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轉瞬即至,曹操深思熟慮後,從荊州各地精心調配兵馬,由勇將夏侯惇親自掛帥,統率五萬精銳,浩浩蕩蕩向鄧縣進發。曹操與謀士程昱亦並駕齊驅,親臨前線,共謀大局。
曹操深知,此役關乎荊州命運的轉折,勝敗在此一舉。
鄧縣一旦告破,襄陽便將陷入四麵楚歌之境,其後之地,多為平坦的平原與起伏的丘陵,再無天險可守。
所幸的是,曹操承繼了荊州豐厚的基業,將分散於各地的十萬大軍幾乎半數集結於此,對於一些偏遠且戰略意義不大的地方,他毅然決定舍棄,以集中優勢兵力進行防守。
同樣劉耀也沒有閒著。
劉耀同樣未曾片刻停歇,他的身影在紛擾的戰局中穿梭不息。
公孫續,這位英勇的戰士,已自北方戰場凱旋,順利歸並入第一軍團的行列。此刻,他們正於宛城整裝待發,如鷹擊長空前的靜默,靜待那劃破天際的命令。
另一邊,第二軍團在黃忠與高順的率領下,攜手第六軍團的趙雲與黃敘,兩股鐵血洪流正浩浩蕩蕩地向著鄧縣挺進,誓要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至於其餘的軍團,它們如同繁星點點,牢牢鑲嵌在關中與豫州的廣袤土地上。它們不僅時刻準備著響應任何支援的召喚,更如警惕的獵豹,密切注視著江東方向,以防那突如其來的暗箭。
南陽自古就有著,秦吳咽喉之稱,三麵環山一麵水,西邊依托秦嶺、北靠伏牛山,東臨桐柏山。
想要從南陽盆地走出去,就需要通過一道狹長的走廊。
而鄧縣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正好位於走廊的末端,進行防守也是十分便利。
今時今日,曹操親臨鄧縣前線,坐鎮指揮,其麾下猛將夏侯淵、夏侯惇與李典,各領雄兵萬餘,猶如猛虎下山,自那蜿蜒走廊兩側呼嘯而出,布下遊擊之陣,靜待時機。
若並州鐵騎膽敢踏入這條通往鄧縣的狹長走廊,意圖直搗黃龍,外圍的曹軍便如同暗夜中的幽靈,利用地形之利,晝伏夜出,對其進行無休止的侵擾與牽製,使其不得安寧。
更有甚者,若能巧妙布局,內外呼應,曹操於城內運籌帷幄,與外圍三將所部形成犄角之勢,一場內外夾擊的好戲便將在鄧縣上空緩緩拉開序幕。
然而,這等高深莫測的戰術布局,曹操心中雖有溝壑,卻也深知對手劉耀並非等閒之輩。劉耀麾下兵強馬壯,他與智囊郭嘉等人早已洞悉一切,暗中籌謀。
他們決定,讓麾下精銳的第二軍團與第六軍團,如同兩把鋒利的刃劍,直指鄧縣心臟地帶準備進行強攻。
談及應對那擾人心神的敵軍騷擾,便交由第一軍團去妥善處置吧。
而今的並州集團內,若要探究哪支軍團戰力超群,恐怕是見仁見智,各有千秋。但若論及騎兵數量之眾,以及騎兵之驍勇善戰,第一軍團與第八軍團無疑是眾人公認的翹楚。
第一軍團麾下的白馬義從,在公孫續與趙雲兩位將領的精心擴招之下,人數已逾萬騎。他們個個精通騎術箭法,騎射之術堪稱一絕。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雙馬鐙的配備,更是讓他們的箭矢如同長了眼睛一般,精準無比,命中率之高,令人歎為觀止。
他們,正是對付那些在野地裡流竄的曹軍的最佳人選,猶如靈貓捕鼠,手到擒來,輕而易舉。
不消多時,趙雲與黃忠已領著麾下健兒,浩浩蕩蕩進駐鄧縣。
這一路上,曹軍宵小之輩屢屢前來騷擾,卻隻是徒增笑柄。趙雲等人根本不予理會,隻是略施小懲,稍稍驅趕,未曾有絲毫追擊之意。
他們的心中,早已有了明確的目標——鄧縣,那座亟待征服的城池。
與此同時,張遼與公孫續亦是率著第一軍團,緊隨其後,如影隨形。
這第一軍團,久經草原風霜,馬匪之患早已不在話下。曹軍的那些雕蟲小技,在他們眼中更是如同兒戲,不值一提。
張遼與公孫續,兩位智勇雙全的將領,巧妙地將麾下兵馬化整為零,仿佛繁星點點,散落於廣袤的戰場之上。
與此同時,羅網那無孔不入的情報係統,如同暗夜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滲透進曹軍的腹地,為並州軍精準標記出一處處曹軍小隊的藏身之所。
於是,每當曹軍將士卸下盔甲,欲享片刻安寧之時,並州軍的精銳便如影隨形,發起突襲,令曹軍疲於奔命,夜不能寐。
反之,當曹軍企圖趁夜色掩護,偷襲並州軍的糧草輜重時,卻總似撲入了一場空幻之夢,糧草早已安然轉移,蹤跡難尋。
此番種種,猶如迷霧中的較量,讓夏侯惇、夏侯淵、李典三位曹軍大將心生警覺,他們漸漸意識到,自己的隊伍中或許已潛入了不速之客。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三人迅速達成共識,決定暫且停下對並州軍團的侵擾,轉而著手清查內奸,鞏固後方——畢竟,攘外必先安內,唯有根基穩固,方能圖謀長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就在那風雲變幻之際,張遼與公孫續二人仿佛夜色中的獵手,悄然尋覓著夏侯惇麾下主力的蹤跡,誓要在蒼茫大地上,編織一場決定命運的決戰,力求一擊之下,令敵手再無翻身之日。
夏侯惇,這位曹魏的驍勇戰將,此刻正深陷於營帳之內,目光如炬,穿梭於光影交錯間,力圖揪出那潛藏的叛影。
然而,在這緊張壓抑的氛圍中,危機已悄然逼近。
張遼與公孫續,如同兩道淩厲的鋒刃,無聲無息間,已率領鐵騎,將夏侯惇的營地團團圍住。一時間,戰鼓轟鳴,震顫著每一寸土地,直衝雲霄,驚散了四周的寧靜。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重圍,夏侯惇非但沒有絲毫懼色,反而豪情萬丈,一聲怒喝,響徹雲霄
“隨我出征,迎擊敵寇!”言罷,營門大開,大門轟然洞開,夏侯惇猶如一頭脫韁的猛虎,帶著一往無前的氣勢,誓要與命運抗爭到底。
“夏侯惇一聲怒喝,戰刀橫空,威風八麵,猶如猛虎下山,氣勢洶洶地喊道
“張遼!速速前來,與我一戰,送你歸西!”
話音未落,一員虎將大步流星,走上前來,單膝跪地,拱手請戰“將軍!末將張南,願為先鋒,斬張遼之首,獻於將軍麾下!”
這張南,昔日曾是袁紹麾下的一員猛將,自從許攸離袁投曹之後,他也緊隨其後,歸順了曹操。在攻占襄陽之時,他更是一馬當先,率先衝入城中,勇猛無雙,立下赫赫戰功。
“張遼!今日便是你的末日!”公孫續亦是按捺不住,手中的馬朔揮舞得虎虎生風,眼中閃爍著嗜血的寒光,仿佛張遼的首級已經唾手可得。
張遼的目光落在剛從三韓烽火中凱旋而歸的公孫續身上,那份曆經戰陣的沉穩,令他不由自主地頷首微笑,心中滿是讚許。
“好,既然你心意已決,那便放手去做吧。”
憶往昔,他與公孫續的初識,是在雁門關那遼闊的校場上。
彼時,兩人各領一軍,模擬戰陣,以策論高下。
未曾想,那場演練,竟成了公孫續嶄露頭角的舞台,雖然他輸了,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潛力。
之後,公孫續便如影隨形,跟在他與主公身旁,勤勉學習,不懈追求。
然而,世事無常,公孫瓚的隕落如同晴天霹靂,讓這位曾經的少年英雄一夜之間變得沉默寡言,眼神中多了幾分難以言喻的深沉。
主公見狀,心生憐憫,更兼望其成才之心,遂將他孤身遣往三韓之地,意在風雨中錘煉其意誌,磨礪其鋒芒。
歲月流轉,今日之公孫續,已非吳下阿蒙,那份從戰場上淬煉出的堅毅與成熟,讓人由衷感歎。
張遼望著他,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仿佛看到了又一代英豪正踏著前人的足跡,穩步前行。
如今他獨自一個人率領白馬義從平定了整個三韓之地,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對付一個小小的張南還是綽綽有餘。
公孫續一勒韁繩,胯下戰馬如龍騰躍,奮勇而出,戰意盎然。
張南挺槍而立,聲若洪鐘,響徹雲霄“來將通名!”
“吾乃公孫續!”公孫續言簡意賅,話音未落,已催馬挺朔,如狂風驟雨般直取張南。
張南心中暗自凜然,公孫續之名,他早有耳聞,知其勇猛無雙。此刻,他不敢有絲毫大意,長槍一抖,化作一道銀色閃電,直指公孫續心脈,意圖一擊斃命。
然而,公孫續武藝超群,隻見他馬朔輕旋,僅以微末之力,便輕易卸去了張南槍尖上的千鈞之勢,長槍如斷弦之箭,偏離了目標。
兩騎交錯,馬蹄揚起塵土飛揚,瞬間又調轉馬頭,再度交鋒。
刀光劍影中,僅三個回合,張南便覺臂力漸衰,心中驚濤駭浪,萌生了退意。他目光閃爍,暗自盤算,隻盼能尋得一線生機,策馬逃離這生死戰場。
公孫續敏銳地捕捉到了張南眼中的慌亂與逃逸之意,旋即巧妙地露出一絲破綻,誘敵深入。
張南瞅準時機,猛地一提馬韁,企圖借著這股衝勢逃出生天。
而公孫續,從容不迫地從鞍旁抽出一杆寒光凜冽的長弓,動作悠然自得,仿佛一切儘在掌握。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