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從京城傳來的邸報之中傳出消息——皇帝派太監高宷來監理月港市舶司。
頓時從漳州到建陽,各地的士紳大戶全都人心惶惶。
一些商賈害怕被高宷盤剝,乾脆收了生意,連市麵都蕭條下來。
同時諷刺的是,許多投機者反而覺得找到機會,私下串聯,甚至開始暗中記下哪家大戶有錢,準備到時候送給高宷,帶人去征稅,作為晉升之階。
五月十日,這年是個暖春,福州的天氣已然十分炎熱。
穿重衣服的體麵人,都回早早到屋中,解下衣襟納涼休息。
和尚慧明提著一欄菜飯走進庵中,看見已經下課休息的李洵,笑著道:“今天放學倒是早。”
慧明所在的觀音庵是市集上眾商人一起籌建的廟宇,幾年前市集上的眾人商議,把觀音庵一部分做了學堂,請了李洵來教市集上的子弟一些文字。
慧明主持這間觀音庵,受十方的香火,日子相當過得去,同樣害怕自己穩定的生活被打破。
慧明問:“這是誰家孩子的書?”
李洵一笑:“晚上的豬肉卻要與我同吃,再不要拿一碟老青菜來糊弄人。”
就算不是儒門中人,也會為小說中誇張到極點的人物而感到新奇。
不一會兒卻見是李洵批完了作業也湊了過來看書。
這種貴重東西哪怕李洵在課堂上沒收了,到年節放假時還是要還回去的。不過這段時間卻是可以扣留在房中自己翻看。
“沒有了?這湯知縣該如何處理這事情?”
李洵抬頭看了一眼那書,道:“還不是銀樓趙大員外家的兒子,這小子買了書居然在課上看,我可不慣他這毛病。”
與當下流行的講史演義、公案傳奇不同,《儒林外史》所講的故事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而且本書的情節緊湊,人物描寫之生動諷刺之刻骨全都遠超這個時代,看的一眾讀者如醉如癡。
……
“拿去看就是了。”
他掇了一塊案板,一邊切著今天做法事人家送的豬肉,一邊自我安慰般說道:“那些太監在山東收稅鬨出這麼大的事情,如今總知道收斂一些,多半不會胡亂做為。”
慧明求道:“左右無事,借我看看。”
慧明忍不住道:“這……沒頭沒尾,聽得俺心裡如同貓撓一樣。”
這本小說的故事在慧明聽來十分的引人入勝,比起那些將相神仙的故事還要有趣味,小說中的人物就仿佛是生活在他們身邊一般。
“那鄰居直尋到集東頭,見範進抱著雞,手裡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鄰居道:範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舉人,報喜人擠了一屋裡。範進道是哄他,隻裝不聽見,低著頭往前走。鄰居見他不理,走上來,就要奪他手裡的雞……”
可哪怕此時的建陽書刻成本低廉,但是書籍的價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一部三國演義要賣二兩銀子,相當於一個普通人兩個月的工資。
慧明一笑:“這書好新,他倒有錢。”
儒林外史的第一卷就隻印到了第四回,後續的回目在其他的卷裡。
卻是剛剛看到最精彩的地方就斷了章節,
慧明點頭,李洵這才拿過書本搖頭晃腦的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