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吳承恩與他的《西遊記》_曆史追光者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曆史追光者 > 第123章 吳承恩與他的《西遊記》

第123章 吳承恩與他的《西遊記》(1 / 2)

吳承恩出生於約1500年的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吳承恩自幼聰慧異常,對世間萬物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欲望。

他癡迷於閱讀各種書籍,尤其對稗官野史、誌怪小說愛不釋手。在家庭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約十七歲時,他考取了秀才,這讓家人和鄰裡都對他寄予了厚望。

此後的科舉之路,吳承恩走得異常艱辛。他屢次參加鄉試,卻總是名落孫山。官場的黑暗與不公讓他的才華無法得到公正的評判。但吳承恩從未放棄,他堅信自己的學識和才華終有一天能得到認可。

一直到四十五歲,吳承恩依舊未能中舉,這殘酷的現實讓他心灰意冷,徹底斷絕了通過科舉入仕的念頭。

嘉靖年間,吳承恩被選為歲貢生,後擔任浙江長興縣丞一職。可官場的複雜與黑暗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他正直清廉,不願與那些貪汙腐敗之輩同流合汙,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在官場的傾軋中,他身心俱疲,最終選擇了辭官回鄉。

回到家鄉後的吳承恩,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西遊記》的創作中,其靈感來源廣泛。以唐朝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的真實故事為他了基本框架。玄奘法師獨自一人踏上西行之路,曆經千難萬險,最終取回真經,其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深深打動了吳承恩。

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對他的創作產生了影響。明朝中後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民眾生活困苦。吳承恩通過奇幻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形象,隱晦地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批判。

在創作《西遊記》的過程中,吳承恩那豐富無邊的想象力,天馬行空,隨心所欲。

話說這唐僧的四個徒弟,那可都大有來頭。

先說孫悟空,本是由那開天辟地的仙石孕育而生。其神通廣大,自號齊天大聖。有人言其原型或部分取自印度神話中的神猴哈奴曼。在這天地間,他習得七十二變、筋鬥雲等驚人神通。想當年,在天庭那也是攪得風雲變色,玉帝還曾封他為“齊天大聖”。後來保唐僧取經成功,終被封為“鬥戰勝佛”。

豬八戒,原是天庭威風凜凜的天蓬元帥,掌管著天河那八萬水兵。隻可惜,因調戲霓裳仙子犯下大錯,被貶下凡塵,還錯投了豬胎。此人性情雖說貪吃又懶惰,可偶爾也能耍點小聰明。待取經事成,被封為“淨壇使者”。

沙僧,曾為天庭的卷簾大將,就因失手打碎了琉璃盞,便被貶下凡,在流沙河為妖。他為人忠厚老實,一路上任勞任怨。最終取經功成,被封為“金身羅漢”。

還有那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隻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之罪。玉帝將其吊起,打了三百,眼看就要性命不保。幸得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麵求情,才免了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共赴取經之路。

這四位,身世各異,人物塑造生動形象,孫悟空,本領高強,神通廣大,一個筋鬥雲能翻十萬八千裡,手中的金箍棒更是威力無窮。變大變小,捏手就來,他敢於挑戰天庭權威,天不怕地不怕,其骨子裡透著對自由的極度渴望和對正義的堅定扞衛。這份無所畏懼的勇氣和對不公的抗爭精神,恰恰反映了人們內心深處對掙脫束縛、追求公平正義的強烈向往。

豬八戒則是個充滿矛盾的角色。他貪吃,見到美食就走不動道;懶惰,能躺著絕不坐著;還自私,時不時動點小心思。

但可彆小瞧了他,在關鍵時刻,八戒也能硬著頭皮挺身而出,為團隊出力,這種看似矛盾的性格特點,反倒讓他顯得格外真實和可愛。

沙僧,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一路上,默默地挑著沉重的行李,從不抱怨,從不退縮。他的存在,如同取經團隊的定海神針,為整個隊伍增添了一份穩定的力量。

還有那唐僧,慈悲為懷,信念堅定。麵對重重困難和誘惑,始終不忘初心,一心向佛。他的善良有時或許顯得有些迂腐,但正是這份執著的信念,引領著整個團隊在取經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且說那白龍馬,平素沉默寡言,卻始終馱著唐僧一路西行,步伐穩健,未有半分遲疑。要知道,在這漫漫取經途中,它可是眾人唯一的“座駕”。

想象一下,這四人一馬踏上那迢迢取經路。沒有現代的便捷交通,沒有奢華的車馬,唯有這白龍馬獨自承載著唐僧。其他人哪怕心有渴望,也無資格騎乘,隻因這是唐僧的專屬。

在這個特殊的團隊裡,孫悟空恰似社會中的精英翹楚,本領高強,神通廣大,任是千難萬險,他都能設法化解。豬八戒雖說貪吃懶做,偶爾卻也能抖個機靈,動些小心思,算不上正人君子,卻也並非全然無用,像極了世間那些有點狡黠的角色。沙僧則宛如普通的底層勞工,勤勤懇懇,老實本分,不圖顯耀,隻求安穩。

而白龍馬呢,它既不像孫悟空那般光彩奪目,也不像豬八戒那般充滿小心機,更不像沙僧那般平淡無奇。它隻是默默地奉獻,毫無怨言,其忠心耿耿令人動容。它就如同團隊中最為堅實的基石,不事張揚,不圖虛名,卻在關鍵之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白龍馬的存在,仿佛在昭示著,在這通向成功的漫漫長路上,不僅需要有勇往直前的豪傑,也需要有默默支撐的力量。它的忠誠與付出,為整個取經的傳奇增添了一抹彆樣的色彩與力量。

這師徒五人,性格迥異,優缺點互補。孫悟空的勇敢果決與唐僧的慈悲迂腐形成對比,豬八戒的貪吃懶做與沙僧的勤勞踏實相互映襯。正是這種鮮明的性格差異和互補,使得整個取經團隊在充滿磨難的西行之路上,相互磨合,相互扶持,共同應對種種挑戰,為這部小說增添了無儘的魅力和張力。

《西遊記》唐僧人物是以隋唐玄奘法師為原型。

玄奘出生於公元602年,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的一個官宦之家。他年少聰慧,對世間的真理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

自幼,玄奘便對佛法展現出了非凡的興趣與天賦。在家庭的影響和自身的追求下,玄奘於公元612年,在洛陽淨土寺出家,從此踏上了追求佛法真諦的漫漫征途。

當時的中原佛教,經典不全,釋義紛雜,這讓玄奘深感困惑。他決心西行天竺,尋求佛法的原典。但這一決定並非得到了皇帝的授意,而是他個人對佛法的執著追求使然。

公元629年,玄奘不顧朝廷當時禁止百姓私自出關的法令,毅然踏上了西行取經的孤獨之旅。這一路,可謂是千難萬險,充滿了無數的挑戰與考驗。

玄奘獨自一人,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那裡,烈日炎炎,風沙漫天,水源極度匱乏。他曾數度麵臨生死絕境,在幾乎絕望的時刻,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誌,奇跡般地走出了沙漠。

途經西域各國,語言不通、風俗各異成為他前行的巨大障礙。但玄奘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謙遜的態度,贏得了當地人民的幫助和指引。

在高昌國,國王麴文泰極力挽留玄奘,希望他能留在高昌弘揚佛法。然而,玄奘西行之心堅如磐石,他甚至以絕食相抗,最終感動了國王,得以繼續西行。

這一路,他走過了無數的山川險阻,曆經了數不清的艱難困苦。曆時約十七年,玄奘終於抵達了佛教的發源地——天竺。

在天竺,玄奘遍訪名寺高僧,潛心學習佛法。他在那爛陀寺師從戒賢法師,刻苦鑽研,成為寺中備受尊崇的學者。



最新小说: 白日夢想屋 惡女為妃反派挫骨揚灰 我同時穿越諸天萬界 穿成庶女後我崩壞了劇情 狂龍在都陸楓紀雪雨 新婚夜當天變棄婦?不,我是你繼母 你科舉我種田,塑料夫妻闖荒年 重生後我成了霸總的白月光 笑我華夏無神?我開局覺醒億萬神 被逐出家族後,我天師的身份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