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
就在水師與叛軍激戰之時,雄二率領的小隊在叛軍的包圍下,已然是苦苦堅持了半天之久。
雖然雄二等人皆是江東精銳,但畢竟叛軍人多勢眾,乃是他們的十倍。
一開始,雄二麾下有七八百人,叛軍有八千之數。
及至第一波接觸,一隊兩千人的叛軍被雄二他們擊潰,再到其他三路叛軍聞訊趕到。
在遭受幾波箭雨之後,雄二麾下倒下了二百多人,隻剩下了五六百人。
反觀叛軍加上那一隊被擊潰的叛軍回緩,四路叛軍雲集,人數多達七千餘眾。
之後,叛軍在蒯越的命令下,開始圍剿雄二所部。
雄二卻是毫無畏懼,下令結陣迎敵,居然大有血戰到底的架勢!
果不其然,叛軍僅僅隻是人多,戰鬥力也確實不強。
在雄二所部結陣之後,雙方雖然人數差高達十二比一,但戰損比卻是高達一比五。
也就是說,雄二所部每死一人,叛軍也得平均倒下五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雄二所部隻剩下兩三百人了,可叛軍也倒下了近兩千人。
可隨著人數的減少,雙方的兵力差卻也越來越大,竟是高達二十比一了。
叛軍依舊還有五千餘人,雄二麾下卻是隻剩下了二百餘人,且幾乎人人帶傷。
照這樣下去,包括雄二在內,所有人都得戰死不可!
可雄二無畏無懼,殺一個不虧,殺兩個還賺了。
不僅是雄二作此想,其他將士也大多是這麼想的,他們根本不把生死當一回事。
他們中小部分人乃是揚州籍貫,大部分人卻都是荊州籍貫,竟然是之前被收編的荊州叛軍。
然而不管他們是揚州籍貫也好,還是荊州籍貫也罷,他們無一例外曾經都是江東軍的一員。
雖然荊州籍貫的將士曾經跟隨過叛軍,但那時候荊州內亂,將士們隻是立場不明。
後來我神兵天降,幫助周瑜扭轉戰局,被迫投降的叛軍們倒也因此真心歸降。
總之,在此戰之前,魯肅、董襲、孫翊把軍中精銳都給安排進前軍之中了。
因此,雄二麾下的一千將士皆是精銳,且都是能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勇士!
反觀叛軍,但凡好漢又怎麼可能背叛,凡參加叛軍者又有多少是貪生怕死之輩。
區區叛軍,不過是烏合之眾,隻是仗著人多欺負人少罷了。
再者,此時的蒯越已經心不在此,因此叛軍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指揮。
雖然叛軍已經將雄二所部團團包圍,但對於如何將之全殲,叛軍中的幾名將校根本就沒有辦法。
因此,他們隻是圍攻,並采取以命換命的打法罷了。
反正他們人多,江東軍人少,叛軍認為他們早晚能贏!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所謂一鼓作氣,再而三,三而竭。
古時候打仗,有一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士氣。
叛軍的士氣從來不高,戰鬥力也不強,要不然也不會隻依靠人多。
隨著時間的流逝,叛軍的普通士卒越打越心驚,越打越恐懼。
凡夫俗子皆是怕死之心,要不然這些人又怎麼會加入叛軍,而不能加入江東軍呢?
但凡能入江東軍者,無不是二州良家子,且能受到江東軍製的恩惠。
因此,江東軍才能百戰百勝,威震天下。
而這些叛軍,他們隻看到了江東軍將士在榮歸故裡之後,其威風的一麵。
再加上耳聞目染,二州青壯方才都想從軍,隻是大部分人都不能被選上罷了。
及至南郡反叛,襄陽、江陵等處募兵,且來者不拒。
很多被江東軍拒之門外之人,他們大多對江東軍心懷怨恨,於是紛紛加入叛軍。
直到現在,他們還是不明白,自己和真正的江東軍比起來究竟差在了哪裡。
論甲胄,叛軍都是由南郡各府庫下發的;這支江東軍則是水師,因此多穿著皮甲。
相比較而言,叛軍所穿著的甲胄還要更勝一籌,甚至雙方所用的兵器還是差不多的。
論主將,叛軍這邊為首的是蒯越,官至兩千石;江東軍那邊為首之人則是名不經傳。
論人數,叛軍十倍於江東軍,又是在本鄉本土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