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拿著書本道:“《儒林外史》,作者王建陽……卻是沒聽過這位先生的名字,書名起的也奇怪,敢不是說的孔聖人故事?”
這年頭和尚屬於服務業,除非有心修行,不然多半酒肉不忌,最多是在給人家念經做道場那幾天吃些齋飯。
《儒林外史》發行的前半個月在市場上沒有引起什麼反響,但是隨著小說漸漸流傳開,終於引起人們的討論。
他說道:“市麵上都怕那高宷怕的如同瘟神一般,十家店鋪九家早落了板,學生也都早早被叫回去了,也不知那高宷真到了福建來,會把我們這地方折騰成什麼模樣。”
整個私塾裡麵也就兩三個學生消費得起。
慧明抓心撓肺,感覺自己之後好幾天時間都要想接下來《儒林外史》的劇情如何。而李洵則是想著自己能否找個辦法,到趙員外家裡把剩下的幾卷書也借出來看。
李洵的學堂裡頭沒幾個孩子有心讀書,但是在這市集上倒頗有幾戶人家有點錢財,他們家的孩子認得幾個字後也會買書來看,便吸引了一些闖學堂賣書的客商。
線裝本的書籍做厚了不容易翻,一般一本也就是一百多頁,印完一部小說要分成十幾二十卷,其中每卷也就是寫三到四回而已。
《儒林外史》發行半個月後,讀者間口耳相傳,口碑漸漸就高漲起來。
沒多久功夫慧明就把今天的肉切完了放到灶上,和米飯一起蒸起來。
走出廚房見到李洵還在那裡看描紅,慧明無聊,到李洵的桌子一看卻見桌上放著一本叫做《儒林外史》的書。
但是他畢竟自詡是讀書人,不想在慧明這麼個沒文化的和尚麵前表露自己的情感。
李洵同樣也是對《儒林外史》的內容感到頗為驚豔,許多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比如那周進、範進,都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甚至有些顧影自憐的感覺。
“隻願如此吧。”李洵歎息著說。
他假裝做無奈的把手一攤,說:“我有什麼辦法,我手上也就隻有這一卷。”
慧明把菜籃子放在地上,打開,卻是兩塊肥豬肉。
慧明便翻起那本《儒林外史》來。
慧明多少也認識幾個字,但是要讀完整本書還是困難,連蒙帶猜看了一章,但即使如此,他也不禁擊節讚歎“這周進坐館一段寫的真是好,有意思,仿佛小說裡的人都是活的。”
此時李洵靠在椅背上懶翻著學生們的描紅,那幾張狗爬一樣的字一看就是糊弄事情,沒有幾個看得入眼的。
兩人一直說道天要擦黑李洵才念完:
從建陽走建水過閩江到福州,全程十分便利,所以建陽書坊小說幾乎是同時就在福州上市的。
見他看的快速,慧明索性把書本交給他,哀求道:“你老爺看書,也念幾個字與我和尚聽聽。”
李洵說道:“我也是新拿來的,沒翻過。”
聽李洵念書倒比自己讀要快的多了,慧明乾脆閉上眼睛坐在那兒慢慢的聽。隻當是聽說書先生講評話。
“未知眾回子吵鬨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雙峰堂這一次開刻三千本《儒林外史》,第一批放出一千本,原來以為得要大半年才能賣出去,卻沒想到還沒到六月就銷售一空。
六月份,從江西浙江福建都來了書船,商賈專門上門求購,點名要買王建陽的《儒林外史》。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