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村地處雲澤府謝縣的洪興鎮,村子前臨清溪河,後靠烏青山。清溪河與烏青山之間有大片的土地,所以孟家村很大,有一兩千畝土地,養活了一千多人。
孟家村之所以叫孟家村,無非就是居住在這裡的人十之七八都姓孟。
孟姓是孟家村的大姓,村裡兩百來戶人家就有一百六七十家姓孟,所以孟家村的裡正也是由孟家族長兼任。
孟家村離所屬的洪興鎮有十裡地,離縣城謝縣有五六十裡路。
孟家村的土地算肥沃,主種冬小麥,夏季種些雜糧,隻要不是大災之年,家家戶戶摻著雜糧也能吃飽。
孟家村的人世世代代務農,沒出過大人物,幾十年前出過一名老秀才,叫孟吉樹,中秀才時已經三十有五,後來當了孟家村的夫子。
其實幾年前孟家村還有望再出一個秀才的,當時村裡人都認為以他的聰明才智,得一個秀才的功名是妥妥的,甚至還有可能成為舉人,那人是孟家族長四弟家的小兒子,名叫孟興東。
有時越篤定的事情就越讓人意外。後來那孟興東沒能成舉人,也沒能成為秀才,最後成了孟家村有名的懶漢。
孟家村的人常把懶惰的人叫冬瓜,因為人們認為冬瓜一旦長大,就懶得一動不動,除非人去拔弄它。
村上的懶人流子也不止孟興東一人,為以示區分,村民們都叫他孟冬瓜,久而久之,人們也忘記他的原名叫孟興東,大人小孩都隻記得孟冬瓜這名。
從孟興東變成孟冬瓜的事還得細細說起。
三十年前,北方大亂,洛朝各地抽丁服役,地處洛朝北方的雲澤府自然不能例外。當時的孟家族長還不是現任族長孟吉安,而是他的爹孟昌盛。
孟昌盛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孟吉安,二兒子孟吉臣,三兒子孟吉明和小兒子孟吉方,前麵三個都已經成親生子,隻有最小的兒子孟吉方才十八歲當時正在說親。
征兵令一下來,孟昌盛作為族長又是裡正要樹立榜樣,響應朝廷征兵的號召,自是要送一個兒子去服役。
孟吉安作為長子,預備的族長,孟昌盛自是不會讓他去服役。二兒子孟吉臣和孟吉明也不想去,又不敢明說,隻慫恿家裡的女人孩子到父親跟前哭訴。
按理來說原本應該二兒子或三兒子去服役,因為他們都已娶妻並有了兒子。麵對媳婦和孫子的哭訴,孟昌盛十分為難和痛心,感覺兩個兒子不能理解老父親的苦衷。
當時還是愣頭青的孟吉方見不得父親為難,見家裡一堆人哭兮兮的心煩得很,自告奮勇地跟孟昌盛說,父母有哥哥們在家孝敬,他又無妻子兒女牽掛,自願上戰場。
孟吉方的話一出來,當爹的孟昌盛還沒有答應。他的二嫂和三嫂以及幾個侄子都給他磕頭致謝,最後老父親隻得答應讓孟吉方前去服役。
那一年孟家村一共出去了二十五個男丁,到四年後洛朝北方戰事平定下來,回來的隻有十四人,而孟吉方也是其中之一。
孟吉方能活著回家,算是很幸運的,因為回來的十個健全的人都沒有上過真正的戰場,是在後方運送糧草。其他孟家村出去的人都上了戰場,除了四人是帶傷而歸,其餘都死在戰場上。
孟吉方歸來孟昌盛喜極而泣,給小兒子在村子裡單獨修了一套青磚瓦房的大院子,並迅速給他說親成了家,娶了鄰村程氏女。
孟吉方成親後,孟昌盛就給兒子們分了家,除了當族長的孟吉安分得的家產占了絕對的優勢,其次就是孟吉方,獨占了一大院子不說,分得了十六畝地,還分得了十兩銀子。
二兒子孟吉臣和三兒子孟吉明隻分得老宅邊上的一小院子,地也隻分得了八畝,銀子也隻各得五兩。
孟吉臣和孟吉明為此吵鬨過,說這些年都是他們在家辛苦勞作,不說多分就算了,分得的家產還是老四的一半。
但孟昌盛說得很明白,那是孟吉方應得的,如果讓你們去服役,不一定有那麼好運能活著回來,老四算是保住了你們的性命,理應多得。
孟吉方得覺得父親說得在理,心安理得的帶著媳婦開始了新生活。
媳婦程氏不僅是個能乾的,說話做事相當講理,又是一個能生的,每兩年就得一胎,一連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夫妻倆的日子過得更是越來越紅火。
說話孟吉方家的兒女,大兒子孟興宇和二兒子孟興成倒也罷了,長得也就是普通人,像父親孟吉方,身材結實,性格板正,讀了兩年書就開始跟著父親務農。
小女兒孟興麗長得像程氏,也早早的嫁回到程氏娘家的村上。
隻有三兒子從小就長得完全不像孟家人,五官長得很是出色,高鼻劍眉,皮膚白白淨淨的,又聰慧異常,卻也頑皮得很。
背地裡就有人說,那孟吉方家的老三,怕不是孟家的種。這些話被孟吉方婆娘程氏聽到後,跳起來大罵過幾次,再無人敢說。
孟興東未入學時就纏著哥哥們識得幾個字,關鍵是他頑皮,上山捉兔下河摸魚都有他的身影,還喜歡耍些小聰明捉弄人,常有村裡的孩子被他捉弄得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孟吉方為此沒有少給他鬆皮,孟興東卻是個打不怕的罵不聽的,打過罵過後,依然我行我素。
尤其是孟興東不是個老實的,每次他爹要打他,他不會站著不動承認錯誤的,而是撒腿就跑,邊跑邊喊,“爹,彆打兒子,彆打兒子,打在兒子身上,痛在爹心上”。
那些年村裡人常看到孟吉方拿著根棍子追著他家的小兒子滿村跑,後麵還跟著他老實的大兒子和二兒子。
大家圍著看熱鬨的同時,也搖頭感歎孟老四家出了個異類。
孟興東跟村裡孩子一樣,九歲才入學,因為本身聰明,讀書識字很快,就是不怎麼用心,夫子上課時也總搗蛋。藏夫子戒尺,給同窗書桌上放毛毛蟲都是不必掛嘴邊說的。
有次一個同窗半天背不出夫子要求的內容,他嘲笑人家讀了三年書,一篇千字文還背不出來,比豬還笨。
後來那孩子課後報複他,就撕了他的書,又恰巧被他抓到。孟興東喜歡讀書,也愛書,這下可惹毛了他,放學他就將同學推到了一個水塘裡,又是深秋的季節,那孩子大病一場,家裡父母自是找孟吉方吵鬨。
孟吉方賠了二兩銀子才了結此事,孟興東被狠狠打了一回,在床上趴了兩天才能上學。到學堂又被夫子勒令他兩天背完千字文後半部分,而且還要會寫,當時學堂裡夫子才教了一半。
誰知孟興東真是兩天就能全背出來,而且還能默寫出來。
從此以後,他的夫子孟吉樹就加大了對他的管製,給他布置了比彆的學生更多的任務。
幸好孟興東雖然頑皮,但對讀書興趣濃厚。平常放學後還是上山下河,但至少在課堂上不搗蛋了,夫子加多的任務也能如常完成。
到了孟興東十二歲的時候,他的夫子孟吉樹就與他爹孟吉方商量,說村裡的學堂教的東西,已經不能滿足孟興東,也沒有同窗能與他交流,讓孟吉方想辦法將其送到縣城裡去讀書,讓他走科舉的路。
孟吉方夫妻勤快能乾,這些年家裡也有些積蓄,考慮了兩天,又與孟興東談了話,然後就真的將其送到了謝縣縣城裡的學堂去讀書了。
到縣城讀書的孟興東或許性子真的是收住了,反正回到孟家村的時間沒再看到他上山下河,當然也有可能是長大了些,懂事了。
兩年後,孟興東十四歲那年通過了童生的考試,而且在縣試和府試中都是案首。
那時候孟吉方真為這個兒子高興得很。村裡人都說孟家的祖墳冒了煙。說不定孟家村真能出個舉人老爺,村裡人說起孟興東,明裡暗裡都是誇他的,孟家村多年沒出個人物,村民們心裡都期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