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仁宣盛世的輝煌與傳承_曆史追光者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曆史追光者 > 第125章 仁宣盛世的輝煌與傳承

第125章 仁宣盛世的輝煌與傳承(1 / 1)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駕崩後,他的長子朱高熾接替了皇位。

早在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就將朱高熾立為太子。朱高熾在朱棣多次親征期間,擔任監國之職,積累了一定的治國經驗。

朱棣去世後,情況危急。朱棣身邊的大臣楊榮、金幼孜等人商議決定秘不發喪,每天依舊照常給朱棣上膳,大軍有條不紊地往京城方向進發,同時秘密派人將朱棣去世的消息告訴太子朱高熾,使朱高熾有了足夠的反應時間。朱高熾得知消息後,經過籌劃,順利登基稱帝,即明仁宗。

朱高熾在位期間,繼續推行一些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提高農業生產力等。不過他在位不足一年便英年早逝。

朱高熾太子監國多年,在朱棣駕崩後之所以還如此緊張並采取密不發喪的措施,主要是出於以下原因

當時的局勢較為複雜敏感。朱棣病死時,明軍的主要軍隊都在外麵,即“六師在外,京城無主”。如果突然宣布皇帝駕崩,可能會被居心叵測之人鑽空子,引發各種不穩定因素。

而朱高熾的兩個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有野心。朱高煦一直覬覦太子之位,想找機會將太子搞下去,自己上位,朱高燧和朱高煦是一夥的,他們一起排斥朱高熾。

朱棣大軍在外,朝廷形勢複雜,朱高煦大概已經有了反叛的苗頭。據史料記載,朱棣去世的時候,朱高煦在他的封地,但他的兒子朱瞻圻一直在北京,每天窺視朝廷動向,一晝夜信使往返六七次。如果讓朱高煦得知朱棣去世的消息,那麼朱高熾的皇位可能不保。

為了防止軍心渙散,保證軍隊的穩定,也避免朱高煦趁機叛亂,確保朱高熾順利繼位,朱棣身邊的內臣馬雲和大學士楊榮、金幼孜等人商議後決定秘不發喪。他們用錫器打造棺材收殮朱棣的屍體,放在皇帝乘坐的輦上,每日照常給朱棣上膳食、請安,以此製造皇帝還活著的假象。同時,楊榮快馬加鞭向太子朱高熾報告情況,朱高熾得知後進行了一係列準備,最終順利繼位。

在朱高熾順利繼位後,才公開了朱棣駕崩的消息。朱高熾就是明仁宗,他在位期間繼續推行一些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等。不過他在位不足一年便英年早逝。朱高熾(1378年—1425年)終年48歲。

朱高熾是朱棣長子,先被立為燕王世子。後為皇太子。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說起來也有二十幾年的執政經驗。

朱高熾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複和發展。

朱高熾深知長期大規模用兵對國家造成的巨大消耗,故而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對外征戰,使國家得以休養生息,積蓄力量。

曆史對朱高熾的評價頗高。他以仁德治國,心懷百姓,被讚譽為寬厚仁慈的君主。他短暫的執政期為後來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明朝的繁榮和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朱棣的諸多舉措為人稱道。他7次派遣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交流;編纂《永樂大典》,傳承古代文化;5次親征蒙古,鞏固邊疆。這些行動為後來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礎。

朱棣在位期間,通過多次親征蒙古,維護了邊疆的穩定,為仁宣時期創造了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他還加強了中央集權,完善了政治製度,使得政權更加穩固。此外,朱棣時期的一些重大工程建設,遷都北京,疏通大運河等,雖然在當時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從長遠來看,對經濟交流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於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後,對建文帝的一些舊臣進行了嚴厲處置。

朱高熾即位後,以仁德為懷,赦免了眾多建文帝時期的舊臣。方孝孺案中的部分受牽連人員,還有練子寧、黃子澄等大臣的家屬也得到赦免。

方孝孺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以學問和忠誠著稱。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後,命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方孝孺堅決不從,並大罵朱棣篡位。朱棣大怒,下令將方孝孺處以車裂之刑,不僅如此,還誅滅十族。

這起案件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成為明朝初期政治鬥爭的一個慘烈寫照。朱高熾即位後,鑒於方孝孺的忠誠和這起案件的嚴酷,赦免了方孝孺案中的部分受牽連人員。

同時還赦免了,黃子澄和齊泰。黃子澄在洪武十八年考中會試第一,曆任編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職。建文帝即位後,黃子澄與齊泰共同參與國政。他們力主削藩,以加強中央集權。但削藩舉措操之過急,引發了燕王朱棣的起兵反抗。

齊泰是明初名臣,洪武十七年應天府鄉試第一,次年進士。建文帝登基後,官至兵部尚書。在削藩問題上,齊泰主張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奪得皇位後,黃子澄和齊泰均被列為“奸臣”,黃子澄被朱棣肢解而死,其族人不論老少全部斬首,姻親全部戍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齊泰被朱棣擒獲後處死,兄弟全部被殺。朱高熾即位後,鑒於他們的遭遇,對其相關的一些受牽連人員予以赦免。及其家屬在經曆了多年的冤屈和苦難後,重獲自由和一定的權益,必然對朱高熾的仁德之舉感恩戴德,這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朝廷內部的緊張氣氛,有利於穩定政局和社會秩序的恢複。

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忠誠於建文帝,而非真正的叛逆,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朱棣為鞏固皇位采取嚴厲手段。但朱高熾站得高、看得遠,明白過度懲罰不僅有失公允,也不利於國家的穩定和團結。

朱高熾還深知百姓疾苦,廢除了永樂時期的許多苛政。停止了大規模的宮廷建設和對外征伐,減少了不必要的勞民傷財之舉。他減輕百姓賦稅負擔,鼓勵農業生產,還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征斂和徭役,讓百姓能夠更好地從事農業生產,從而增加糧食產量和家庭收入。他關注地方的災害和民生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賑濟和救助。

朱高熾的仁德之舉深受臣民的愛戴和擁護。曆史上對朱高熾的評價較高,稱讚他是一位仁慈、寬厚的君主。《明史》中就評價他“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正是由於朱高熾的仁德與智慧,以及他對曆史遺留問題的妥善處理,為“仁宣之治”拉開了輝煌的序幕。

明宣宗朱瞻基繼承和發展了這一良好局麵,使得明朝在這一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國家呈現出繁榮昌盛、社會安定的景象。

“仁宣之治”與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兩者都將民本思想置於首位,推行輕徭薄賦之策,重視農業生產,從而穩固了國家的經濟根基。在官員管理方麵,皆注重選拔賢能之士,任用清正廉潔者,確保了政治的清明與高效。同時,倡導節儉之風,削減不必要的開支,為國家財政積累了豐厚的儲備,為後續的發展積攢了力量。

明朝“仁宣之治”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的傾心輔佐。為明朝的繁榮與穩定立下了赫赫功勳。

楊士奇,這位出身貧寒卻才華橫溢的能臣,曆經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成祖時期,他初入仕途,憑借出色的文書才華嶄露頭角。仁宗即位後,楊士奇被擢升為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成為內閣重臣。

他積極建言獻策,主張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為穩定仁宗時期的政局發揮了關鍵作用。宣宗時期,楊士奇更是內閣的核心人物,他在選賢任能方麵獨具慧眼,為朝廷選拔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官員。

同時,他力主整頓吏治,嚴厲打擊貪汙腐敗,使得朝廷風氣煥然一新。在英宗年幼即位時,楊士奇依舊忠心耿耿,全力輔佐幼主。

楊榮,初名子榮,字勉仁。成祖時期,楊榮因才思敏捷、善於謀斷而備受器重,擔任太子右諭德等職,並多次隨成祖北征,為軍事決策重要建議。仁宗、宣宗時期,他晉升為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在內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楊榮善於決斷大事,尤其在緊急關頭能夠果敢決策,穩定局勢。

楊溥,字弘濟。成祖時期步入仕途,仁宗、宣宗時期,楊溥任翰林學士,後進入內閣,與楊士奇、楊榮共典機務。他為人謹慎,行事穩重,在處理政務時注重細節和公平,深受皇帝信任。

內閣成員作為皇帝的顧問和助手,負責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起草詔令、審議奏章等重要事務。

在“三楊”輔政時期,他們完善了內閣製度,使得內閣的運作更加規範化和高效化。加強了對官員的考核和監察製度,嚴格規範官員的行為,提高了官員的整體素質和行政效率。在司法製度上,主張公正執法,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同時,他們還注重地方治理,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監督和管理,促進了地方的穩定和發展。

“三楊”齊心協力,共同輔佐仁宗、宣宗,鑄就了明朝曆史上著名的“仁宣之治”。他們的輔政使得明朝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鼎盛,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百姓安居樂業。他們的功績不僅體現在具體的政策實施上,更在於為明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忠誠、智慧和勤勉為後世所稱頌,對明朝的政治發展產生了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三楊”的結局最終都是病逝,楊士奇,公元1444年離世,享年八十歲。

楊士奇曾因兒子楊稷殺人獲罪而憂慮,致使其晚景蒙上陰影。

楊榮,公元1440年去世,享年七十歲。

楊榮在成祖北征時,能準確判斷形勢,為成祖關鍵建議。有次成祖迷失方向,楊榮的鎮定指引使其順利歸營。

楊溥,公元1446年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楊溥曾因觸怒朱棣而入獄十年,在獄中仍堅持讀書不輟,展現出堅韌的品質。

喜歡曆史追光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追光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白日夢想屋 惡女為妃反派挫骨揚灰 我同時穿越諸天萬界 穿成庶女後我崩壞了劇情 狂龍在都陸楓紀雪雨 新婚夜當天變棄婦?不,我是你繼母 你科舉我種田,塑料夫妻闖荒年 重生後我成了霸總的白月光 笑我華夏無神?我開局覺醒億萬神 被逐出家族後,我天師的身份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