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要伐魏,那便是要把所有的籌碼都擺上來,絕對不留任何餘力。
戰就要戰勝,若是此戰不勝,五年之內,甚至十年之內,都無法發起似今年一般的大戰的。
至於原因
很簡單。
精銳兵士若是打光了,要想補充,要想訓練,那是需要時間的。
且一場傾國之戰,必定會使國力衰退,數年的休養生息,那是必不可少的。
加上王朝初年,乾什麼事情成本都低。
而若是過了一段時間,朝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國家陷入內耗了,恐怕要想找機會伐魏,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世事難料。
誰知道明天的意外,什麼時候發生?
曆史上的劉禪是活得很命長。
但上一世的劉禪身邊可沒有這麼多美人。
而這一世他劉公嗣,左擁右抱,甄宓、祝融夫人,張佩蘭,關銀屏、大小喬
夜夜笙歌。
即便是有華佗調理身體,但說實話,這樣的情況,早死一點,似乎也並不讓人意外。
變數太多了。
劉禪不想再等了。
“請陛下三思!”
諸葛亮當即跪伏而下,對劉禪大禮參拜。
“請陛下三思!”
法正亦是跪伏而下。
“你們啊!”
劉禪趕忙上前,將諸葛亮與法正攙扶起來。
“二位愛卿的擔憂,確有道理,是故,朕準備過幾日,便立承乾為太子,二位兼任太子太師、太子太傅之職。”
立太子?
兩人眼中頓時一亮。
國嗣之爭,雖然在大漢還沒有開始。
但是
隨著皇子們一天天長大,這絕對是會成為問題的。
之前便是有許多人上書要立太子,但都被劉禪擋了回去。
不想在要伐魏的時候,陛下便要定下太子人選了。
其實也沒什麼好定的。
皇長子劉嗣是皇後所出,又是長子,又是唯一的嫡子,他的太子身份,是誰人都爭不了的。
但話又說回來。
當年漢武帝劉徹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卻也能夠當皇帝。
若是皇長子能力不行。
社稷繼承之爭,肯定是會發生的。
但現在能先立太子,便能提前安定不少風波。
“陛下英明!”
諸葛亮與法正皆是如此說道。
“英明不英明的,朕不知道,但先帝興複漢室的大業,既是朕的責任,也是二位的責任,先帝在時,常常率兵親征,焉有坐鎮後方時候?朕為先帝之後,豈能不效仿之?”
說著,劉禪上前,左手拉著諸葛亮,右手拉著法正,情真意切的說道“還請二位叔父體諒朕的苦衷,為大漢,為天下臣民,為先帝遺願,儘心竭力。“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諸葛亮也知道他是改變不了大漢天子的心意了,隻得說道:
“既然陛下已經做了決定,且都已經仔細考慮過了,那臣下便唯有儘心竭力,輔佐陛下了。”
法正也是在一邊說道:“臣下必定不負陛下重托!”
“好好好!”
劉禪連說三個好字,原本有些擔憂的事情,現在說開了之後,便也就放心了。
“冊立太子之事,以及戰前準備之事,便儘皆托付給二位愛卿了。”
“諾!”
二人皆是承諾,之後緩緩離開宣室殿。
劉禪也沒選擇在宣室殿處理政務。
而是出了宣室殿,便在空氣清新一些的滄池處理政務。
滄池位於未央宮西南部,池水周清沏如蒼色,故名“滄池”。
滄池水由城外泬水從章城門引入,入宮後稱“明渠”。
滄池既美化了未央宮的環境,又懈決了皇宮之內用水問題。
未央宮中用水量很大,滄池在給水方麵起了重要作用。
可以說,滄池是未央宮中的一座人工水庫。
“朕欲立太子,你怎麼看?”
滄池明台,周徹在一旁侍候,劉禪突然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承乾乃是嫡長,早應該立為太子了。”
周徹的回答滴水不漏。
劉禪深深看了周徹一眼,這麼聰明的女人的心思便是劉禪也捉摸不透,隻得是換了一個話題。
“朕已經派馬良為使者,前去吳國,說服孫權出兵合肥,依你看,吳國是會配合我大漢襲擾合肥,還是與魏國聯盟,在後方牽製我大漢伐魏?”
三國鼎立,吳國是絕對繞不開的。
雖然他現在已經是被打得半死不活了。
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拚儘國力,孫權還是能拉出幾萬人出來的。
而在某些時候,幾萬人,已經是可以決定戰局勝負了。
吳國是要拉攏,是要威脅的。
被劉禪問了這個問題,周徹思考一番,說道:“大爭之世,若是吳王心中還有野心的話,便不會助我大漢,若是他看清局勢,知曉天下必定歸漢的話,那便會配合我大漢,以求後事周全。”
孫權現在還有野心嗎?
肯定是有的。
至於他是否要掙紮一二,劉禪也不確定。
隻看馬良出使有沒有效果罷。
若是沒有效果,這五路伐魏,其中一路,便要用來防備吳國了。
畢竟孫權背盟那是背習慣了,對於這種人,隻要他沒有出兵打合肥,那便是要多加防備的。
“便希望那吳王識時務罷!”
說起來,孫權還是他嶽丈。
若是孫權不搞什麼事情,繼續讓他做吳王又如何?
當然
吳王之尊可以給他,但吳王之權,是不可能給他的。
但權勢沒有,富貴是肯定有的。
但若是孫仲謀執迷不悟。
莫說是嶽丈了,就算你扯上吳王後步練師的關係,朕也絕對不會輕饒了你!(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