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龍回想自己前世在藝術賞析課上他們那位正經學昆曲出身的老教授介紹的內容。
明清兩代的文人、近現代的知名導演、編劇都對這出戲發起過挑戰,改編出了許多版本。
“王老爺,公公叫你呢。”
王文龍剛剛吃完飯,正準備回屋,休息一會兒,就見一個長班急急忙忙跑來。
隻有林世卿忍著尷尬,繼續搖扇子。
高宷讓林世卿把《牡丹亭》改成昆腔,他用了兩三個月,又請教了好多曲家,才勉強改了一點,這已經讓他一把一把的掉頭發。
幾句詞唱完。王文龍隻覺得自己唱的太難聽了,臉有些紅的看著眾人,就對上一雙雙驚訝的眼睛。
林世卿點頭到:“公公,我這戲改出來福州幾個曲家也是看過的,都說的是好,何必再問他?他一個西洋回來的,哪裡懂得聽昆腔?”
後世四百多年的演出嘗試基本已經證明,《牡丹亭》想要搬上舞台,必須大規模修改。
把戲劇改編成昆曲,最難的就是必須要把詞改的合曲牌的聲韻,為此必然有所增減。
高宷頗為煩悶:“沒用的東西,唱的什麼玩意兒……好好的興致都讓你掃了……”
怪不得現在演唱的這出牡丹亭如此寒磣。
站在花廳中央的戲子唱的磕磕絆絆不光是王文龍聽出來了,高宷聽的也是連連皺眉。
林世卿原本以為自己改的已經很不錯了,可剛才聽到王文龍的一段唱瞬間自己都覺得貨比貨得扔。
王文龍也有些臉紅,可是逼到這份上隻能繼續學著唱出可第二句:“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
王文龍連忙跟著他一起來到花廳,卻見花廳中央站著兩個戲子,正在咿咿呀呀的唱曲。
他看向林世卿:“你這戲練了這麼久,就改成這模樣?”
王文龍想起:湯顯祖寫《牡丹亭》好像就是萬曆二十六年的事情,現在才萬曆二十七年,這劇本才寫了一年,根本沒時間改。
但這第一句唱剛剛唱出來時還是讓大家都樂了。
怎麼說呢……難聽了不少。
剛才這段詞用王文龍的曲牌來唱,隻是增加了兩三個字,卻能做到合轍押韻,甚至情緒起伏都和原作內容相得益彰。
高宷笑道:“這一篇用《步步嬌》來唱?妙啊!其他唱詞你也有想法麼?”
王文龍聽了半天發覺這戲曲的唱詞挺熟,仔細一尋思,原來高宷聽的是昆曲,唱的內容應該是《牡丹亭》。
林世卿聞言隻以為王文龍是來落井下石,頓時生氣道:“嗬,公公莫要聽他胡說,他個外番生長的人曉得什麼唱?”
“倒也有些。”
高宷笑道:“說來聽聽。”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