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過於平靜
確實讓陳青兕說中了,李治算不上是一個愛民的仁德皇帝,卻是一位心機深沉的雄主。
李治生來就是天潢貴胄,他是大唐唯一一個皇帝親自帶大的皇子,自幼就跟隨李世民的身旁,耳濡目染,自然從父親身上習得了不少東西。尤其是擔當……
都說李治軟弱仁儒?
可事實呢?
真正的軟弱仁儒是什麼樣子?
劉禪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個將《出師表》當作功略來用,《出師表》裡提到的優秀人才,哪一個沒被重用?
而李治呢?
李世民給李治留下的文武班底,不可謂不豪華。
李世民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好好休養生息,以彌補他南征北戰帶來的創傷。
但李治根本不聽,他登基後第四年,就開始跟輔政大臣打擂台,第六年乾掉了長孫無忌、褚遂良,從而掌控了廟堂。隨即南征北戰,打下了大唐最大的疆域。
如此成就,真是“軟弱仁儒”之輩,如何做得到?
李治不願意當自己父親背後的螢火,不願意成為一個參照物,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要完成自己父親未完成的心願。
維係疆土,封禪,滅高句麗。
也因如此,在自己病情惡化之後,李治迫不及待的進行封禪,怕自己沒有時間達成心願。
事實證明他想多了,李世民給他留下的軍事遺產,隻要不像楊廣那樣揮霍,維持疆土,輕而易舉。
封禪完美結束,高句麗也因為薛仁貴的兩箭,成為了曆史……
李治的心願徹底完成了。
一般人到了這一步,將會失去動力。
便如後世很經典的一句話: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繼續奏樂,繼續舞。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唐玄宗,那可是唐太宗的胚子,讓自己一手玩壞了。
曆史上的李治其實也差不多,但他並不是頹廢喪誌,而是身體越來越差,覺得自己要死了,便將心思放在了治內上,他不確定自己的壽命,擔心宰相們在自己去世後欺負自己的兒子,一邊打壓宰相,一邊扶持武皇後,讓武皇後來庇佑太子……
結果時間一年年的過去,儘管身體不見好轉,卻一直活得好好的……
而皇後勢力卻越來越大,形勢反轉。
然後李治又開始打壓皇後一派,逼得武皇後毒死賀蘭氏,逼得武皇後下詔書向全天下罵自己相依為命的母親是個跟外孫亂倫的畜生,讓武家、賀蘭家跟武皇後徹底鬨掰……
接著他又發現太子勢力又起來了……
總之李治在覆滅高句麗以後,就忙著平衡朝局,為大唐的下一代考慮,再也沒有乾出什麼出彩的事情了。
但因為陳青兕的出現,李治在懈怠之前,遇到了大食國、波斯、吐火羅之事。
知道了大唐與大食國在不久的將來必有一戰……
大食國遠比他遇到的所有國家都要強大,李治擔心自己的孩子對付不了,不將此後患除去,大唐三代人的基業,有傾覆之危。
想著擊敗西方最強國家帶來的聲譽,李治的人生規劃有了新的目標……
既然這殘破的身子還算爭氣,那就等東西大戰結束,再來處理內部之事。
李治並不擅軍事,但他知道揚長避短。
李績、蘇定方都上了年紀,要想打敗大食,自己唯一可以倚仗信任的人就是麵前這位,讓李蘇二人都讚不絕口的兵部尚書。
“昔年漢武帝西征,方有西域萬裡疆土。臣願為陛下,從西域之外,再擴土萬裡,讓西方蠻夷,也感受陛下君恩,讓他們接受孔孟教化。”
“好!”
李治眼中也閃過一絲熾熱,不少帝王為了標榜仁德,習慣了誇漢文帝而貶漢武帝,可現實中誰不想當漢武帝?
“能在西方聽到誦讀《論語》之聲,亦是朕的心願。你我君臣,共勉之!”
陳青兕想不到大唐的影響力讓大食國起了應激效應,也激起了李治這位本應該轉向對內的皇帝的雄心壯誌。
得到了李治的全力支持,陳青兕心中也湧現出萬丈雄心,要跟吐蕃、大食碰上一碰。
陳青兕邁著輕快的腳步走出了太極宮,剛出宮門,陳青兕忽然意識到了什麼,回頭望了一眼。
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太安靜了些。
原來根源在此。
陳青兕騎在冠軍身上,徐徐向兵部行去。
自封禪之後,武皇後就沒有了聲音,徹底消沉下去。
在此之前,武家人可風光了。
楊姥、武順出入時,誇張的排場,為了收買人心,她們四處撒錢,舉辦各種宴會邀請士人參加,一言一行都很張揚。
在洛陽更是收斂了跋扈的習慣,廣施善舉,贏得了大量的好名聲。
以至於武家人在長安、洛陽兩種口碑……
但無一例外,武家人都處在風口上,儘管沒能上的頂峰,卻也常聽到她們的談資。
陳青兕平時的工作不怎麼能夠接觸八卦,但身為清流的黨魁,在聚會的時候,常聽到下麵的官員對於武皇後、武家人的不滿。
清流嘛,多多少少有一些自恃清高的毛病,他們看不慣倒反天罡的武皇後乾政,也看不慣外戚的楊姥,占著女兒的勢,飛揚跋扈,更看不慣綠了自己妹妹,爬上李治床,還給西方人嘲笑為“情婦”的武順。
如果是貞觀朝,對上李世民這樣納諫的皇帝,這些清流早就將武家人彈劾的頭破血流。
奈何現在的皇帝是李治,一個喜歡和稀泥的主。
麵對彈劾,李治表現的與他父親一樣,表麵應的比什麼都好聽,回頭就不予理會,甚至變本加厲。
繼續彈劾,一次兩次且好,真讓李治煩了,立刻就會收到調任的大禮包,調離京師,來個眼不見耳不聽心不煩。
中招的人多了,諫官為了前途也漸漸學乖了。
小事能忍則忍,忍不住就彈劾。
通常李治會很讚賞的獎勵幾句,賞賜一些東西,表示自己知道。
至於會不會給對方處分,自有李治決斷。
如果他處置,那是皆大歡喜。如果無視,那也沒有必要繼續彈劾,說明李治壓根不想理會此事,彆給自己找不痛快。
這習慣歸習慣,可心裡的不痛快,得說出來。
於是乎,清流黨的聚會,陳青兕少不得聽到一部分人對武家人的抵觸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