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吳的各家黨派大亂鬥還將進行二十年,其間波雲詭譎,十分危險,參與政治王文龍暫時沒那個興趣,但是能參加這個吳山詩社卻是直接就能攀附上此時文壇之中的最大勢力。
想到這裡王文龍果斷點頭:“若是如此,我年下左右無事,便隨賢弟走一趟蘇杭,也見見大藩世麵。”
葉成學聞言大喜,連忙拿出一張花箋:“先生願意入社可是太好,請先看看這份入社的盟書。”
明末百姓因為各種話本影響,對於結義十分崇拜,民間的各種事情也動輒用結義的形式進行,外出跑生意的商人往往結成異姓兄弟,意氣相投的同業夥伴還要學劉關張到廟中燒香盟誓,就是這一群讀書人結一個詩社也儀式感滿滿。
王文龍接過那文書一看,見那書上寫著一首散文闡明詩社的宗旨是革新文風。
光是看這一篇文章,就能看出這吳山詩社的不同,此時其他人結社所用盟書為了表示正是往往使用駢文格式,但是吳山詩社的盟書卻是一篇散文,而且散文的文字優美活潑,一看就是大家所做。
而在這散文之後還有詳細的入社條款。
包括每年要集合多少次,由誰組織,參與詩社的每個人都需要繳納集會費用,甚至還有費用公示製度。
而葉成學能拉王文龍入社也不是隨便來的,有權利拉人入社的社員名字專門列了一行,葉成學作為葉向高的兒子也隻能列在最後。
王文龍看完盟書便在末尾簽下名字,又叫來賬房,在櫃上支了十兩銀子一次性交齊五年的會費。
入社的盟約一式兩份,一份留在王文龍這裡,一份由葉成學仔仔細細折好。
葉成學對王文龍笑道:“太好了,詩社又多一位大才,葉某也算不辱使命。”
他又說:“《儒林外史》才氣斐然,但《葡萄牙國史》注重曆史對於文學描寫卻沒太多用筆,先生既然入社,可還有其他作品?”
想要在文壇打響名聲抄兩首詩裝一裝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王文龍也有些動心。
隻不過寫詩也是要有情境的,直接平地摳餅抄出一首來實在太生硬,王文龍想想回答道:
“我回大明時間不久,回來幾月都在忙碌,還沒動筆寫詩,一時難做,不如先生給個題目,我即興寫一句對仗試看。”
王文龍故意把內容限定在對仗句上,哪怕沒有上下文語境也不容易被看出問題,他準備從清代的律詩中找兩句好的應付過去。
葉成學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寫詩是非常耗時間的活動,如果王文龍提筆就是一首詩他反倒會懷疑。
葉學成點頭說道:“這次回鄉,我奉父親之命要在福清修座廟宇,還要開工建一座佛塔,不如先生就為這塔擬一副對子。”
王文龍知道葉成學所要修的寺廟就是福清的瑞雲塔,這座塔到後世已經成為福清的地標建築。
福建百姓崇敬佛道,寺廟在這裡屬於公共建築,葉成學父子主動拿錢修廟和修橋一樣,對家鄉都是善事。
不過記得後世的塔上沒有對子,一時倒沒有抄襲對象,隻能從彆處摳兩句對出來。
於是他問葉成學道:“敢問這座寺廟是何宗何派?”
葉成學笑說:“廟宇還要幾年才能建成,鄉間土廟,隻求請來有道的高僧主持,是什麼門派倒不拘束。”
王文龍點頭,思索一會兒,很快便提起筆來。
(本章完)
:.