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蒲鬆齡和他的《聊齋誌異》_曆史追光者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曆史追光者 > 第159章 蒲鬆齡和他的《聊齋誌異》

第159章 蒲鬆齡和他的《聊齋誌異》(1 / 1)

蒲鬆齡(1640年-1715年),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人,清代文學家、短篇小說家。因其著作《聊齋誌異》,世人多稱呼其為聊齋先生。

蒲鬆齡出生於一個亦儒亦商的家庭環境中,可謂是小康之家與“書香之家”的融合。他的父親蒲盤,幼讀詩書,博學多識,在鄉裡頗有名望。

因多次科舉不第後,蒲盤轉而經商,為家庭積累了一定的財富。用心教授蒲鬆齡及其他子女,期望他們能在科舉之路上有所成就。

蒲鬆齡兄弟四人在成長過程中相互扶持,共同麵對生活,蒲鬆齡自幼便展現出聰穎天資和對知識的強烈渴望。

當時正處於明末清初,淄川地區災荒連年,戰禍不斷。清政府橫征暴斂,吏治敗壞。

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科舉成為眾多知識分子改變命運、實現抱負的重要途徑。

蒲鬆齡雖自幼富有文才,早期在縣、府、道的科考中連取三個第一,考中秀才,但此後卻屢試不第。

二十五歲時,蒲鬆齡與兄弟分家,生活陷入貧困,三十一歲時,因生活所迫,前往寶應(今江蘇寶應縣)知縣孫蕙處應聘幕僚,處理書劄、告示等文字工作。

次年(32歲)辭幕歸鄉後,又經過一段時間才開始在淄川王氏兄弟家、西鋪畢際有家做塾師,並且在畢家度過了30年。畢際有的父親畢自嚴曾是明末戶部尚書,這樣的家庭在文化傳承和書籍收藏方麵有著天然的優勢。

在明朝末年,畢家便是顯赫的大官宦世家和淄川縣的名門望族。曆經多代,畢家始終重視文化傳承,將藏書視為家族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

畢家與當地世家大族聯絡有親,和新城顯宦王士禛家更是有著“三四世姻親之好”。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人脈關係,使得畢家在書籍的獲取上有著更多渠道,畢家不斷充實著自己的藏書。

蒲鬆齡生活貧困且科舉之路屢屢受挫。後來他來到畢家做塾師,主要教授畢際有的十六個孫子。

畢自嚴官至戶部尚書,其弟畢自肅也是進士出身,官至禦史。畢際有被罷官歸鄉後,無意再進官場,樂於享受詩酒琴棋、子孫繞膝的生活。

蒲鬆齡教畢家子弟讀“四書五經”,教授科舉考試所需的製藝文,還教導“事親敬長之節,威儀進退之文”等內容。難能可貴的是,他根據自己的愛好,打破常規引導畢家子弟學習詩歌寫作,研讀莊子和列子,他認為這才是“千古之奇文”,這在當時的教育中屬於比較獨特的做法。

坐館期間,蒲鬆齡還曾到濟南參加過三年一次的鄉試,也帶他的學生到濟南參加考試。遺憾的是,蒲鬆齡和他的學生都未能中舉。

在畢家,蒲鬆齡生活安定,得以在教書之餘沉浸於書海之中,為創作《聊齋誌異》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聊齋誌異》大部分文章都創作於畢家石隱園內,畢家的藏書無疑為蒲鬆齡的文學創作了堅實的基礎。

蒲鬆齡自幼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康熙元年(1662年),他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

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40歲的蒲鬆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定名為《聊齋誌異》,並撰寫了《聊齋自誌》,自述創作的苦衷。

他在畢家坐館的日子裡仍然執著地寫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逐漸擱筆。可以說《聊齋誌異》是他大半生陸續寫作出來的。

蒲蒲鬆齡早年有才名,但鄉試屢試不中,長期以塾師、幕友為業,一生抑鬱不得誌。

坐館時豐富的藏書資源為他創作了條件,他位卑家貧,長期受生活困苦和科舉失意的折磨,卻以讀書人的身份成為當地名流的座上客,《葉生》反映了科舉製度對人才的摧殘;《畫皮》帶有道德訓誡意義。

為了搜集素材,蒲鬆齡曾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借此他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後收錄到《聊齋誌異》中。

他還喜歡在茶館裡聽人講故事,聽完後會記錄下一些情節和細節作為創作素材。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人物和事件,經過想象和加工,融入到作品中,使故事更加生動、富有內涵。

在清朝那個時代,蒲鬆齡創作了充滿奇幻色彩的《聊齋誌異》。這本書裡有儘500個短篇故事,什麼神怪、鬼魂、狐妖之類的奇幻元素特彆多。

《聊齋誌異》的創作風格很獨特。不像以前的誌怪小說那麼簡單,蒲鬆齡借用唐代傳奇小說的寫法,把故事寫得特彆精彩。書裡的花妖狐魅不光有奇幻特點,還像人一樣有情感和性格。

故事情節曲折,《畫皮》裡王生遇女鬼、被迷惑、遭害再到最後獲救,特彆吸引人。而且他很會描寫環境,像《屍變》裡的深夜客店和靈堂,《狐嫁女》裡荒廢樓宇的熱鬨場景,都讓人感覺特彆神秘奇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對細節的描寫也很厲害,像《咬鬼》裡老翁和女鬼搏鬥的過程,讓人讀著就像在眼前發生一樣。

《聊齋誌異》不隻是講鬼狐故事哦,它的主題可多了。有愛情,像《連城》裡連城和喬生為了愛情啥都不顧。還抨擊科舉製度,像《葉生》就揭露了科舉對讀書人的摧殘。也揭露社會黑暗,《席方平》,讓我們看到統治階級的殘暴和人民的苦難。

書裡有不少鬼故事呢,像《聶小倩》《畫皮》《席方平》。不過到底有多少純粹的鬼故事不好說,因為有些隻是稍微提到鬼,有些則以鬼為主線。

蒲鬆齡一輩子都在考科舉,可一直沒成功,所以對社會現實很有感悟。清朝社會等級嚴格,禮教束縛也多,文人仕途不好走。他借手筆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聊齋誌異》的畫麵感很強。如《聶小倩》,我們能想象到聶小倩在夜晚的蘭若寺,很美但又很憂愁,被惡鬼逼著去引誘男子。

《畫皮》那個披著人皮的惡鬼,在角落裡嚇人地掏好色之徒的心。《席方平》裡地府的恐怖氛圍和席方平的堅毅神情也都能清楚地浮現在眼前。

這一方麵是因為蒲鬆齡對細節描寫得很仔細,人物外貌、動作、環境都寫得很生動;另一方麵他會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讓我們身臨其境。

後來很多誌怪小說都受它啟發,像《鬼吹燈》《鬼話連篇》。在戲曲方麵,好多劇種都有根據聊齋故事改編的劇目,像川劇、京劇、河北梆子等。

蒲鬆齡一生著作豐富,除《聊齋誌異》外,還有大量詩文與14種俚曲及雜居等。

郭沫若曾在蒲鬆齡紀念館題詞,讚譽他“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學者張俊綸認為蒲鬆齡以典雅清麗的文言文,用唐人傳奇的手法創作出《聊齋誌異》,取得輝煌成就,產生深遠影響。《聊齋誌異》描寫鬼狐戀情、諷刺貪官汙吏,借小說抨擊時弊。

喜歡曆史追光者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曆史追光者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白日夢想屋 惡女為妃反派挫骨揚灰 我同時穿越諸天萬界 穿成庶女後我崩壞了劇情 狂龍在都陸楓紀雪雨 新婚夜當天變棄婦?不,我是你繼母 你科舉我種田,塑料夫妻闖荒年 重生後我成了霸總的白月光 笑我華夏無神?我開局覺醒億萬神 被逐出家族後,我天師的身份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