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貴的老伴張氏做飯忙活了一下午,幾人進屋後她捧上酒飯,頗為豐盛,雞、魚、鴨、肉堆滿春台。
鄧誌謨擺手笑說:
“我不過是過來用一餐便飯,何必如此講究?”
王金貴說道:“鄧老爺是雙峰堂的大人物,餘老爺都尊為上賓的,這小小的席麵也不成個禮數,鄧老爺願意用就是給我們麵子了。”
王文龍聞言一愣,雙峰堂,這不是明末大書賈餘象鬥的書坊嗎?
然後他就猛然想起了鄧誌謨是誰。
鄧誌謨,字景南,號竹溪散人,明代重要通俗小說家,《鐵樹記》《咒棗記》《飛劍記》的作者。
這人的作品王文龍前世還看過,不得不說,王文龍記憶之中鄧誌謨的小說品質極其粗糙,但是絲毫不減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因為這人的寫作勝在量大。
鄧誌謨除了寫小說之外還編了大量的書,從小品文集錦到笑話集,從詩詞集樂譜,從生活百科到寫作指南,甚至他還編過一本後世旅行攻略的鼻祖——介紹天下道路的路程書《一握坤輿》。
王文龍思索一番才想了起來鄧誌謨說的是啥,然後就想笑。
鄧誌謨說了不少此時建陽書房的運營細節,接著就一直詢問西洋風俗。
而對於隨口就能說出這些書名的王文龍鄧誌謨則是由衷敬佩,隻覺得王文龍見多識廣、博覽群書。
王文龍是個人精,自然故意選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和他聊天,隻用幾句話就拉近兩人關係,很快便被鄧誌謨引為知己。
鄧誌謨心中點頭,張口問道:“王兄這次回來可是想要進場科考?”
他又說:“如今便是要尋找那爛陀寺怕也需要通過查詢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對應上實際位置才能得知具體地點了。”
後世人的問題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每天打開手機就是海量的信息湧入,看都看不過來。
王文龍自然是信口胡謅。
鄧誌謨一邊吃菜一邊問道:“聽小友的口音似不是本地生人?”
王文龍想不到王金貴居然給他介紹了這麼一位曆史名人,也瞬間重視起來。
王文龍又道:“如今印度早已沒有多少人信仰佛教,不光是當年唐僧求學的那爛陀寺早已荒廢,就是佛祖當年涅槃的菩提樹、講經的鹿野苑也已淹沒在荒草之中難以找尋了。”
“那暹羅國中有一種巫師,專門收集小兒的屍身製作成神像,稱之為古曼童。當地人以為這種小鬼心智不成熟,隻要對其供養,逗得古曼童中的小鬼開心,那小鬼便會如同小孩一般,願為主人取得錢財或是滿足心願。想要得到橫財者,多供養此物。”
古代就算是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這種古代的超大部頭書籍也不過是不到十億字的規模。
幾句交談之後,王文龍就意識到鄧誌謨興趣廣泛,尤其是對於新鮮的見聞頗有追求。
《三寶太監下西洋》是萬曆二十五年出版羅懋登所著的長篇神魔小說,以鄭和下西洋為背景,隻不過整個故事完全沒有寫什麼航海的旅途,主要內容是鄭和下西洋得到碧峰長老和張天師的協助一路斬妖除魔的故事。
鄧誌謨聞言瞬間對那所謂的天竺佛國感到萬分失望,作為儒生他實在無法去崇拜一個連曆史都沒有的國家。
他原本還擔心王文龍年紀輕和鄧誌謨交談時怕會得罪人,可是很快發現自己全然是多慮了。
簡單說這位就是曆史上第一批商業寫手,後世所有接單碼字的寫手都得尊奉他一聲老祖宗。
鄧誌謨點頭思索,卻是更為感興趣。
鄧誌謨聞言皺眉說道:“暹羅國想必沒有正派的僧道,否則怎會讓這種邪法大行於世?”
王文龍搖頭笑道:“這暹羅國上下都極為信佛,甚至該國習俗,男子七歲之後都要剃度當一段時間沙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