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鏡花水月終成空
李治的手諭跨海而來。
陳青兕看著手上李治的手諭,默默地交給了一旁的劉仁軌。
劉仁軌細細看來,先想了想,隨即莞爾一笑,說道:“陛下這是太想在封禪之前拿下高句麗,竟在手諭中,動了利誘的心思。”
他說這話的時候是有些羨慕的。
如他這樣的名臣,最期待的就是君臣相知,上演一對能夠流傳千古的君臣佳話。
劉仁軌與在長安的時候,與李治也曾時常會晤,但並沒有那種感覺。
很明顯,李治與陳青兕相處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
陳青兕自然看出了李治話裡話外包含著隻要他這邊點頭就有讓他當任三軍統帥的意思。
這能指揮三軍,破敵滅國,那是天大的榮耀。
可在陳青兕看來,恰恰相反。
為了大局,有些犧牲在所難免。
現在的高句麗因為淵蓋蘇文中風,確實很亂。
陳青兕做不到。
高句麗未必是大唐最強的敵人,但在這個時候,毫無疑問是意義最大的敵人。
陳青兕道:“就擔心如此,才沒有將此事向上彙報。果然,陛下還是忍不住,動心了。”
或許因為被子的父親掩蓋了鋒芒,還是彆的原因。
陳青兕不想給淵男生這個當英雄的機會。
是淵男生在關鍵時候受命,為大唐穩住了後方腹地,還順帶拉攏了契丹、靺鞨。
劉仁軌忍不住道:“以朝廷現在的實力,真要強攻,由遼東、百濟、新羅三路進發,就高句麗現在的情況,也決然抵擋的。”
因為高句麗還有一個淵男生。
確實在不少人眼中,現在的高句麗精神領袖淵蓋蘇文中風,不能理事,內部動蕩混亂,正是可乘之機。
“總之,此事蹊蹺。”
足可表明,淵男生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當然,可能是內部矛盾,導致的結果。僅靠猜測,也難得最終結果……”
淵男生通過外部的壓力,壓下內部的矛盾,將各懷鬼胎的內部重新整合,從而發揮出高句麗應有的力量。
唐軍此時出兵,或許有痛打落水狗的效果,但更可能形成另外一種局麵。
但明明有更好的辦法,卻為了一己私利,將將士推向生死之地。
高句麗!
那是楊廣大帝百萬大軍都拿不下來的地方,是間接導致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曆史上他慘遭弟弟背叛,憑借個人能力,拉攏契丹、靺鞨,與淵男建、淵男產割據對立。後來率其眾與契丹、靺鞨兵歸附大唐,為覆滅高句麗立了不小的功勞。
陳青兕點了點頭:“淵男生故意隱瞞消息,然後消息泄露。這就很蹊蹺,蓋蘇文中這樣的人物,想要長時間隱瞞是不可能的。隻要幾日不出現,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就會引人遐想。但也沒有道理,如此短的時間就弄的滿城皆知。此事不是我們乾的,也不是新羅乾的,還有誰?”
他話風突然一轉,說道:“對於高句麗的情況,我心中存著一定的懷疑。我們的人,還沒有將淵蓋蘇文中風中風的事情抖出來,消息已經傳遍平壤上下。其中,可能存在貓膩。”
“不錯!”陳青兕頷首道:“經過長時間的消耗,高句麗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真要強攻,得勝的機會很大。隻是……這種勝利是靠將士的性命換來的,並非我所願。”
陳青兕搖了搖頭,道:“可當不得此言,隻是不忍我大唐英勇的將士做無謂傷害而已。而且……”
逼緊了,會爆發出非常的力量。
這樣的人不能逼得太緊。
新羅扶持高句麗貴族叛軍一直騷擾大後方,那個時候,吐蕃已經露出了獠牙,大軍無法分心他顧,給唐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哪怕機會渺茫。
這都不值一說,關鍵是後來高句麗滅亡之後,因為利益關係,唐軍與新羅開始交惡。
淵男生並沒有如他父親那般展露出非凡的能力,讓高句麗上下信服,以至於沒有多少人將他看在眼裡。
劉仁軌早就知道陳青兕的謀劃了,見他到了這個時候,依舊不改初心,不為重利所動,心生敬意,說道:“大都督之賢,當今一人爾。”
失敗了,一了百了。勝利了,那淵男生就是救國英雄,一切內部矛盾都不存在。
可此亂是可以掌控的,如在遇到巨大壓力的時候。
隻要成功,必然流芳千古。
能夠統領三軍,覆滅高句麗,那是天大的恩賜。
現在的高句麗,恰恰是最危險的時候。
陳青兕卻是知道,淵男生還是有能力有本事的。
誠然,兩軍交鋒,傷亡在所難免,何況是滅國之戰。
劉仁軌皺眉道:“大都督懷疑是淵男生自己所為?”
何況對手如此特殊……
讓偉大的貞觀天子,折戟沉沙的地方……
“與其早早的摻合其中,不如依照原定計劃,讓他們禍起蕭牆……據說高句麗那個傀儡國王,也不是安分的主。蛇蟲鼠蟻既然都聚在了一起,與其讓他們矛頭一致,不如讓他們相互攀咬。”
劉仁軌道:“這確實是萬全之策,決勝之法。”
陳青兕當即也不猶豫,他依舊發揮自己善於寫稿的長處,將高句麗的情況從裡到外撥開了分析,洋洋灑灑的寫了萬字餘,厚厚的一疊。
就陳青兕的表述功底,即便是小白一字一句的讀,也能看出一二。
盧照鄰有些受打擊了。
這邊帥的文書大多都是負責文筆的潤色工作,或者直接代筆。
陳青兕的書法算不上多好,但有自己的韻味,所寫的東西,更是讓他修改不了一個字。
你要說,這份上表的奏疏有多高明,那是完全談論不上的。通篇都是大白話,可以說是一點技術含量的都沒有。
可偏偏這最簡單最直白的文章,卻讓他這位當世才氣最高的大文豪,動不了一字潤色修正。
盧照鄰歎服道:“大都督的文筆,化腐朽為神奇。”
陳青兕卻啞然失笑,卻又有些自得。這是他後世手書報告,千錘百煉下來的本事。
任憑你初唐四傑,才華通天,但比寫言簡易懂的公文,卻也不是他的對手。
陳青兕的奏疏,再度跨過大海,送到了李治的手上。
李治看著手上厚厚的奏疏,心裡涼了半截。
他自然知道如果陳青兕認同了強攻高句麗的建議是不會寫下這厚厚的一本奏疏的。就是因為不同意,才會有眼前這東西。
李治有些煩躁的將奏疏重重的砸在桌子上。
他並不喜歡有人忤逆自己,尤其是在滅高句麗這等心頭大事上。
但想了想,李治還是忍著不適,將奏疏重新拿起,細細端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