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四子的才情風華_曆史追光者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曆史追光者 > 第145章 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四子的才情風華

第145章 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四子的才情風華(2 / 2)

在科考主流為八股文的背景下,他與祝允明、都穆、唐寅、杭濂等共同倡導古文辭,時常一起交流探討書中疑義。

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文徵明前往滁州看望父親文林,並結識了南京太仆寺少卿李應禎,後拜其為師學習書法。李應禎看出他在書法上的潛力,將自己的心得和筆法傳授給他,並告誡他書法不可死隨古人,要避免“聰達者病於新巧”和“篤古者泥於規模”這兩種傾向,這番教導對文徵明影響深遠。

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通過父親的關係,文徵明得以拜史鑒、趙寬二位碩儒為師,在高師指導下,他的詩文更加規矩有法。同年,受父母之命,二十三歲的文徵明娶昆山縣吳愈第三女為妻,兩年後二人育有一子,取名重金(早夭)。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文徵明遵從父命跟隨吳寬學習,吳寬傳授他作古文的方法,並常在公卿間讚許他的才華。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跟沈周學畫,沈周對他器重喜愛,評價頗高。

這年秋天,文徵明首次前往應天府(今南京)參加鄉試,未能中舉。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因博古善議論,熟知元、明朝舊事,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楨卿一同被稱為“吳中四才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文徵明第二次赴南京應試,同行者有顧蘭、唐寅,但放榜時隻有他未考中,很幸運沒有受牽連。次年,唐寅因徐經科場案牽累下獄10個月,罷黜為吏後回到家鄉,和妻子矛盾重重,妻子離他而去。唐寅不久出遊,將家事托付給文徵明。

六月,父親文林病逝於溫州,文徵明攜醫前往,卻在抵達時父親已去世三日。他拒絕了眾人籌集為父親辦喪的財物,親自將父親靈柩運送回家鄉。此後兩年,他在為父親守喪和讀書中度過。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繼母命他與長兄分家析居,由於不擅經營,文徵明的生活逐漸陷入困境。生活的不如意讓他倍感悲涼,作《風木圖》及詩以寄托對父親的哀思。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唐寅歸家後心態大變,任達自放,紙醉金迷。文徵明多次規勸他不可頹廢,卻幾乎導致二人失和。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四月,文徵明參與修撰的《姑蘇誌》告成。同年,沈周將自己臨摹黃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圖》贈給他。次年,其兄文徵靜遇到難事,文徵明千方百計為兄解難,數月時間廢寢忘食,終得保全。

秋季,文徵明第四次應試應天,再度落榜,隱居鄉裡的他經朋友引薦,與比自己小二十四歲的王寵相識並結為忘年交。幾人常一同遊玩、吟詩作畫,享受平靜生活。

吳寬、李應禎和沈周三位老師均已離世,頓感寂寞。他在病中完成了對沈周文稿的整理,並寫就《沈先生行狀》一文。

文徵明重築停雲館以躲避喧囂,並在觀音庵中生活兩月。正德十一年他第七次應試落榜,二十餘載為應試奔波卻一無所獲,作《失解東歸口占》絕句“七試無成隻自憐,東歸還逐下江船。向來罪業無人識,虛占時名二十年。”加上正德十四年和嘉靖元年的兩次應試,文徵明九次應試應天府,皆未中舉。屢試不第使他的性情思想發生較大轉變,書文詩畫藝術則愈加成熟。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尚書李充嗣巡撫吳中時,將文徵明推薦入朝。已五十四歲的文徵明此時才開啟政治仕途,文徵明獲授九品翰林院待詔,參與《武宗實錄》的編纂。

嘉靖三年,因“大禮之爭”事件,編修王思等十七人被杖打致死,楊慎等被流放戍邊。文徵明因跌傷左臂門籍不在列,才幸免於此。

當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字畫者眾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嘉靖五年,經過三次上書乞歸,他終獲批準離開京城,卻因潞河冰封受阻。直至次年春天冰河解凍後,才與黃佐一同乘舟南下回鄉。

回到故裡後的文徵明,終日與翰墨為伴,借書畫自娛,還修建了玉馨山房,以藝文會友,享受隱居生活。這一時期,他少了繁雜瑣事的困擾,心無旁騖,潛心於書畫創作,迎來了書畫發展的黃金時期。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已步入花甲之年的文徵明依然精力充沛。他與常州知府張大輪遊宜興張公洞,為白悅作《洛原草堂圖》並題記。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春天,陸師道來訪,二人汲泉品茗,文徵明以詩畫記錄。三月,他又與湯珍、王寵遊竹堂寺,並為寺僧性空作水墨寫意十二段。秋天,華夏攜書畫至蘇州,文徵明為跋鐘繇《薦季直表》、王羲之《袁生帖》、顏真卿《劉中使帖》及黃庭堅《經伏波神祠詩》。

文徵明為祝允明草書《赤壁賦》、米元暉《湘江煙靄圖》作跋的同時,也完成了行書《千字文》的書寫。

蘇州天池、虎丘等地舉行茶葉品評盛會,文徵明因病未能參加,但好友特地送來幾種好茶讓他品評,他感到十分快樂,品茶時聯想到唐代詩人皮日休《茶中雜詠·茶具》、陸龜蒙《和茶具十詠》詩,出於緬懷他們的唱和雅趣,詩興大發,追和了十首並作於圖上。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三月,春雨連綿,文徵明齋居無事,隨意寫墨蘭滿卷。五月十六日,他在自己書寫的小楷《千字文》後加了一段小字“時年六十有七。”此為文徵明書畫紀年。

文徵明七十歲,他與湯珍、王穀祥、陸師道、彭年等人共遊石湖,各有詩作,彭年撰寫詩敘,文徵明作《石湖圖》。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日,文徵明逝世,享年九十歲,私諡“貞獻先生”。

徐禎卿,常熟人,後徙居吳縣(今江蘇蘇州)。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自幼便有師父指導學習識字與書法,被譽為四大才子中的一絕。

徐禎卿天性聰穎,學文於吳寬,文學才華橫溢,尤其在詩歌創作方麵表現出色。他早期詩作模仿白居易和劉禹錫的風格,16歲時著有《新倩集》。弘治八年(1495年),17隨的他入長洲縣學。儘管才華出眾,但他早年在科舉之路上卻屢次受挫,曾因讀《離騷》有感而作《歎歎集》。

弘治十八年(1505年),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他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徐禎卿終於高中進士,因其貌醜,未能進入翰林,而改授大理左寺副。

在京城,徐禎卿與李夢陽、何景明交往,開始追求漢魏和盛唐的詩風,成為“弘治十才子”之一,並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並稱為“前七子”。

正德五年(1510年),因一次失囚事件,他被貶為國子監博士。後期的徐禎卿信仰道教,研習養生。

徐禎卿的詩歌風格清新明快,情韻動人,其絕句“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廣為傳頌。他還著有《迪功集》,《談藝錄》重在闡述“前七子”文學複古的論調,對當時及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明正德六年(1511年),年僅33歲的徐禎卿卒於京師,是吳中四才子中最早過世且享壽最短的。他的墓葬於虎丘山西麓萬點橋的鬱家浜北端。徐禎卿被譽為繼高啟之後的“吳中詩人之冠”。

喜歡曆史追光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追光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龍王贅婿陸榆紀凝雪 仙侶情緣之蝶曉月 攤牌了,假千金她馬甲多得要命 小師妹太內卷,爆改合歡宗 穿越七零之病弱知青美滿人生 驚!快穿宿主她被蓄意撩撥了 重生末世開超市,我養活全人類! 偏想對你撒個野 八零:炮灰女配靠係統逆襲暴富啦 主母重生退婚,攝政王哭著求入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