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櫻到龍江機械廠的時候就已經是晚上了,剛到單位,龍江機械廠方麵招待了他們吃了一頓飯。吃完飯後幾個八級鉗工、銑工師傅就迫不及待地來找了林紅櫻要設計圖,提前研究研究準備材料。他們原本是抱著挑刺的心態來的,誰都不敢相信有人能做出了核磁共振找水儀。
誰知這一看,竟然是癡了。設計之嚴謹、構思之精妙,全都體現在這五張不大的圖紙上,剩下的幾頁紙是原理和推演公式。
機械廠的工程師顯然比陳建英更專業,他們看了一遍原理,發現核磁共振的思路不僅新穎、可行性還很高!接下來數據驗證,幾個工程師根據林紅櫻在圖紙上留下的數據和推演步驟,翻開第一頁就是密密麻麻的微積分、函數方程,電磁場,一個塞曼塞曼能極差、又一個波爾茨曼分布原理……一路看下去,一個個專業術語蹦出來,叫人看得頭大。
沒有留學背景或者起碼六年本科物理兼數學背景的人,幾乎無法通讀下去。
吳工敗下陣來,提問的口吻有些小心翼翼,“這個……林工,你可以給我們講講這個核磁共振探測儀嗎?”
原本幾個工程師對這位小同誌還有些輕視,都收起了那些不易察覺的小心思,沒有人再敢輕視她!
林紅櫻於是從核磁共振的原理講起,哦不……從最簡單的電磁場和原子能級說起。她拿出一張草稿紙,從第一個公式一步步地解釋給他們聽。
如何把一件複雜的事情用最短的話解釋清楚,這比原原本本地寫出來要難上數十倍。
難嗎?難是應該的!核磁共振找水是目前世界上最直接、也是最先進的找水法。這個思路最早是由毛熊的一個科學家在56年提出,但條件所限沒有及時研發出來,七十年代末毛熊科學院的科學家繼續研究,第一台核磁共振探測儀樣機在八十年代初問世。
他們根據數據和規律設計出一套正反演的數學模型和解析方法,林紅櫻要介紹的就是它們。
這個設備能探測到地下150米深處的水,考慮到華國如今大多數農村沒有通電,沒有必要用精確度那麼高的找水設備,林紅櫻隻買了一個最初版的核磁共振探測儀。
吳工是西工大機械專業正經畢業的知識分子,微分導數的基本功底好,弄明白電磁場後猶如茅塞頓開,激動得像捧著寶貝。他的欣喜不同於陳建英的將信將疑,他是真的懂懷中的設計圖的價值!這是全國、乃至世界的獨一份的!
他欣喜若狂地說:“我們之前跟邕城的地質勘探局研究過找水設備,什麼電法、重力法、紅外線法,但最終沒有成功、或者缺點很多、應用範圍有限,林工,你的設計無疑更巧妙!”
他們的眼裡掠過一抹熾熱的光,“我們現在就動手做做這探測儀!”
它難的地方在於原理和推演計算,發現水中氫原子在磁場作用下能量變遷的關係,通過科學的計算解釋返回的電磁波,實際上器件部分實現並不難!
材料是現成的,鉗工銑工焊工電工全都有,機床正在待命,他們立刻著手做這個檢測儀。早一天把檢測儀做出來,地裡乾旱的問題就能早一天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