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柴宗訓宿於李汐殿中,“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快活過後,柴宗訓摟著李汐說著甜蜜話兒。
李汐猶豫了一下,道:
“陛下,臣妾的父親托臣妾向陛下請求,家族之人自隨陛下前來汴京後,雖衣食無憂,然而卻無所事事,盼陛下能讓臣妾娘家之人如大周百姓一般,自由從事百業。”
開熙十一年底,柴宗訓攻克定難軍搬師回朝後,因剛平定黨項人,恐怕久為黨項首領的李家人陰謀複辟,因此對李光睿家族數千人采軟禁居住於汴京府中之策。
想到如今河套7州已平定了近四年,朝廷在當地建立了穩固統治,而商業在“皇家養馬場”的帶動下也蓬勃發展,當地的黨項百姓和百萬漢人移民生活皆比之以前大有改善,溫飽有餘。
李家即使仍有人有不臣之心,應已無能為矣。
柴宗訓輕撫李汐胸前美好,微笑道:
“即是愛姬開口懇求,朕便答應了,允李家自此自由從事百業,亦可參加科舉,為朕大周社稷效力。”
李汐一聽大喜,連忙謝恩,探頭到柴宗訓耳邊昵聲道:
“讓臣妾服侍陛下今夜再振雄風,臣妾想要早日為陛下誕下龍子來。”
不待柴宗訓答應與否,李汐轉身爬到了柴宗訓的腹下,螓首上下輕動起來……
幾天後的開熙十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大周西南邊境的土著首領普貴遣使入朝,以其控製的矩州歸順大周帝國。
柴宗訓聽王著等大臣的講述,知钜州在大周與大理國之間,即前世的貴州一帶,如今還是人跡罕至的荒僻之地,由當地土著自治。
這片地帶成為了大周與大理之間的空白緩衝地帶。
柴宗訓問道:
“眾位愛卿,大理之地唐時為南詔國,“安史之亂”前,玄宗曾發大軍三十萬攻伐,因奸相楊國忠胡亂乾預軍事致大敗,損兵折將,亦成安祿山謀反的誘因之一。
這大理國曆史如何,如今卻是什麼狀況?開國君主段思平,又是個怎樣的人?”
禮部尚書戴宏出班道:
“啟稟陛下,現今大理國皇帝乃是段素順,是開國君主段思平之弟段思良的長孫,號應道皇帝,於開熙十年繼位。
段素順信奉佛教,對大理國施輕徭薄賦之政,對外則與周邊諸國友善,開熙九年時曾致書信於我朝修好,因其未遣使朝貢,禮部乃回書於大理斥責之。
至於段思平其人,先祖是南詔將領段儉魏,他因在唐天寶十三年七五四年)南詔與唐朝的戰爭中立下戰功,被南詔任命為清平官南詔時期的宰相名),段思平是段儉魏的第六代子孫。
在他出生後,家境已不再顯貴,做過幫人放牧之類的營生。成年後,段思平被任命為幕覽小府的副將)。後來由於他在戰場上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最後被升任為通海節度使。”
柴宗訓想到前世小說中的“六脈神劍”,問道:
“這段思平的武藝當真很高嗎?他可有何獨創武藝?”
戴宏道:
“陛下,臣年輕時也聽過段思平在世時的威名,隻是臣沒有親眼見過他,隻知傳說中此人勇力絕倫。”
柴宗訓點了點頭,心想:看來段思平也是在沙場中錘煉出的一身武藝,道:
“戴愛卿繼續說下去。”
戴宏接著講起了大理的曆史來。
南詔權臣鄭買嗣篡奪南詔國政建立大長和國後,西南地區的政局陷入混亂動蕩局麵。
鄭買嗣建立的大長和國僅傳三代,於928年被東川節度使楊乾真聯合清平官趙善政所殺,趙善政自立為大天興國皇帝。公元929年,楊乾貞又奪趙善政之位,建大義寧,改元興聖。
楊乾貞即位後,對戰功卓著,在各部族中頗有聲望的段思平十分猜忌,其弟楊詔乘機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於是楊乾貞命人追殺段思平。
段思平逃到通海、巴甸一帶,得到了以董伽羅為首的董氏部族、以高方為首的高氏部族的支持。
930年,楊乾貞的位置被其弟楊詔所篡,楊詔得位後繼續追殺段思平。
937年,積累了足夠力量的段思平向不滿楊詔統治的滇東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以董迦羅為軍師,討伐楊詔,一路上攻無不克,於逼近大天興國首都羊苴咩城。
根據《南詔野史》中的記載,“大理”這一國名來源於段思平在進軍途中遇河流阻擋,在尋找渡口過河時被一位正在浣紗的婦女點撥指路的傳說。傳說中,這位婦女在為段思平指點過河道路後,便叫段思平將建立的國家命名為“大理”。
民間皆認為此婦女是神佛所化,指點當時無法渡河的段思平,最終建立大理國。
建立大理國後,段思平儘數廢除楊氏執政時期的苛政,實行減稅寬役的政策,並優待協助自己起兵的滇東三十七部,免除了他們的徭役。
段思平還采取開放包容的宗教政策,大力推動各種宗教發展,其中尤以佛教為重。在段思平的改革下,大理政權實現了鞏固,終結了此前西南地區三朝亂政的局麵。
段思平於944年去世,其子段思英繼位。段思英繼位後希望壓製高、董兩家的勢力,於是倚重楊氏的政治力量借以打壓高、董,引起兩姓勢力不滿。高、董兩家聯合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廢黜段思英,段思英在位僅一年。
大理皇位從此便在段思良一脈相傳。
柴宗訓聽罷,沉思片刻,道:
“今日即然西南土著來歸附,朕決意對其首領大加封賞,勸其它土著部落來歸。
同時由朝廷派官員率軍前往接收西南各地,建立統治。西南土著人數稀少,朕龍驤軍一軍足以克定。”
君臣商議了一陣後,選定了十餘名預為刺史的官員人選,都是曆年來政績考核優良的進士出身。
而出征的軍隊,柴宗訓拍板決定為楊業的第四兵團第一軍。
楊業因官職、資曆不夠,並未在朝堂上。第二天接到聖旨後,楊業大喜,知皇帝柴宗訓果然對自己信任有加,乃厲兵秣馬,準備出征西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