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掌控的三郡之地便是赫赫有名的河西走廊,乃是咽喉要地,同時也是掌控西域的關鍵所在。
其中,張掖更是重中之重,但此地卻極為狹長。張掖往西與酒泉接壤,往東與韓遂控製的金城、安定同時接壤,往北乃是草原,往南又是羌地。
因此,不管是北上攻打酒泉,還是南下進攻金城,張掖都是必經之路。
宇文泰、韓遂在一番準備之後,雙方便在張掖境內相遇,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一方是韓遂的十萬大軍,其中有五萬步兵,五萬騎兵。
韓遂將步兵軍團部署在中央,騎兵則一分為三,各有兩萬布於兩翼,一萬跟著韓遂布於後方。
韓遂麾下有十名將領,分彆為閻行、成公英、梁興、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楊秋。
這十人都是跟隨韓遂征戰近十年的宿將,其中成公英乃是韓遂的女婿,正擔任著五萬步兵的統帥。
閻行則是韓遂麾下第一猛將,此時正帶著一萬騎兵跟在韓遂身邊,位於大軍的後方。
剩下八將被稱為八健將,有四人跟著成公英統領著步兵,四人分彆統領著騎兵。
另一邊,宇文泰的騎兵大約有四萬人,共分為四個萬人隊,分彆由宇文泰、楊忠、獨孤信、宇文述統帥。
十萬對四萬,雙方實力懸殊,因此韓遂覺得勝券已經在握。
戰鬥開始,韓遂的四萬騎兵從兩翼率先發起進攻,向著宇文泰的大軍直撲而去。
韓遂的騎兵動了,宇文泰也當即指揮大軍動了起來,雙方很快接觸。
雙方四萬對四萬,騎兵對騎兵,甫一接觸頓時便人仰馬翻。
一方是宇文泰親自上陣,麾下三將又多是跟隨他多年的舊部,乃是能力出色的大將。
一方是韓遂八健將中的四人,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宿將,因此雙方拚了個旗鼓相當。
韓遂見狀十分滿意,但為了一口氣吃掉異族騎兵,他命令步兵開始向前移動。
成公英得令,當即帶著五萬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開始向戰場包抄過去。
隻見五萬步兵開始逐漸往扇形展開,竟是從一個個萬人方陣化為了鶴翼陣,想要一口氣將戰場中央的八萬騎兵都包圍起來。
戰場之中,韓遂的四萬騎兵見此情況越戰越勇,士氣暴漲。
反觀宇文泰卻不著急,竟然不顧包抄過來的五萬步兵,難道他還有後手?
就當韓遂覺得穩操勝券的時候,竟然從他的後方聽到了號角聲,同時還伴隨著馬蹄聲!
韓遂大驚失色,他已經派出了全部的軍隊,當然也沒有調動各地的守軍前來支援。
所以怎麼會從他的後方有軍隊過來呢?更何況還是騎兵,這怎麼可能?
一股不詳的預感頓時籠罩在韓遂的心頭,他轉身遠望,正有一支大約萬人的騎兵部隊在從地平線上顯現出來。
那個方向正是他的大本營——允吾(金城郡治所),難道?
答案很快就顯露了,來者乃是宇文泰的第五支萬人隊,乃是大將於謹統帥的最精銳的一支部隊。
早在宇文泰大軍出發的一個月前,於謹便接了命令繞過羌地,直撲韓遂的大本營。
韓遂因為自負,認為自己穩操勝券,所以並沒有在後方布置多少防禦力量。
於謹的一萬大軍在抵達允吾後,韓遂的主力早已北上,因此輕而易舉地就攻下了允吾。
之後,於謹沒有停留,當即就率軍北上,終於在雙方爆發大戰之時抵達戰場。
此時的戰場中央早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宇文泰的四萬騎兵和韓遂的四萬騎兵,雙方早已經打亂了建製。
而在他們的外圍,成公英正帶著五萬步兵完成了合圍,並且在向內收縮。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待宇文泰的結果就隻有全軍覆沒,然後死無葬生之地。
然而宇文泰早已經布置好了一切,他們兵少,想要贏就隻有出奇謀。
現在於謹的一萬人已經抵達戰場的後方,在他們眼前的就隻有韓遂、閻行率領的一萬騎兵,再無任何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