一頭撞死在這大殿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