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盛世,沒有暗器,沒有火炮,唯見鐵錨沉沉。
官軍驚覺十艘巨艦同步受困,顯然察覺是高手暗中布陣。
他們手段狠絕,拖拽鎖鏈纏繞的鐵錨擲入深淵,猶如龍爪亂舞,妄圖捕風捉影。
此計仿若海撈針,實則狠辣,給李俊一行帶來無儘困擾。
即便他們個個水行如龍,但畢竟難比陸地之靈動,加之以防河水吞噬,身束繩纜。
武鬆心急如焚,力挽狂瀾,緊拽繩索欲歸。
可憐浪裡白條張順、活閻羅阮小七二人,遭鐵錨鋒芒所斷,瞬間消失於波濤之間。
天幸官艦瞬息沉淪,官軍自顧不暇,鐵錨攻勢遂停,李俊等幸得武鬆力挽狂瀾,脫險而出。
李俊喘息未定,急切道“張順、小七二位兄弟,水行無雙,想必已被流水帶至下遊,我等速去尋回!”
武鬆頷首讚同,卻被吳剛攔下。
吳剛曾於三岔口救武大性命於水火,武府雖損六員猛將,吳剛幸免,得武大厚賞重用。
此人沉默寡言,沉穩如山。
“大當家,我等人數眾多,易成靶心,行動不便。你率眾豪傑先行返陽穀,尋張順二傑之事,交予我處置。”
眾人一番籌謀,終采納吳剛計策。武鬆領梁山英豪及兩員家丁回歸,而吳剛則率八勇士,策馬疾馳,追蹤張順、阮小七於下遊。
……
自七星盟覆滅,直至花石綱被擾,皆為武大精心布局。
然而,世事如棋局,此番策劃僅是冰山一角。
武大早前對童英示警,隱約透露花石綱之隱患,聰穎如童英,寥寥數語便心領神會,迅疾飛鴿傳書西北,告知其叔父童貫童大將軍。
童貫久經朝堂風雨,無需多言,洞悉此乃挫敗蔡府良機。
然其近年來少理政事,潛心擴展軍中勢力,貿然行事,恐非明智。
非但難抑蔡京,反招惹皇威震怒。
“皇權”二字,無論龍椅之上坐何人,哪怕昏庸無道,一旦久居高位,心態必生異變。
如宋徽宗趙佶,皇位之得,實屬詭異。本為其兄哲宗之位,然哲宗突於公元1100年正月“薨逝”,膝下又無子嗣。
皇太後向氏無奈,於當月擁趙佶登基,史稱徽宗,次年改元“建中靖國”。
徽宗登基之路略顯崎嶇,朝中不乏微詞,故此,趙佶重用蔡京、高俅、王黼、童貫、梁師成、汪伯彥、朱勔等輩以鞏固帝位。
奸佞當道,忠良遭壓,徽宗之皇權得以確立。
徽宗誌得意滿,然問題接踵而至。
皇權穩固之際,奸臣勢力亦如日中天,蔡京與童貫,一文一武,幾乎主宰朝局,徽宗憂心忡忡。
初時,蔡、童二人親密無間,沆瀣一氣,後被徽宗巧施手段分化。
時下朝局,童貫掌軍,蔡京控文,二者勢同水火,徽宗以此微妙平衡。
童貫老謀深算,深知此理,未直接參奏蔡京,而是秘傳花石綱事變於汴京梁守道。
梁守道深受徽宗信賴,位居檢校太傅,禦筆聖旨皆由其手,被譽為“隱形宰相”。
更關鍵,梁守道身為文官,卻與蔡京不合,暗中傾向於童貫一派。
得此消息,梁守道即命其門下言官,參奏蔡京貪腐,私吞花石綱賦稅。
對於蔡京而言,言官輕描淡寫的彈劾無關痛癢,他身後糾葛繁多,其黨羽與梁守道門下言官唇槍舌劍,幾日間朝堂竟成了市井之地,唾沫四濺。
蔡京本感困惑,不解梁守道之意,區區無憑之彈劾何足掛齒。
然而,花石綱沉江之事傳至京城,蔡京麵色驟變。
船沉需撈,撈則必借軍力,而軍中多有童貫心腹。
軍方撈起巨艦,一比對奇石數目,蔡京貪腐之事將大白於天下。
童貫與梁守道借此線索,可揪出諸多蔡京銀錢收買的官員。
朝臣乃至徽宗,對此心知肚明,隻因利益交織,無人揭破。
若此事鬨大,激起朝野不滿,徽宗恐不得不鎮壓蔡府勢力。
此為蔡京不可承受之重,亦是徽宗不願見到。徽宗雖欲除掉蔡、童,卻願徐徐圖之,而非如此張揚。
若童貫得逞,朝局必將動蕩,徽宗絕不允許童貫一家獨大。
終,徽宗盛怒之下,各罰二十大板,嚴責年邁之太師蔡京,此事遂告一段落。
然蔡京當庭受訓,乃多年首次,顏麵喪儘,卻未敢反駁。
退朝後,徽宗撫額長歎,問李彥
“探查武植那小子近況,朕總覺得花石綱之事與其有關。”
喜歡狂烈而不可預測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狂烈而不可預測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